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小说九家
更新时间:2025-04-22 16:41:17 最新章节:作家与阅读
书籍简介
本书采取知人论世与文本细读相结合的方法,讨论了九位当代小说家近年来的重要作品,同时对其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做了定位性分析。附录部分是对作家与读者、作家与批评家、作家与文学史等关系的敞开式评点,是一种朋友之间闲谈的叙述风格。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7-06-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当代中国诗歌70年的历史进程,如果以价值建构和史实面貌特征为标准,应划分为“社会主义时期”(1949—1976)、“社会主义调整期”(1977—1991)和“后社会主义时期”(1992—2019)三个阶段。它们有前后传承的历史关联,也表现出文学自身的独特性。传统的诗歌批评史通常采用“以史带论”的史学观和分析模式,这种模式当然有历史感和说服力,但也容易抑制小说批评史的独特性,尤其容易忽视批评的主体性文学23.6万字
- 会员本书从宋代城市与媒介革命这一新视角,多方面探索了宋代城市文化繁荣与媒介革命对宋代文学的变革与创新产牛的深远影响及其新的文学特质的形成。上编基于宋代发生的印刷媒介革命对整个宋代文学生态环境,对宋代文学的变革与创新,乃至南宋文学新特质的形成产生多方而的影响这一基本认识,研究了宋代印刷媒介文化如何影响和催生宋代文学变革与繁荣,形成新的文学生产。传播与消赞、阅读等诸多文学现象及其生产机制,思考和探索了宋代文学27.4万字
- 会员《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1895-1945)》主要进行了三个层面的研究工作:第一个层面上理清了1895-1945年间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思潮流脉,探析了民族主义思潮对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重写了一部清晰、系统、完整的“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史”;第二个层面上从宏观的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思潮流变入手,上溯到具有民族主义性质的曾国藩“卫道变器”说和康有为“托古改制”论,而重点则对梁启超、孙中山、蒋介石的民文学42.5万字
- 会员本书为复旦大学中文系陈引驰教授有关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讲录,突破文学史叙述的一般格套,既见脉络的系统性,又见细节的丰富性,是很有视觉感的大学课堂实录。纵向从先秦一贯而下直至近现代,横向则以文类从韵文、散文、诗歌到小说,交织成动态发展的包蕴文本、作者、文学事件、文学流变、读者接受等在内的中国文学网络,呈现文脉的演进。全书融汇历代文人学士与海内外学人的作品、卓识,文学情怀贯穿始终,打破定说,时有创见,提出文学27.1万字
- 会员本书从多重生态视角与立场,考察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与生态之间的博弈,探寻女性自我的生存与发展状态,以及关切女性与自然、男性、文学、社会、文化、性别等环境之间的关系。从梳理中国女性生态写作的背景与资源,到剖析女性生态写作的现状与发展轨迹,再到甄别与西方生态女性写作的本质差异,揭示中国女性写作的美学形态与内在切换。审视了女性生态写作主体姿态。进而重申女性生态写作的路标,在于女作家以生态审美,文学29.1万字
- 会员本书对当代欧美跨艺术诗学发展进行研究,首先对欧美跨艺术诗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对具有代表性的流派进行分类评析,对中西跨艺术诗学做出比较研究;然后运用相关理论对欧美代表性诗歌进行解读,最后对已有重要译作进行疏证,并节选重要跨艺术诗学论述进行翻译。文学36.5万字
- 会员本书钩稽鲁迅杂文内在的修辞逻辑、文章形式、生成语境及作家的主体位置,以鲁迅杂文中固有的“生产者”“消费者”等概念为核心,开拓研究的新视点,追求构建对鲁迅杂文的“整体性的认知”,再一次在不断试错的意义上接近甚或进入鲁迅杂文,创新我们走进鲁迅及20世纪中国的理论资源和话语资源。文学29.7万字
- 会员文学关注“人”,特别要表现人的“三性”,即:“兽性”“人性”与“神性”。设置“神性”的标准,不是为了达到“神性”,而是为了获得“人性”,不至于处身“兽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表现“人性”,总是不能离开“神性”的立场;文学是“人学”,总是要有“神学”的参照。这是文学的魅力。本书认为,相对于“启蒙”“革命”“批判”“生存”等现实主义要义,当代中国文学的力量也源自神学精神层面的“博爱”,“博爱现实主义文学20.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