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叙事

一、我有一张琴!青春弹到今

作家斯特朗说: “ 与其诅咒黑暗, 不如点燃蜡烛。” 我的青春是贫瘠的,连绵的群山阻隔了外面的世界, 缺少书籍的生活滋生着空虚的恐慌; 如同村前那条冰封的小河, 冰冷、寂寞而荒凉; 幸运的是, 寒冬没有冻结住我的希望,就像冰层下的那些小鱼, 虽然身处严冬, 但正游动在奔向春天的激流中。每次返回故乡, 总喜欢坐在童年种下的那棵苹果树下, 翻开老屋抽屉中那本发黄的日记, 含着泪, 带着笑, 一读再读, 直到晚归的牛群哞哞的叫声响彻了门前的山谷。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张琴, 在一个午后的黄昏里, 在长满白杨的小河边, 只要拨动那根心弦, 那琴中流淌出的甜蜜而忧伤的滋味足以抚慰一身仆仆风尘!

(一) 年少一帘梦

今天回望逝去的青春, 总会想起故乡村前那个用几块木板搭成的小码头,烟笼雾绕, 柳翠桃红。就是从这里, 从这个荡漾着梦幻涟漪的码头起航, 一声清亮的竹笛, 一道犁开的清波, 青春的小舟一路漂荡而来。

青春的梦里最让我沉醉的还是写作的梦, 那时候乡村的小学里, 没有花样繁多的书刊, 整个学校只订了一份《少年报》, 于是一周里最美好的时光, 就是每个周三的中午, 盼望着邮递员那破旧自行车吱吱呀呀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我总是飞快地跑到门口, 把那张散发着墨香的报纸接过来, 然后慢慢地往回走, 再在操场上绕几个弯, 把报纸快速浏览一遍, 最后才去校长室, 把报纸交给校长。有时候校长会把第一个读报纸的权利奖励给我, 那是最开心的时刻,于是在校园里斑驳的树荫下, 在破旧坍塌的土墙边, 伴着田野的风, 我沉醉在那些奇妙文字营造出来的迷人世界里, 而一个少年心底层层包裹的梦早已飞越眼前重重大山, 飞向了辽远而精彩的远方。

记得在四年级的时候, 我产生了投稿的念头, 写的文章是一篇童话, 描写的是弱小聪明的蚂蚁如何团结协作战胜了作恶多端的老鼠的故事。一遍遍认真地修改, 一遍遍仔细地誊抄, 最后用自己捡牙膏皮换来的钱买了信封和邮票,把稿子郑重地装进信封里, 把信虔诚地投进邮筒中。随着那封信的邮出, 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瞬间离我而去了, 痴情的期盼就从此在心里生根。每天, 遥望那条在云雾里盘旋的山间小路, 捕捉邮递员到来的车铃声, 等待着编辑的回信, 盼望着报纸上突然出现我的文章。在漫长的期盼中, 我离开了那所山里的小学, 到了镇上读初中, 到县城读高中, 到省城读大学, 十几年就这样匆匆远去, 而盼望的丝线又如此细密绵长, 一边连着一个少年绮丽的梦, 一边连着一个青年奋斗的青葱步履。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这样描述我的青春: “青春是一枚不宜久藏的草莓, 青春是一场没有彩排的电影, 青春是一列不再返程的列车, 青春是一座废弃荒芜的港湾, 青春是一次漫长而徒劳的等待。” 那篇承载着少年梦幻的稿子最终没有一点音信, 也许它如一枚秋叶遗失在邮寄的风中, 也许它像一张废纸被遗弃在编辑部的桌下, 但它却久久停留在一个少年甜蜜而苦涩的梦里。这次失败的投稿为我的青春定下了慷慨悲凉的色调, 但是也产生了一股反作用的力量, 催促我用拼搏、执着和超越, 去书写一篇更光彩夺目的生命华章。

