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英文版权页
泰国史(第三版)
中文版序言
前言
缩略语表
术语表
大事年表
第一章 曼谷王朝之前的历史
在湄南河流域定居
城邦
统治者与国家
沿海地区称雄
贸易时代
阿瑜陀耶末期社会
佛教与王权
阿瑜陀耶的陷落
结论
第二章 转型中的旧秩序(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
从阿瑜陀耶到曼谷
领土扩张
大家族与佛教王权
市场经济的扩大
座山
进步
奴役与自由劳动力
《鲍林条约》
结论
第三章 改革(19世纪50年代—20世纪10年代)
传统政体的衰落
治理国家
不规则的边界
创造公民
创造泰族
创造更好的公民
现代而杰出的君主制
戏剧、建筑和历史
平民知识分子
“文明”的局限
结论
第四章 农民、商人与公务员(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
乡村景观和社会的转变
小农社会
殖民主义时代的港口城市
大米贸易和早期制造业
国家资本的社会
20世纪初期的曼谷
结论
第五章 民族主义(20世纪10年代—20世纪40年代)
挑战专制主义
创建公共领域
拒绝专制主义
重新定义“泰”
民族主义风潮下的华裔
1932年革命
进步与合法性
军人集团的崛起
形塑后君主专制时期的文化
充满民族主义冲突的世界
大泰人帝国与新泰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论
第六章 美国时代与发展(20世纪40年代—20世纪60年代)
从战争到内战
美国援助、反共主义与军人独裁
发展与资本
高原开荒
农民进入市场
乡村与城市
萨迪纳的终结
结论
第七章 意识形态(20世纪40年代—20世纪70年代)
军人政权
民族国家的扩展
君主制的复苏
左翼运动
游击队
学生
激进分子
改革者
右翼分子
出路
结论
第八章 全球化与大众社会(20世纪70年代以来)
城市的繁荣
龙腾时代
培养中产阶级
劳工的艰难时世
乡村的衰败
乡村的抵抗
大众社会的来临:出版物
大众社会的来临:交通与媒体
颂扬多样性
内部边界
保守派的疑问和恐惧
结论
第九章 政治(20世纪70年代以来)
国家意识形态与国家认同
政治军人与“前民主”:1980—1988年
卓越的君主
政治商业
反军队的商业:差猜内阁(1988—1991年)
1991—1992年的政治危机
改革对抗“金元政治”
1997年金融危机
对危机的反应
泰爱泰
2006年政变
红衫军
2010年5月之后
结论
后记 强势国家与人民的福祉
国王与总理名录
重要人物表
拓展阅读
更新时间:2025-04-28 18: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