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清代乾嘉时期朴学与文学的诗学关系考论
更新时间:2025-04-27 17:46:06 最新章节:作者简介
书籍简介
乾嘉时期,朴学取代理学成为主流学术,学术研究范式的转变影响了这一时期的文学观念。乾嘉学人重新思辨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的关系。袁枚的性灵说与翁方纲的肌理说,前者对抗朴学,后者拥抱朴学,两者旨趣迥异。性灵说与乾嘉义理有内在的一致性。朴学的博雅考证推动了乾嘉时期的骈文创作。乾嘉学者将骈文视为文章正宗,此时的骈散之争是汉学与宋学之争的延伸。在乾嘉朴学的影下,通俗文学也具有了浓厚的考证色彩。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3-04-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为作者对21世纪中国儿童文学文论批评的理性梳理,包括本体论、主题论、文体论、地域论、出版传播论五个部分:本体论主要从儿童文学的儿童观、思想性、原创性等角度进行阐释;主题论从儿童小说入手透析儿童文学的主题内涵;文体论从小说、童话、影视、科幻等文体入手探寻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地域论主要关注辽宁及东北地区儿童文学的地域特征呈现;出版传播论则以出版传播理论透视21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全书理论与文学文学15.2万字
- 会员《现代诗歌的国家主题研究》从现代诗歌的国家主题入手,并辅以主题学等多种方法展开研究。课题的内容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相继涉及国家主题在现代诗歌中的历史演变、意象的解读与诗意的考辨、国家的想象与诗人心态的探析等论题。通过多角度探讨国家主题在现代诗歌中的基本表现样态,呈现国家主题在现代诗歌中的复杂构成,从而以若干范畴、专题的论述,再现在国家主题影响下,现代诗歌在历史演变、创作选择、文化价值、诗人命运等方面文学22.6万字
- 会员本书在《陕西文学》、《延河》文学月刊、《小说评论》等文学资料研读的基础上,对新时期以来陕西文学批评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以陕西长篇小说创作为中心,从新时期以来陕西文学批评的历史演变、格局建构,精神内涵、文化心态和批评家个案展开论述,实现对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批评的宏观把握和微观透视,揭示陕西文学批评与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互文性关系,界定了笔耕文学研究组在陕西以及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价值意义,梳理了陕西文学30.2万字
- 会员“先锋”与“民间”,是20世纪中国文学话语中重要的两极:前者追求叛逆、前卫、飞扬、超越,后者则呈现出自然、鲜活、原始、本真;前者求新思变,后者则固本溯源。本书围绕“先锋”和“民间”话语展开,从话语理论的探讨和文学批评实践出发,结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湖北地域文学批评等前沿问题,从点到线、由线而面,将经典作家个案解读、现代诗歌转型研究、特殊文学思潮现象分析、整体社会历史文化观照等统摄起来进行考察,文学23.8万字
- 会员本书将中国城镇化以来(以1978年的农村改革为开端)有关农民形象的文学叙述及相关文本作为研究对象,探究1980年代以来的文学如何对农民形象展开想象,讨论其背后的复杂原因。本书一方面对当代文学作品中围绕农民而展开的人物设计、故事情节、叙事结构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与生成文本相关的历史语境、思想文化、意义结构等同样是本书关注的重点。通过对六类农民形象及其相关叙述的分析,本书试图梳理出一条完整的叙事逻辑,文学27.3万字
- 会员本著引论部分介绍了不为普通读者所熟知的越地现代文学理论著作。主体部分从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赏评论、发展论五个方面考察越地现代文学理论。余论部分从审美与启蒙两个方面论述越地现代文学理论的现代性。全书系统地展现了夏丐尊、许钦文、范寿康、徐懋庸的文学理论研究成就,以及章锡琛、范文澜分别对国外文学理论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注释、翻译,既谈越地现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概况,也谈文艺理论的基本问题,两方面互相结合文学25万字
- 会员本书以生活政治为中心探讨新世纪小说的现代性新质,以个人在后传统社会追求自我实现时遭遇的问题为核心议题,试图在当代文学七十年的整体性视野中,为新世纪小说的新质研究提供一种理论视角。新世纪小说中的日常生活、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从不同侧面揭示出解放的个人在生活方式选择中内蕴的政治意味,重返传统与自然是脱域的个人在后传统社会重新获得道德源泉的重要途径。从生活政治出发,可以发现新世纪小说被忽略的思想深度,有助文学22.1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本书立足于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的演述、文本及研究文献,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酌取中国当代史诗学最具代表性的六个关键词——史诗、口头诗学、演述、文本、歌手、文化记忆进行科学阐释和理论反思。六个关键词互相渗透和参照,既展示出中国当代史诗学体系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脉络,又以其独立的问题域形成对中国当代史诗研究的多维观照。文学理论17.5万字
- 会员四部典籍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体观念,全面爬梳和深入探究四部要籍中或隐或显的文体观念,是古代文体观念研究的必经之路。本卷所萃集的论文,正是研究历代典籍所反映的文体观念的重要成果。其中既有对《诗经》《尚书》等经部文献的文体形态以及其中潜含的文体发生学观念的考察,也有对文章总集选录《史记》篇章的文体观念辨析,又有对《典论》、唐宋类书等子部文献文体观念的诠解,更有对别集、总集、选本、文话等集部文献中文体分文学理论25.9万字
- 会员本书采用接受美学、解释学等方法研究罗兰·巴特文论在中国的接受史。罗兰·巴特文论在中国的接受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构成了他的四张面孔:20世纪80年代初的“形式主义者”,20世纪80年代末的结构主义者,20世纪90年代的后结构主义者,21世纪的大众文化批评家。巴特文论在中国的接受史展现了中国当代文论发展史的一个侧影。本书力求通过研究巴特文论在中国的接受史,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借鉴西方文论提供参考性建议。文学理论15.8万字
- 会员《文学地理学》辑刊是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的年会论文之精选,由曾大兴等主编,每年一辑,已出11辑。作者均为中、日、韩三国从事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学者。本刊设有“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文学地理学宏观研究”、“文学地理学基本理论研究”、“文学地理学方法研究”、“文学家之地理分布”、“区域文学地理”、“文学地理学应用研究”、“国际视野”、“学科建设动态”等多个栏目。此辑刊自问世以来,反响一直很好,每一辑均已售完文学理论24.9万字
- 会员当今中国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当代文艺也在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应势发展,并在这样的背景下,催生了新的文艺现象、文艺方法、文艺思潮等。今天,文艺理论研究者既要面对文艺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见解,也要探讨文艺理论话语体系构建的新表达、新方向、新形态。在中华民族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今天,我国文艺理论的发展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中国文艺理论话语也在“后理论时代”语境中获得了更多的全球性空间。本书文学理论17.4万字
- 会员本书以生态批评方法解读印度文学经典,既有对印度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学的总体研究,也有对吠陀、两大史诗、佛本生故事等印度文学经典作品和迦梨陀娑、泰戈尔、普列姆昌德等印度经典作家的生态主义解读。全书总体研究与个体研究相结合,总体研究主要从总体上梳理和把握印度文明的生态主义特质及其对印度文学的影响;个体研究通过文本细读,对印度文学经典中蕴涵的生态智慧进行细致分析和深入挖掘。文学理论2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