燃烧的向日葵

在成千上万种植物里, 向日葵是我心中的最美。小时候, 家里穷, 孩子又多, 我们四个孩子的学费就成了母亲最头痛的事, 但是聪明的母亲总是有办法的。那时候, 房前有一大块空地, 长满了荒草, 于是母亲把这块荒地分成四块, 让我们自己种一些作物, 收获后卖掉换钱来交学费。对于,。岁的我来说,这可是不小的挑战。那时候“ 文革” 结束不久, 市场也正在放开, 农村人可以把自己种的一些瓜果等农产品带到城里去卖。我通过细致考察, 决定种向日葵。拔草、整地的辛苦不必说, 当春天来临的时候, 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 刨开飘散着清新气息的泥土, 把一粒粒种子虔诚地种下; 烈日下, 滴滴汗珠折射着一个少年坚毅的身影。

每天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照顾我的向日葵, 用那副破旧的扁担, 沿着崎岖的山路, 从山谷中担水, 一路摇摇晃晃, 本来半桶水到家里也只剩下很少的一点点, 然后用那个缺了很多口的葫芦瓢去舀水浇地。更多的时间里, 我就静静地坐在地边的石块上, 胡思乱想, 盼望着种子快快发芽, 想象着收获季节的景象。而天永远蓝得刺人的眼, 远处飘来甜甜的梨花的香气让人沉醉, 偶尔有一两只蚂蚁探头探脑地爬到我的脚上, 痒痒的, 我捏住它们放到远处, 它们总是刚刚惊慌失措地逃走, 不一会儿又摇头晃脑地折回来。这样发呆的时光总是随着母亲“回家吃饭” 的轻声呼唤而结束; 抬起头, 紫色的晚霞已布满天空, 像一张醉了酒的脸。

某一天, 这些种子像是在地下约定好了一样, 一个个戴着黑白相间的“小帽子” 出现在你的面前, 优雅、羞涩, 又有点滑稽。几天后它们就丢掉像帽子一样的外壳, 迎着春风舒展片片柔软的叶子, 如同高举着一双双胖胖的小手向你打招呼。

从此经营园子的任务更重了, 除草、施肥、捉虫样样马虎不得, 而向日葵也从不让人失望, 每天都带来成长的惊喜, 你甚至能听到它们拔节的声音。每次走到田里, 那片片碧绿而圆润的叶子总是争先恐后地向你打招呼:

“我口渴了!” “我又长高了, 要不和我比一比?” 我真不敢和它们比身高, 几个月前还手指高的幼芽, 现在都像一个个魁梧的壮汉了, 高高的枝干上出现了蒜头大小的绿色小结, 小结舒展开来, 变成了淡黄色的小花盘; 小花盘周边渐渐长出了金黄色的叶片, 花盘一天天长大, 颜色也慢慢由嫩嫩的淡黄, 到耀眼的金黄, 最后到深沉的禇红。整个院子里株株挺拔的向日葵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 一个个金黄色的花盘就如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荡漾在碧波之上。这里俨然成了蝴蝶和蜜蜂的天堂, 蝴蝶翩然飞过的曼妙舞姿, 蜜蜂嘤嘤嗡嗡忙碌的身影,都让人心旌摇荡。站在田边, 它们有时也会把你当成一株向日葵, 于是蜜蜂有时像直升机一样盘旋落在你的肩膀上歇歇脚, 有时会在慌乱中像抛下炸弹一样, 把一粒花粉丢在你的眼睫毛上。

那时我是学校的几个捣蛋鬼之一, 经常逃课去小河边捕鱼捉虾, 而办法用尽的班主任加大了惩罚的力度, 要求我每次犯错误后写一篇作文。那时候没有作文书来参考, 放学后, 一个人坐在园子边的石头上发愁, 连妈妈呼喊吃饭的声音都没听到, 直到妈妈来到我眼前。但是聪明的妈妈总是有办法的, 她抚摸着我的头, 指着金灿灿的向日葵, 说道: “ 为什么不写写你种下的向日葵?”

