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我没有成龙我没有成凤,我以为的长大

你有没有成为你小时候想成为的人?你有没有过上你小时候向往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有多少人能够真的成为了小时候憧憬成为的人,过上了小时候渴望过上的生活。生活的“百转千回”让你发现:几张卷子能够解决的人生胜过长大后一个个解决不了想哭又不能哭的人生。

小的时候我觉得大人很神奇,可以做很多事,想不吃什么就不吃什么,想不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吃什么就痛快吃什么,想做什么就开心做什么,大人的世界充满了无比的魔幻和神奇,慢慢我长大了,当我成为了曾经传说中“羡慕”的大人,我才发现,大人其实一点也不值得羡慕,做大人比小孩更多的局限,做大人要思前顾虑,做大人必须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做大人喜欢不喜欢不能挂在脸上,做大人不喜欢你还要和对方笑。

长大以后,你是否从事你小时候想从事的职业?你是否实现了你小时候的梦想?是否童年的时候没实现的长大后都实现了?大多数人的答案:没有。至少我没有。小时候我看《爱上女主播》我多么想去做一个新闻主播,幼年时非要拉着父母给我报了一个少年小主持人大赛,然后有模有样的学着央视的主持人主持节目,才艺比拼的时候写的几个“鸡脚叉”却自信满满地绕场一圈拿给所有的评委和观众看。后来长大才知道,长得不够漂亮,也不够具有“国脸”特色,这个梦想自然是做做就好。

后来的我,喜欢舌战群雄的感觉,我想成为一个外交官,我想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法官或者律师,可我的父亲依然简单粗暴:一个“四舍五入”一米六的和一个一米七的,你说选谁?因为个子矮,所以就沉默了。后来我长大了,我看了许多律师和法官,似乎也不那么高。我突然有一种“炸裂”的感觉。恨自己不坚持随了父母的心愿。然后又感慨其实大多中国孩子不是在过自己的人生,是在过父母想要他们过的人生。有多少人能够排除所有的万难坚持永恒做自己?

也许父亲是为我好,我的性格也许也不适合。如果我为权势方辩论,但是会违背自己,如果我为弱势方辩论,可能我会很穷。

但是多年后凡是见过我的人,觉得我的浪费了我的口才。后来我安慰自己,没过的人生也不见得是比现在更好的人生。可是心中也许至死有道伤痕。

我觉得教育不该是这样的,教育和“简单粗暴”就不应该有任何关系,孩子有梦,应该让她去追,不应该去打击,不应该让孩子过父母要她过的人生,而是让孩子过自己想要过的人生。几十年来,他们爱我,深深的爱,当然“狼心狗肺”地说,也许计划生育也让他们只能爱我。可是几十年来,我并不快乐,压抑感、孤独感很强烈。所以后来我发誓以后我有了孩子,无论孩子有什么梦想,即便只想成为一个微不足道、平凡无奇的人,我也会告诉我的孩子:孩子,只要你觉得快乐,只要你觉得是对的,你就去做吧!

父母的教育,父母的格局决定了一个孩子的未来和人生。

我习惯了顺从,看似叛逆,其实大事上一贯的听话和顺从。开心吗?从不。没有人会开心于非自己选择的生活。以爱之名,沉沉又甸甸。哪怕你几十岁了,不分场合不管是否有外人在场,嘲笑就是嘲笑,打击就是打击。朋友U对我说,我女儿问我一个问题:妈妈你读书的时候是不是学习很差?U说,当然不是啊。这一点上U一点也没有夸张,她一直是我们班上的前三名,虽然学业坎坷,但是一直还算是学霸。但是U的女儿后来的问题让U很痛苦,她女儿问:“那为什么你现在会住小房子,别人家都住大房子?”U一句话也没有说,给我说的时候流泪。“是啊,我当年学习好为什么没有住大房子?住大房子才叫成功吗?要住多大的房子?”U活得很压抑,真真又切切。

也许我当年只是看上去很努力,我还不够努力,所以才过着今天这个不知道是谁的生活。我,也绝不会放弃。U说这番话时,把美式咖啡捏得声声作响。而她之前,从来不喝美式,一直习惯更甜的卡布基诺。成年人的崩溃,有时候甚至来自于你最亲的人,老人,或者孩子。而所有的重锤,你无能为力。外人你可以咆哮、呐喊,甚至打一架,但是对亲人,你只有反复被锤。因为你不是他们眼中的精英,你没有成龙也没有成凤,你过着最普通的生活,柴米油盐,等着发工资,计算着生活,曾经你也桀骜不驯,后来你学会了对不喜欢的人赔笑,看着小人你内心一万匹马从草地上跑过,内心很想抡起拳头打他(她),但是后来你发现你主要对小人有一点不敬他(她)可以从一万个角度,十万个理由,分分钟不费吹灰之力的多角度捏死你,像捏死一只蚂蚁。你咆哮,却无力。生活教会你生活。

U只是U吗?我们都是U而不是V,因为V是胜利,而U不是,我们渴望长大,而这,就是长大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