• 会员
    陈寅恪有着深厚的国学根底,他接受了严格的西学训练,他的新考据学方法,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献研究方法,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陈寅恪与王国维、陈垣等形成了中国史学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新考据学派”。他研究的范围涉及中古史、宗教史、蒙古史、敦煌学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不少开创性的成果。本书对其学术成就、治学特色以及师友关系等进行了比较深刻的阐释,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内容丰富、语言生动
    中国文化13.3万字
    7.2万人气
  • 会员
    《易经》人人皆知,却没几人能读通读懂,而能读懂《易经》的人,却于断卦方面束手无策。日本学者高岛吞象所著《高岛易断》曾被人们列为断卦圭臬,然其局限及缺憾却无人得知。基于此,刘君祖立志写一本中国人自己的断卦全书,弥补易学领域这一空白。以其近四十年研究《易》之切身实践,结合易道与当代社会的互动之深湛的体悟,将难解的易理以现代方式予以解读,《刘君祖易断全书》以解卦、断卦为主线,辅以大量的政治、经济、企业、
    中国文化80.1万字
    7.2万人气
  • 会员
    本书是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为美国政府提供对日决策而作的研究报告,但出版后,却引起轰动,被译成30多种语言,行销100多个国家,成为现代日本学的开山鼻祖。是了解日本人的最佳读本,解析日本民族根性的权威著作,全球人销量超过3000万册,历任美国总统的必读之书。《菊与刀》解析日本民族根性的权威著作,历任美国总统的必读之书。
    各国文化17.2万字
    7.1万人气
  • 会员
    此《周易话解》与坊间“白话易经”一类版本不同,以我们日常生活经验来解说《易经》的内涵,因此明白、易懂,是宣扬中华文化之珍本。刘思白研究易学至四十余载,今欲本其所得以贡献于世人,乃著为《周易话解》,深者浅之,晦者显之,有难言诠之处,则引古人古事,以比附而佐证之,苦口婆心,务使人了解而后已。——史菡(清末举人、书法家)刘子思白,惧后学索解难,而作《易》之旨之终晦也。余以其为说《易》简,足以传
    中国文化20.2万字
    7.1万人气
  • 会员
    《古人名字解诂》解释了上自先秦、下至清代的古人名字10330个,从数量和时代跨度上,都大大延伸和扩大了古人名字训诂之学。书中所揭示的名字训诂之学的体例、方法和相协方式,从清代王引之的“五体六例”,扩充到了二十二种,堪称名字训诂之学的继绝开新之作。
    文化研究77.9万字
    7万人气
  • 会员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是中国古代蒙学书籍中影响最大的几种,自问世以来风行海内经久不衰。当前随着国学热的深入,以传授优良道德规范和文化常识为目的的传统蒙学读物,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本次译注作者在详细注释有关历史典故的基础上,采用与原文类似的韵文体把四篇读物译为白话文,读来琅琅上口。即保留了蒙学读物的优点,又简洁流畅,易于记诵,是同类读物中的优秀之作。
    中国文化8.8万字
    7万人气
  • 会员
    如果读者对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还有质疑,那么就请从《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开始--翻开第一页,从《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对余秋雨散文作品零星片语的撷取中,用心去鉴赏、去品味、去感悟,去摸索知识以外的文化内涵,细细体悟这份绵延不尽的文化“余味”。
    中国文化17.8万字
    7万人气
  • 会员
    《六韬》《三略》是反映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著作。《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一部集先秦黄老道家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三略》相传为汉初道家隐士黄石公所著,它与前代兵书不同,是一部专论战略的兵书,尤其侧重阐述政略。《六韬三略全鉴》汇集了两部兵书的内容,对其原文进行了注释和翻译,有助于作者更轻松地阅读和理解。
    中国文化11.2万字
    6.9万人气
  • 会员
    《生活的艺术》是林语堂继《吾国与吾民》之后再次获得成功的一部英文作品。林语堂在书中谈论了庄子的淡泊,赞扬了陶渊明的闲适,诵读了《归去来兮辞》,还讲解了《圣经》故事,谈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等等。他将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予以充分的传达,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效仿的
    文化评述23.5万字
    6.9万人气
  • 会员
    本书内容取材自中国经史子集中有关妖怪的记载,包括《山海经》《子不语》《酉阳杂俎》等,广泛参考现代学术研究,以白话的形式,演绎为故事或整理为档案。全系列总计数百种妖怪,分为山精、水怪、巨兽篇。顺序逻辑由山精、水怪等小物开始,以“巨怪”类别压轴,视野逐渐开阔磅礴,最后以“创世级”做全书的升华。
    中国文化16.2万字
    6.9万人气
  • 《北京的四合院》一书,深刻解读了北京传统民居的独特魅力。书中不仅详尽描绘了四合院的布局之美、建筑之精,还深入挖掘了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与家族情感。四合院作为北京历史文化的缩影,见证了无数家族的兴衰起伏,承载了深厚的民俗传统与亲情记忆。本书让读者在品味四合院之美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北京城的独特韵味与文化底蕴。
    随笔1.4万字
    6.9万人气
  • 会员