绝望之夜中的希望之光就这样点亮了我的生命。每天放学, 我在劳动之余开始观察, 记录我的向日葵, 就像热恋中的人一样投入其中, 不能自拔。世界真是奇妙, 那次学校的升旗仪式上, 校长竟然深情地朗读了一篇我的描写向日葵的作文, 而且表扬我是学习的有心人, 并把我的系列“ 向日葵观察日记” 张贴在学校的宣传栏中。在几百名学生欣羡的目光中, 晕头转向的我到今天也不明白, 那是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新策略, 还是我的作文真正打动了老师和校长。

总之, 在那样炫目的光环中, 我不得不和那些昔日一起逃课的小伙伴说再见了, 也终结了我难忘的自由时光。但是我的向日葵总是那样淡定、从容, 它们挺拔的身姿、宽大翠绿的叶子、金灿灿的圆脸, 在天地间剪成一帧帧惊艳的画片, 无论风雨交加的暗暗黑夜, 还是阳光灿烂的漫漫夏日, 向日葵那张张灿烂的笑脸总是齐刷刷地朝向太阳的方向。后来我的家经历了许多变故, 生活更加困窘, 有段时间我甚至想到过辍学, 但是每当我坐在安静的院子里, 置身向日葵的怀抱里, 那满眼的金黄、那喷薄的希望, 一股力量就在我的心底潜滋暗长: 向着太阳, 永不放弃!

后来我去大学读书, 学校要评选一种花作为校花, 我在推荐表上郑重地写上: 向日葵。推荐理由: 在向日葵的心中有一个不落的太阳。

在我以后写的文章中, 最爱写的意象就是向日葵, 一粒粒向日葵的种子播种在春天的大地上, 一抹舒展的翠绿、一簇燃烧的金黄, 也把一轮太阳种在一个轻狂少年的心中, 在凄风苦雨的日子里温暖他被冻僵的心。

写作表面是文字的组合, 但是敏感而坚毅的心才是那个神奇的魔术师, 这颗如向日葵般燃烧的心, 给一个个没有生命的字符赋予了不朽的灵魂, 让一行行平凡的文字蓬勃出生命无限的张力!

永远的雪花膏

记得刚上初中的时候, 正赶上地震频发, 我们的教室就搬到河边的槐树林里去了。那真是世上最奢华的“ 教室” 了, 草地、蓝天是“ 教室” 的屋顶和地板, 槐林和小河是“ 教室” 变换的装饰。教我们的是一个刚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李老师, 很温柔, 很可爱, 更逃不过我们眼睛的是她正在谈恋爱, 后来, 听说对象就是镇里供销社那个很帅气的售货员。

那是%& 年代末, 人们的生活水平很低, 各种商品也很短缺。那时我很贪玩, 但特别爱向李老师请教问题, 一下课就小跑似的围住老师, 不停地问这问那, 直到第二节课的铃声响起, 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座上。如果说出其中的奥秘, 那就是喜欢李老师身上那股甜甜的雪花膏的香气。那时我家很穷, 并不昂贵的雪花膏对我来说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 然而那股浓香曾温暖过一个个孤苦的日子, 把我带入一个个甜蜜的梦中。有一次课间, 我们几个淘气鬼也许是好奇, 也许是禁不住香气的诱惑, 我们偷偷地拉开老师的桌子, 拿出了那个神秘的小盒子, 跑到很远的树林里, 闻着那扑鼻的香气, 看着那凝脂般的雪白的雪花膏, 我们几个“ 男子汉” 禁不住往脸上擦了许多, 不一会儿, 满满的一盒雪花膏就见了底。看着空空的小盒, 恐惧立刻涌上心头: “那雪花膏可能是老师的恋人送给她的吧? 老师发现雪花膏没有了该会有多伤心? 会不会发脾气? 会不会找到我们这几个窃贼? 该怎样惩罚呢?”

那天李老师穿了一件蓝布做成的连衣裙, 脸上漾着灿烂的笑, 在槐树林翠绿树荫的映衬下, 更显得青春洋溢, 同学们都像过节一样兴奋, 然而, 那却是我记忆中最漫长的一天, 脑子里不断闪现将要出现的可怕后果, 不敢看老师的眼睛, 不敢走到老师的身边, 只是盼望下课, 盼望放学, 就像一个刑徒躲在牢笼里盼望释放的日子。

