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仕学之间:清末书院生徒群体研究
更新时间:2025-04-29 19:57:20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为仕有绩,治学有声,是中国传统知识人一直以来的追求。清朝末年,伴随着书院数量的空前繁荣,大量学人涌入书院肄业,他们以“书院生徒”之名,一如既往地思考和处理仕与学的关系。时运国运之下,适逢科举停废、新学西学冲击,传统知识人围绕价值判断所生之困境则如影随形:科举停废,何以出仕“西学东渐”,治何之学本书将清末书院生徒置于三层相互交织的历史语境,注重从独立精神活动主体和社会主体的视角,利用诸多私人化记录的梳理,结合官书史料,在回答清末书院生徒“从何而来”“缘何而聚”和“将去何处”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其心态行为、出处进退,从而展示了清末民初传统知识人身处“仕学之间”“新旧之间”的处境立场与精神风貌。作者从特定角度分析了传统知识人逐渐消失以及知识分子社群的出现,这一反映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特征的历史进程以及近代社会过渡转型的历史特征。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2-06-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黄漫远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以来华留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2所城市20位留学生(生源国籍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进行深度访谈,细致探讨了他们留学中国动机、留学中国感知、留学人际互动网络、留学学习投入以及留学所产生的变化等问题。通过留学生的描述,我们了解到来华留学生眼中的中国,同时也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有了新的审视。社科20.3万字
- 会员本书基于高职学生特点,采用以“练”带“讲”的模式设计内容,通过体验式、参与式的内容和过程设计,充分激发高职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引导学生自觉规划职业生涯,理性求职就业择业,主动提升能力素养。本书立足于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实际,包括活出生命的精彩、用心经营你的大学、设计未来美好职涯、发现扩展自我优势、探索缤纷职业世界、科学做出生涯决策、打造卓越职涯素养、积极构建生涯体验、树社科21.9万字
- 会员本书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发达地区构建现代化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政策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明晰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内涵和实践指向,总结“十二五”以来我国发达地区构建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主要政策动态,梳理当前世界发达国家(地区)推进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发展趋势,提出了新时期我国加快建设现代化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战略构想,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现代化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社科12.1万字
- 会员本书在分析和借鉴美欧二语教育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从应然角度,建构了以反思模式为主的国际中文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路径;同时,结合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从实然角度,对国际中文教师进行了个案研究,分析了新手、熟手和专家型教师的专业成长历程,探讨其规律与特征。社科12.9万字
- 会员本书针对外向型经济时代的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书中通过审视当前涉外人才培养机制弊端,明晰了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将复合型人才培养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着力方向,以此针对国际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外语+专业”的培养方案、多元化的培养方式、课程体系设置等内容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从而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为高等院校提高国际化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耦合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借鉴与解决思社科19.1万字
- 会员陶行知先生,这位在中国教育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倾其一生为教育事业奔走呼号、躬身实践。本书中凝聚了陶行知先生先进且极具前瞻性的教育理念,从“生活即教育”到“社会即学校”,打破传统教育的禁锢,让教育回归生活本真,扎根于社会现实土壤,使知识不再是书本上的晦涩文字,而是鲜活于日常点滴中的感悟与成长。在书中,我们将跟随陶行知先生,一起回顾育才学校创办旨趣、育才学校教育纲要草案、抗战的全面教育、人民教育运动、社科3.2万字
- 会员《高等教育评论》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高等教育评估与研究中心主办,着力于研究现代大学教育问题,以敏锐的触角、创新的理念,及时、全面、深入地反映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进展,通过国际视野,立足中国问题,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中国高校的发展,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社科19.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