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个性”一代

80年代的人几乎赶上了所有,又没赶上所有。

没赶上读小学不要钱的时代,没赶上大学生包分配的时代,没赶上有兄弟姐妹的时代。赶上了房价越来越“彪悍”的时代。所以网上有一则看起“幽默”的辛酸:我读小学的时候小学要收费,我不读小学了小学都免费,我没读大学时大学生包分配,我读大学了大学生要自己就业,我没买房时单位分房,我买房时才发现房价是天价,算一算不吃不喝一百年还有点难。我再加一条:我没有钱买第二套房时有钱的人拼命“攒房”,这个房姐,那个房哥,这个房叔,那个房姨,当我有钱想买第二套房出租赚点小菜钱时,却发现“攒房”依然是个奢侈的玩意儿,依然,付不起税。

房子,几乎大多数都是父母帮忙,不然刚工作的娃真没办法拿出这笔巨款,大多数父母为了孩子买房谁又不是节衣缩食的把老底掏空。前提是你的父母要有老本“掏”,有的父母根本没有掏的,一切真的只有靠自己。

所以当老公以平淡的口吻说出最伤感的话题的时候,我的内心震了一下,他说:你的人生,有任何情况,我可以给你兜底,你父母可以给你兜底,可是我的人生,谁可以给我兜底。突然觉得像四月飘雪的感觉……

80后赶上了太多,80后的父母辈也赶上了太多,上山下乡、恢复高考……

人生如棋,没有人能预知未来,没人能确定走的一步是正确还是错误。时代改变一个人,时代“洗涤”一个人。欢喜与否,我们都在这个世界上真实的活着,真实的经历着。没有过的人生,也不能说充满了迷人的魅力,因为你没有经历过,没有发言权,当然它可能比现在这条路更好,也有可能比现在这条路更差,因为人生也不过“墙内墙外”,人们总是“奢求”那些渴望却没有经历,却忘记了每一条路都有它的疼痛。所以不必为没有选择的而遗憾而哭泣,人有时不能“听天由命”,人有时可以相信命运,尽人事听天命,此生便可以真正做到无悔。

80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曾经有人担忧,这样一群人,到底能不能撑起国家未来的天空,可后来80后已不争的事实让所有人赞许,他们可以。

我也是这浪潮里的人,有我的无畏,更有我的“霸道”。

幼年时我“专制”,渴望别人听我的,以我为舞台,生在民主家庭,什么都可以畅所欲言地表达,所以活得大大咧咧,在某些人眼里属于活得“嚣张”,一些事敏感又细腻,太多事又大条。

这样的性格延续到工作上,缺少谨慎,容易相信人。

生活是“缤纷”的,林子大了……

有的人习惯了自我,无论工作还是婚姻,都喜欢怼人,不考虑别人感受,想到就“飙”,给自己设置了无休无止的障碍,让自己失去了一个又一个的机会。其实人生没有谁怕,只有想计较或者不计较。社会终究不是家庭,控制情绪很重要,不能跟随自己的心“为所欲为”很重要。

所以有时候会发现有的人已经人到中年,但是心智还是不成熟的,说是真性情,可他(她)又分人来办事说话,也谈不上真性情。有时自小的“娇纵”轻易的就带到了工作中。

社会总会给人“历练”,甚至“炼狱”般的疼痛,然后带着千帆过尽后的“云淡风轻”,看起来一切仿佛“运筹帷幄”,其实,都是所有“疼痛”铸就的。

生活让你遗忘了“傲娇”,生活让你保持着“傲娇”。

人生最美的状态是:跟随自己的心。可是人生在世,有多少人真正跟随了自己的心。有谁真正过上了小时候想过的生活,成为了小时候想要成为的人。这一生,要“冲破”的东西太多了。但是我们仍然“不忘初心”的坚持着,山的那头也许还是山,但是山过了山的那头,说不定就是你期望的“海”,可是你愿意继续执着吗?你愿意忘记年龄的找寻吗?当一切束缚着你,你是选择生活的“臣服”或者“沉沦”,还是不顾一切的奔跑,和你年轻时一样呢?我希望,你是那个少数。

2015年十个字如惊雷般“炸裂”时代,“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顾少强的潇洒和飘逸鼓舞了无数的人,这些人也许有着同样的想法,但是没有把“梦想”照进现实,可是顾少强像人生的一抹阳光,轰轰烈烈寻求。而我,就是被鼓舞的那群人中的一个。可我终究没有化成现实。因为,怯懦,因为,听话。

2025年顾少强回来了,感到伤感的人包括我,“看世界”终究要付出代价,不知道顾少强作何感想,但是我那一颗看世界的心依然存在,只是“看世界”我会带好足够的“干粮”和准备,然后头也不回的如利箭,我在等着那一天,我在渴望那一天,我在为那一天做准备,因为人生只此一生,也只此一次,我,要成为自己幼时想成为的人,我要过我少年时想过的生活,我眷恋那一切“随心”的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