就像所有的孩子一样, 过了一夜, 我们已经把昨天的事忘得干干净净, 直到第二天上课, 李老师说要单独抽查几个学生的作业, 而令我吃惊的是这几个人都是昨天的“案犯”, 更糟糕的是为了留住那香味, 早晨我竟没有洗脸。我惴惴地走到老师跟前, 她低头看看我的作业, 抬起头来, 笑眯眯地看着我问道: “怎么没洗脸呀? 是不是要做小花猫?” 我满脸通红地站在那儿, 尴尬极了。随后她拉着我到她的身边, 用手搂住我的脖子, 把鼻子轻轻地贴在我的脸上, 深深地闻了一下, 接着神秘地说: “ 不过很香呀!” 我羞愧地低着头, 没有说一句话。抽查结束了, 老师说: “他们作业完成得很好, 不过卫生搞得不太好, 有两个同学甚至没洗脸, 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不但应学习好, 思想好,卫生也要好。现在就罚他们到河边去洗脸。” 在同学们的哄笑声中我们几个人满脸疑惑地向河边跑去。

出人意料的是当我们满脸湿漉漉地回到教室时, 李老师已经手拿着一盒雪花膏, 站在教室的前面。正当我们不知所措地站在那儿时, 老师把我们招呼过去, 对着同学们说: “为了表扬他们下课经常问问题, 努力学习, 以至忘了洗脸, 今天我要给他们擦上雪花膏。” 教室经过片刻的宁静, 突然爆发出掌声和欢呼声。我们踏着幸福的彩云来到老师身边, 仰着兴奋的小脸准备接受那神圣的“洗礼”。奇怪的是那一次我没有闻到老师身上散发出的香味, 却看到了老师的那双眼睛, 那是一双多么美丽而深邃的眼睛呀, 仿佛融尽了世间所有的温柔和慈爱。老师轻柔的手指带着沁人的清香, 抚过我干裂翘皮的脸, 那香气顿时弥漫开来, 浸透我的灵魂, 熏香了那段苦涩的岁月, 以至许多年后的今天我还能闻得到。在以后的日子里, 我更爱去李老师的办公室问问题了, 只不过这次吸引我的不只是为了那淡淡的雪花膏的香气, 而是李老师那里的课外书和杂志, 虽然那不多的几本课外书, 杂志也只有《少年文艺》和《少年报》《中学生》等几种, 但是这些对我来说, 仍然有无尽魅力, 我从李老师那里一本本借回来仔细读, 有书陪伴的那几天就变得充实而快乐。也许正是这几本课外书和杂志让我对语文有了兴趣, 也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就在那个夏天我们的李老师结婚了, 我们几个平时的淘气鬼跑遍了山山岭岭采集了一抱五颜六色的花朵, 编织了一个精美的花环。那是一个简朴而平常的婚礼, 然而老师戴着我们送的花环, 却在整个村里引起了轰动, 让李老师成了村里有史以来最特殊、最美丽、最幸福的新娘。李老师把甜甜的糖果放到我们嘴里, 笑眯眯地问我们: “ 甜吗?” 我们齐声回答: “ 甜!” 我今天还记得李老师的那句让我铭记终生的话: “只要我们一起努力, 生活还会更甜的!” 生活有时的确很神奇, 循着那缕雪花膏的清香, 攀登在书籍搭建的阶梯上, 我终于开始努力学习了。生活是艰辛的, 可是梦想却是甜蜜的, 在美的召唤下, 我从那个贫困的山村中执着地走出来, 到县城读高中, 到省城读大学, 到首都去读硕士, 完成了对生命的升华。而一路上, 我的耳边总是回荡着李老师的那句话: “只要我们一起努力, 生活还会更甜的!”