    涵盖了从古代到近现代时期的百家哲学思想,以老子、庄子、孔子、孟子、朱子等圣哲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其哲学思想的精髓。通过本书,读者不仅可以系统地了解中国经典哲学,也能清晰地感受胡适严谨的治学态度。
    文化研究19.5万字
    6.8万人气
  • 会员
    古希腊罗马神话是西方文化的根基,对西方各种艺术形式,如文学、绘画、雕塑等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古希腊罗马神话(英汉对照)》节选自美国神话学者、著名作家托马斯·布尔芬奇的代表作《神话时代》,以简洁的语言、高超的叙事技巧讲述了古希腊罗马神话中众神与英雄们的传奇故事。
    各国文化10.2万字
    6.8万人气
  • 会员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手相与面相》对人的手相与面相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析,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各种新的内容对人的手相和面相进行详尽细致的归类,并加以逐条分析归纳,书中还特别提到国外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而得出的关于人的手相和面相的一般规律,总结出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可以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指导与参考,不再是以往的那些把人的手相和面相与人的命运定数、凶吉绝对联系起来的迷信说法。
    中国文化2.9万字
    6.8万人气
  • 会员
    作者在日本留学、工作的31年中,有机会接触到上至首相、下至平民的立体的日本社会和各种阶层的日本人,发现日本人的做事方式与思维方式与外国人不太一样。这“不一样”,体现在时间观念、暧昧文化、伙伴意识、待客之道等诸多方面。而正因为这些不同,也使得不少人难以理解日本人做事的习惯与规矩。《日本人的性格》通过一个个故事来诠释日本人内敛、从众、忠诚、谨慎、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思维与行为准则的内涵,希望能够让读者朋友
    随笔15.8万字
    6.8万人气
  • 会员
    妖怪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两汉时期得以萌发,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更大的发展,在唐宋元明清,则发展到了巅峰。妖怪文化背后所蕴含的历史兴替、自然风物、社会风俗等思想与内涵,可以作为我们观察古代传统文化的窗口。本书作者从《搜神记》《搜神后记》《集异记》《山海经》《玄中记》《聊斋志异》《剪灯余话》《博物志》《水经注》《宣室志》《湘中怨解》《稽神录》《续玄怪录》《博异志
    中国文化36.2万字
    6.8万人气
  • 会员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从中华民族的姓名生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传统建筑、传统节日、婚庆礼仪、信仰禁忌以及民间艺术等诸多层面,以生动的语言、精美的图片、丰富的人文内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精彩生动的民俗画卷。
    民俗文化44.2万字
    6.8万人气
  • 会员
    “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培养中职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国学文化教育的目标。《弟子规》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精华,讲述人在家、在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和规范。本册书主要就《弟子规》所阐述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方面,具体讲解其中隐含的113件事的道理,并就生活在当代的中职学生如何受到用人单位喜爱,如何在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获得认可加以阐述。
    中国文化24.2万字
    6.8万人气
  • 会员
    日本经济失去20年实为创新20年,他们正在为未来投资。日本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像有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深陷泥潭”,相反日本经济运行总体还比较平稳,经济社会发展都进入到有序运行的轨道,经济和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了精细化的程度。总体上,日本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高度发达文明的程度。日本经济方面的巨大优势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工业制造、金融实力、技术优势。此外,完善便捷、节能环保的基础设施,城乡、区域发展方面
    各国文化22.6万字
    6.8万人气
  • 会员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刘君祖先生依经解经,贯通经典,观照现实,分别对《黄帝阴符经》和《天机经》进行了解读。《阴符经》不过短短四百余字,《天机经》亦不过两千余字,却皆为道藏经典。两书合观,读者尽可于千余字间沉潜,掌握天地万物运行的自然规律,体悟道家智慧和修养方法,“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览粲然义理,察古人心迹,登临“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之人生境界。
    中国文化7.1万字
    6.7万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