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西方文学十五讲(修订版)
更新时间:2019-12-27 13:47:47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西方文学十五讲(修订版)》内容纵横上下三千年,横跨欧美两大洲,从古希腊神话艺术、中世纪的圣经文学和骑士文学、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到近现代的浪漫运动、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涵盖了西方文学发展的主要思潮及各时期最具经典性的作家和作品,从心灵深层揭示西方文学生生不息的运动。同时注重联系当代生活现实,开掘西方古典文学的现代性,并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阐释,力求在中西会通、古今会通方面作一些有益的开掘。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2-07-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徐葆耕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以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六·五”战争)以降的阿拉伯当代小说与诗歌为研究范畴,探讨了阿拉伯当代文学话语在该重大历史事件之后的转型与嬗变,分析了后殖民和全球化语境下阿拉伯文学界为重建文化抵抗空间所做出的努力。作者以一位中国学者的视角,将阿拉伯当代文学置于世界文学发展主流的框架下进行考察,在研究过程中将宏观论述与微观分析并重,对现代性、身份认同、跨界、杂糅、性别政治等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焦点论题在文学34.1万字
- 会员本书以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作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的小说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了她的三部代表作《克兰福德镇》《北方和南方》和《妻子与女儿》,通过叙事学理论和文化政治批评视角,深入发掘了盖斯凯尔在作品中如何为建构维多利亚时期女性地位所做出的努力,而同时又表现出相当程度的保守性;指出了作者生活与其虚构作品之间的密切关联:生活中的盖斯凯尔在性别意识形态立场上的不确定性使她的作品隐含着难以摆脱的、不同程度的保守特文学13.3万字
- 会员本书以互文性为视角,探讨报人小说与报刊新闻之间的复杂关系,对报人作家的职业身份、市场化生存方式、文学实践活动做了详细考察。本书通过对报人与作家双重身份的主体间性、报人小说文本与副文本的关系、中国文学传统与新闻传播文化的关系,探寻新闻传播机制与报人小说生成之间的历史契合点,阐述报人作家在中国近现代独具的文化辐射力。本书回顾历史现场,以报刊新闻报道、新闻图片、报刊广告等文献梳理为基础,通过对报人小说的文学19.4万字
- 会员本书对耶律楚材家族世系、婚娶、教育、家风、地位及心态等情况进行梳理和考辨,考察其祖上汉语文学创作的演进情况,理出契丹文学发展的线索,对其家族在不同地域的活动及文学创作进行考辨,从一个侧面揭示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特征。本书结合族群、教育、地域、音韵、文献、官制等方面的研究,力图发现此前契丹文学研究中所未发现的问题,开拓前人所未涉足的领域,补充史书记载的不足,在诸多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文学21.9万字
- 会员《白鲸》是美国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一篇长篇小说,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伟大的美国小说”。小说描写了亚哈船长执意追逐白鲸莫比·迪克复仇,却最终自取灭亡的故事。本书从生态、社会政治和酷儿理论三个角度,对小说中的隐喻、象征和讽喻的映照进行了研究,有机结合了读者、文本和社会文化语境,为作品的意义建构提供了一种可以参照的范式,并通过隐喻的连贯性、象征的系统性和讽喻的一致性等因素对阅读的有文学6.9万字
- 会员本書力圖結合個案論析與整體研究、兼顧歷時性的梳理與共時性的比較,來進一步深化對北宋中后期詩歌流變的研究。本書選定該時期文人學佛與詩歌流變之關係為研究對象,從分析詩歌中所運用的佛教典故、所藉用的佛教術語入手,結合當時文人與佛教關係的考察,尋繹文人接受佛學思想的邏輯順序及其佛學思想體系的構建生成,並通過解析該時期士大夫知識構成及演變之特點,深化對該時期詩歌流變原因及過程的研究。具體結構上,本書主要通過文学31.7万字
- 会员本书从一个外国文学老师的视角,以“文学是人学”和“文学研究亦是人学”为指导思想,从“字面意义”“时代意义”和“象征意义”三个层面分析“古希腊神话”“骑士文学”以及《荷马史诗》《埃涅阿斯纪》《神曲》《堂吉诃德》《十日谈》《巨人传》《浮士德》《叶甫盖尼·奥涅金》等经典文学作品,尤其注重挖掘、提炼和阐释蕴含其中的种种生命状态,希望给读者以人生的启迪。本书率先提出“演讲体学术著作”的概念,并且遵循“演讲体文学18.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