不知为什么, 今天每当看到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化妆品, 面对电视里铺天盖地的神奇宣传, 我总钟情于那种廉价的今天已经消失了身影的雪花膏, 那富有诗意的名字, 不由得让我想起那段淹没在阵阵雪花膏清香里的贫穷而又快乐的少年时光, 想起老师鼻子贴在我脸上时的温馨, 手指抚过我脸时的轻柔; 想起她甜甜的笑和带着香味的气息, 想起她借给我的那些课外书, 当然还有那段朴素而又纯洁的岁月。

(二) 春天的华尔兹

生活的日历一页页翻过, 偶然的一次回望, 那张发黄的扉页依然令我心旌摇荡, 上面记载的一个美丽故事曾甜蜜了我苦涩的青春。在县城读高中的三年是我人生中最漂泊的岁月, 曾经像一只迷航的孤舟, 在无边的夜色里随波逐流, 直到那次的遇见, 遇见那个人、那本书、那首诗和那难忘的报刊亭。尼采说: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 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是啊, 即使在生命的寒冬里, 我们也要舞一曲春天的华尔兹。

最奢侈的晚会

17岁那年, 第一次离开贫穷而熟悉的山村, 到遥远的县城去求学。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 偷偷抹干满脸的泪水, 向远山上父母凝望的身影挥一挥手,我踏上了开往县城的汽车。县城的繁华没有驱散我对家乡的思念, 内向的性格和不理想的成绩更加重了我的忧伤。班主任王老师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高高的个子, 瘦瘦的, 一头乌黑的秀发在脑后打了一个漂亮的结, 最让人难忘的是她的眼睛, 亮晶晶的, 闪烁着热情、友善而又温柔的目光。她的语文课讲得很生动, 有趣的故事常常让学生笑得前仰后合, 排演的课本剧更让人乐而忘返。然而快乐是他们的, 我静静地趴在桌子上想着我的心事, 品味着孤独和寂寞。每当她关切的目光滑过我的眼睛, 我赶忙低下头, 把秘密层层包裹, 深埋心底。

两个月过去了, 期中测验的试卷发下来, 数学又考砸了。那天晚自习, 我第一次没有到教室去, 独自一个人徘徊在秋雨飘飘的街头, 凄冷的雨打湿了我的衣裳, 也打湿了我纷乱的思绪: 多少努力都随风而去了, 往日的辉煌一去不回, 红红的五十八分像一张嘲笑的脸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透过雨幕, 我看到一只麻雀箭一般地从眼前飞过, 钻进邻街的屋檐下, 而我的归宿在哪里? 当我迷迷糊糊地回到宿舍时, 王老师早已等在那里多时了, 看到我湿漉漉、昏沉沉的样子, 她的目光饱含着忧虑。她温热的手轻轻抚过我的额头, 她冒着雨为我端来了饭菜, 她瘦瘦的身子在秋雨中显得更单薄, 那一刻我想起了我的母亲。

那天夜里, 我在梦中又回到了故乡, 扑在母亲的怀里, 激动的泪水打湿了我的枕巾……

随后的几天, 我陷入了人生的谷底, 强烈的自卑和无尽的孤独浸入了我的心灵, 我觉得自己像一只孤雁, 低旋在萧瑟的秋风里。老师关爱的话语、同学们友善的笑脸都被我冰冷的目光一一驳回, 生活的调色板失去了缤纷的色彩,只剩下冷冷的灰黄。

