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传说中”的压岁钱

过年的快乐之一不得不说三个字:压岁钱。

小时候父母最喜欢说的是:压岁钱老妈给你保管。然后父母保管之后,你会发现你这辈子就再也见不到“传说中”的压岁钱了。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好像特别好忽悠。认真地问父母:“爸妈我是怎么来的?”都会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捡来的。我家就更细,我爸一脸无私又认真地给我说:“你奶奶去菜场看到一个小婴儿在哭,于是捡回家,我和你妈就组成了家庭把你养大。”那时候我扑闪着一双大眼睛崇拜地看着我爸,我觉得他们好伟大,为了养我,一个陌生的孩子居然可以牺牲包括爱情。

而“妈给你保管”纯粹是个托词。我记得某年某月我突然醒水(顿悟的意思)了,于是我打死不给我妈保管,结果我妈来句“你收的压岁钱都是老娘拿出去的!”然后我的压岁钱又“充公”了。然后某年我妈想通了,我终于有一次自己的压岁钱归自己了,结果那年头流行“澡堂”,不像现在在自己家就可以桑拿浴缸,然后什么时候掉在哪儿了我完全没有任何记忆,只记得是很大一笔数字,当然在孩子眼中很小也会是很大,我那种内疚的心情直到今天还能感受到。

连小孩的钱都拿,坏人啊!

多年后我的孩子几岁的娃来句“法律规定8岁以后孩子可以自己支配自己的压岁钱”。我诧异地看着他。我当年咋就没有他这种睿智啊。直接随自己父母“摇摆”。

我是一个对金钱没有数字和概念的人,从小就特别大方。

拿了压岁钱就请小伙伴们去happy,吃啥我买单,还乐呵乐呵开心得不行。我不爱计较,又是汉子性格,骑个三轮车,人家都说王乐佳你劲儿大,你在前面骑,我就一个人骑着带着两三个小孩,脚累得不行,依然“任劳任怨”。有吃的有玩的,于是身旁总围绕许多“小弟小妹”。他们大有一副从小就懂得的样子:站对位置很重要,跟对大哥大姐很重要。

那年头现金充分被“宠溺”着。不像现在不带手机就觉得出不了门。到哪儿二维码付款,洋气得不行。外国人很奇怪,中国人一个手机就可以“勇闯天涯”了,大到买套房,小到买根葱,中国人一个小手机全部搞定,看得外国人目瞪口呆。现在收压岁钱,恐怕得给孩子人手挂一个二维码在头上了。

时代,不知不觉就飞跃了很多年。

再来谈压岁钱,现在的孩子知道压岁钱拿去理财,各种,会钱滚钱,我们那时候了不起有个别清醒的,懂得存,爹妈又比较民主,于是很多年后人家善于“理财”的娃,都已经成了万元户。看得我们这些人目瞪口呆,觉得他(她)好有钱啊!我姐就是这样一个人。攒钱能力真是“卓越”。

不知不觉我们离压岁钱已越来越远,在时光的面前任你是谁,你都不是谁。那些曾经不在意的时光,就这样不知不觉过去了,那些以为“度日如年”的童真时代,就这样“光速”般前行,蓦然回首,好像都没有来得及细品,自己就不知不觉老去。现在,逢年过节我们成了给别人发压岁钱的人。时光,不管你愿不愿意,都这样肆无忌惮地走着,压岁钱是一种情怀,不是要别人什么,而是感觉有人关心,觉得自己可以像大人那样支配和主张。

小时候总是渴望长大,觉得长大后的世界是无比美好的,觉得大人是非常有力量的,盼望着飞速长大,因为小时候总有写不完的题目和卷子,大人总是想掌控你的一切。就像作家张爱玲偷穿母亲的鞋子,盼望极了长大。可是后来才发现,真正不自由的不是小孩,恰恰是大人,几道题一两张卷子能解决的事真的不叫事儿。曾经坐在教室里听课的时候偶尔望着窗外,多羡慕窗外的人的自由,可是成长后成为窗外的人后才发现,其实窗内才是真正让人留恋的。就像曾经很讨厌穿校服,觉得世界那么缤纷,我为什么要被局限于这些沉闷的颜色里。可是再也不穿校服后,才明白,穿着校服的岁月是多么的让人怀念。如果岁月恩赐,赐我一个“时光机”,我一定加倍珍惜我的每分每秒,努力成为我小时候想成为的人,做我小时候想做的事,一定坚定,一定跟随自己的心。可是这个世界上没有时光机,所以人们总说自己不后悔,因为后悔也没有用,只有告诉自己:人生走的每一步都算数,不是学到就是得到,仅此而已。而有时候也许每个人都会是阿Q,因为弱小,因为要存活下去,所以面对无法改变,又让自己压抑的事,只有在精神上麻痹自己,是可怜,也是可悲。

蓦然回首,当初不觉得压岁钱怎样,现在回看,已不是再能拥有压岁钱的人了,而给我压岁钱的人,有的已经远离。怜惜的,是时光。

少年,愿你珍惜少年时,愿你依然拥有压岁钱。

我敬时光一杯酒,愿你对我,温柔以待,别让岁月似刀割,一刀又一刀,不疲不倦不休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