那是期中测试后的第二周, 王老师宣布, 为了展示学生多方面的才能, 准备举行一次联欢晚会。的确, 我们班是一个人才济济的集体, 有的学生甚至还在省级歌唱比赛上获奖。举行联欢会的消息像一阵风卷过了平静的班级, 这可是我班的第一次联欢晚会, 谁不想在同学面前露上一手, 更何况还有一个班主任签名的精美礼物要奖给晚会的明星。和精心准备的同学们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冷漠掩饰下恐惧的我, 因为我既无唱歌的天赋, 也无跳舞的才能, 甚至连朗诵也平淡无味。躲在经过简单装饰的教室的一个角落里, 我暗暗祈祷不要引起别人的注意。伴着击鼓传花的节奏, 同学们婉转动人的歌声飘荡在教室里, 精彩的小品引来了阵阵笑声。我的头埋在桌子上, 心却咚咚地跳得厉害, 仿佛置身于荆棘丛生的荒原。扣人心弦的鼓声又一次在耳边响起, 紧接着是片刻的宁静, 紧接着是雷鸣般的掌声和呼喊我的名字。我抬起头, 那朵红红的绸花静静躺在我面前, 像一张羞涩的脸侧目注视着我。我茫然地站起来, 结结巴巴地说不出一句连贯的话。这时, 主持人(班长) 走到我身边, 大声地说: “我们准备了十道难度很大的史地方面的试题, 如果你能答对一个就可以过关。我的心头一亮, 史地是我最喜欢的两门课, 也学得最出色。只记得, 十道题主持人一个个连珠炮式地提出: “最早培植出玉米的是什么人? 古埃及规模最大的金字塔叫什么?” 贵州的典型地貌特征是什么? ……” 我的回答从容而流畅: “ 印第安人、胡夫金字塔、喀斯特地形……” 在同学们的掌声中, 我回到了座位,只觉得从未体验过的幸福荡漾在心中。晚会在继续, 我终于抬起头, 这才发现, 同学们的歌声很甜美, 舞姿很轻盈, 笑脸很真诚……晚会结束前, 大家紧张地等待王老师宣布今晚耀眼的明星。她白皙的脸有些微微发红, 更增添了她的美丽, 她把激动的目光投向我, 随后, 用世界上最悦耳的声音叫出了我的名字。我再一次茫然地站起来, 从她手中接过那个精美的礼物, 那原来是一本书, 书名叫作《夏洛的网》, 像徜徉在梦中, 像飘浮在雾里, 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和灿烂的笑容扑面而来。泪水涌出了我的眼眶, 滑下了脸颊, 洒落在书的封面上。我知道这掌声将回荡在我的人生中, 这笑脸将灿烂在我的生命里。

回到宿舍中, 我打开那本书, 仿佛打开了一扇爱的窗户。扉页上, 王老师娟秀的字映入我的眼帘: “既然选择了远方, 就要风雨兼程!” 还有那只世界上最美丽的蜘蛛夏洛也走进了我的生命里, 它编织的那张友爱而智慧的大网,不仅仅拯救了小猪威尔伯, 也拯救了我。童话世界和现实世界在我的眼前融合在一起, 为我撑起了一片幸福的天空。

高中三年, 我一直生活在同学们友善的笑容里和王老师关爱的目光中, 人生真是很奇妙, 就像魔术师手中的魔棒, 一场晚会让我慢慢走出了那个孤独的王国, 融入了班级这个多彩的世界。王老师还邀请我去她的家, 她家书柜里的书可真多; 她告诉我, 读书能让人生的路走得更远, 读书能让人生的舞台延展得更宽阔。三年的时间里我几乎读完了她书柜中收藏的书, 我也做了厚厚的摘抄, 这是我一生写作的基石。在高中最后一个联欢会上, 王老师穿了一身粉色的连衣裙, 使她显得更飘逸、迷人。她为我们朗诵了她最喜欢的一首诗《既然》: “既然:前:不见岸:后:也远离了岸:既然:脚下踏着波浪:又注定:终生恋着波澜:既然:能托起安眠的礁石:已沉入了海底:既然:与彼岸尚远:隔一海苍天:那么:就把一生交给海吧:交给前方:没有标出的航线。” 那婉转而甜美的声音将永远回荡在我的生命里。

回想起三年前那场晚会, 我心潮难平, 含着泪我唱了一曲《友谊地久天长》, 在同学们的喝彩声中, 我又看到了那双美丽的眼睛, 清澈、温柔, 还闪烁着点点泪光。晚会后, 我和班长谈起这一切, 他神秘地告诉我: “其实, 三年前的那个晚会是班主任为你而精心准备的, 包括仔细了解你的情况, 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 还有那份真情浓浓的奖品。” 我呆呆地听着这一切, 仿佛一个孩子一直畅游在一条清澈的小溪里, 直到今天才突然发现了它美丽的源头。

绿色报刊亭的呼唤

记忆中的报刊亭都有绿色的墙皮, 那充满生机的绿色是我心中最富有诗意的地方。一本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杂志神奇地抵达这里, 温柔地在书架上沉思默想, 等待读者关注的目光。在这个知识的港湾中停泊着理性的扁舟, 在这棵文学的大树上栖息着真情的精灵。

在县城上高中时, 学校没有图书馆, 而我们的语文老师鼓励我们多读书,做摘抄, 摘抄优美的语句, 摘抄富有哲理的名言, 积累经典的素材, 并能在作文中运用。那时的书籍和杂志虽然很多, 但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 每月。& 多元钱的生活费也仅仅能填饱肚子, 根本没钱买书。老师家里的书也基本都借过了; 漫长而孤寂的假日里, 我对书籍有更强烈的渴望, 于是我把目光盯上了县城里的一个个报刊亭, 想把那里当作我的免费图书馆。走进报刊亭, 满架子花花绿绿的杂志就涌入了眼帘; 我用颤抖的手翻开杂志, 还没看上几眼, 看店人警惕的目光就漂移过来; 再过几分钟, 那眼神中又增加了怀疑; 如果你还没有意思要购买, 人家就下“逐客令”: “如果不买, 就别看了, 书脏了, 就不好卖了!” 那时感觉像掉进了一个冰窖之中, 浑身寒入骨髓, 整个世界顿时昏暗起来。

但是渴望读书的愿望是那样强烈, 以至于经常做一个梦, 梦里自己置身书海之中, 但是当我激动地翻开一本本书, 发现里面却没有一个字, 于是着急地大哭了起来, 而醒来时泪水早已打湿了枕巾。于是苦思冥想后, 决定采用“游击战” 的阅读方法, 比如, 那时最喜欢看的杂志是《辽宁青年》, 书中有很多励志的文章和名著简介等栏目, 正是我渴求的内容。于是我提前把纸和笔悄悄放在口袋里, 在一个报刊亭里翻开一篇文章后浏览两段, 默默记下经典的语句, 然后飞快跑出去, 找到一个隐蔽的角落里, 把那些语句回忆着记在纸上; 接着到另一个报刊亭, 拿起同一本杂志, 翻到同一篇文章, 快速阅读剩下的部分, 然后迅速走开, 躲起来迅速记录。就这样, 读一本杂志甚至一篇文章要跑好几个报刊亭才能读完。那个过程还要镇定自若而又迅捷有序, 那心情既紧张又快乐, 那惊心动魄的感觉就像一个地下工作者在敌军大营中刺探其中的军事机密。就这样, 在周末或假期的时间里, 我经常奔波在县城的几个报刊亭之间, 仿佛一只饥饿的田鼠为了几粒美味的花生米, 不知疲倦地穿梭在几处园子之间, 编织着它贪婪的美梦。

生活也不是总会按照预设的轨道顺利前进, 有时意外的惊雷可能也会随时把你击倒在地。有一次, 刚刚翻开一本杂志, 看摊的那个胖胖的女人就一把夺走了我手中的书, 厉声说道: “ 你来店里看过这么多次书, 怎么从来没买过?

这里不是你的免费阅览室!” 刹那间, 委屈、羞辱的泪水盈满了我的眼眶, 世界一片模糊。也是在那一时刻, 不知从哪里产生的勇气, 我从口袋里掏出仅有的一元钱买下了那本杂志, 然后昂着头, 阔步离开了那个让人感到耻辱的地方, 虽然这意味着我有两天的时间要饿着肚子。那天晚上, 我一个人走在回学校的路上, 秋风卷起满地的落叶迎面扑来, 发出阵阵嘲笑般的呼啸; 月亮出来了, 冷冷地挂在天边, 像一颗摇摇欲坠的泪滴。

生活的无情也许能让你遍体鳞伤, 但是真正打败你的只有你自己, 当命运向我扔来一块块石头, 我把它们作为建造成长大厦的基石, 我把这些历经千难万险后获得的材料, 分门别类, 仔细誊抄在笔记本上, 一遍遍读, 一遍遍背,一遍遍感悟, 不但给予我知识的滋润, 更给予我精神的养分, 让我的作文更有厚度, 让我的意志更加坚强。今天回忆起来, 我能对文学有一份热爱, 对文字有一份敏感, 也许与我高中时这种奇特的阅读和摘抄的经历有一定关系。有时我也在想, 苦难也许是上帝赐予你的一杯苦酒, 需要你经过心灵的勾兑, 然后在时间中窖藏, 也许有一天这苦涩的酒, 就转化成芬芳生命的陈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