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感受家的温暖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在泥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陈超睁开眼,耳边传来兰花清脆的背书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他披衣起身,推开里屋的门,眼前的景象让他不自觉地微笑起来——兰花穿着那件碎花罩衫,小辫子扎得整整齐齐,正摇头晃脑地站在院子中央背书。她的小脸红扑扑的,再也不是初见时那副面黄肌瘦的模样。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兰花背完最后两句,得意地转向林小满,“嫂子,我背得对不对?“

林小满坐在小板凳上,手里拿着根树枝,地上划满了字:“全对!兰花真聪明!“

她今天穿了那件藏青色的确良衬衫,头发松松地挽在脑后,晨光中整个人像一幅水墨画般素雅。看见陈超,她脸微微一红:“吵醒你了?“

“没有。“陈超走过去,揉了揉兰花的脑袋,“这么用功?“

“嫂子说我该上学了,先教我认字。“兰花兴奋地说,“我已经会写自己的名字了!“

她抢过林小满手中的树枝,在地上歪歪扭扭地写下“陈兰花“三个字。虽然笔画稚嫩,但结构端正,一看就是下了功夫的。

陈超心头一热。前世兰花直到十二岁才勉强认得几个字,后来嫁到外村,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全。而现在...

“哥,我还能背《静夜思》呢!“兰花拽着他的衣角,眼睛亮晶晶的。

“背给哥听听。“

兰花立刻挺直小身板,字正腔圆地背诵起来。阳光照在她身上,给整个人镀上一层金边。陈超恍惚间看到了另一个可能的未来——兰花背着书包去上学,考上县里的中学,甚至...

“开饭啦!“刘玉英的声音从灶房传来,打断了陈超的思绪。

早饭是玉米粥和昨晚剩下的野猪肉炒咸菜,每人还有一个煮鸡蛋——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奢侈。刘玉英的气色也好多了,腰板挺直,眼睛不再总是眯着,连白发似乎都少了几根。

“妈,您眼睛好些了?“陈超注意到母亲穿针引线时不再像以前那样费劲。

“好多了!“刘玉英笑得眼角堆起皱纹,“自打吃了你弄来的野猪肝和獾油,看东西清楚多了。“

林小满给每人盛好粥,又特意给兰花多捞了些肉末:“多吃点,长身体。“

兰花扒拉着粥碗,突然说:“嫂子,你好像也胖了点。“

“胡说什么呢!“林小满脸一红,作势要打她。

刘玉英却认真打量起林小满:“别说,小满脸色是比来时好多了,脸上有肉了。“

陈超这才注意到,林小满确实不再是最初那个瘦骨嶙峋的知青了。她的脸颊丰润了些,手腕也不再是皮包骨的样子,整个人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都是阿姨做饭好吃。“林小满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饭后,陈超说要进城一趟。林小满帮他准备干粮时,犹豫了一下:“能...能带我一起去吗?我想买点纸笔,教兰花用。“

陈超看着她期待的眼神,点了点头:“正好教你骑自行车。“

林小满惊喜地抬头,眼睛亮得像星星:“真的?“

“不过得早点出发,路上人少好练习。“

天刚蒙蒙亮,两人就出发了。陈超推着自行车,林小满走在一旁,清晨的露水打湿了裤脚。走到村口平坦的打谷场,陈超停下脚步:“就这儿吧。“

他示范了几次上下车和踩踏的动作,然后扶着后座让林小满尝试。林小满紧张得手心冒汗,几次都差点摔倒,被陈超稳稳扶住。

“放松,看前面,别盯着脚下。“陈超的声音近在耳畔,温热的呼吸拂过她的颈侧。

林小满深吸一口气,再次尝试。这次她骑出了十几米才歪歪扭扭地停下,兴奋地回头:“陈超!我会...“

话音未落,她连人带车向一侧倾斜。陈超一个箭步冲上去,将她连人带车搂住。两人贴得极近,林小满能清晰地听到陈超有力的心跳声。

“没、没事吧?“陈超结结巴巴地问,手却忘了松开。

林小满脸红得像熟透的苹果,轻轻摇了摇头。两人就这样僵持了几秒,才如梦初醒般分开。

回村的路上,林小满已经能勉强骑直线了。她兴奋得像个孩子,时不时发出轻快的笑声。陈超跟在后面跑,看着她飞扬的发丝,心中涌起无限柔情。

县城百货大楼里,林小满对着文具柜台的精美笔记本望而却步:“太贵了...买点糙纸就行。“

陈超却直接要了两本硬皮笔记本、一盒铅笔和一块橡皮:“兰花值得用好的。“

经过布料区时,他又扯了几尺蓝布:“给妈做件新衣裳。“

回程时,陈超的车筐里多了个小黑板和一盒粉笔——这是给林小满的惊喜。

下午,当林小满看到陈超把小黑板挂在堂屋墙上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她抚摸着光滑的板面,眼眶微微发红:“这...这得多少钱...“

“你教兰花辛苦了。“陈超轻声说,“以后咱们全家都跟你学认字。“

刘玉英也凑过来,小心翼翼地摸了摸粉笔:“我这么大岁数了,还能学?“

“当然能!“林小满抹去眼角的泪水,立刻在黑板上写下“刘玉英“三个字,“阿姨,这是您的名字。“

刘玉英颤抖着接过粉笔,照着描画起来。兰花在一旁蹦蹦跳跳:“我也要学!我要学更多的诗!“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透过窗户,将四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小黑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有“陈超“、“林小满“、“陈兰花“,还有“毛主席“、“共产党“...

晚上,陈超做了个重大的决定——他把一直藏在里屋角落的粮食缸搬到了堂屋正中央。这个粗陶大缸里装满了金黄的玉米和雪白的大米,足够全家吃上三个月。

“超儿,这...“刘玉英不解地看着儿子。

“妈,以后咱们不用藏着掖着了。“陈超掀开缸盖,露出满满的粮食,“咱家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

刘玉英摸着粮缸,眼泪扑簌簌往下掉。多少年了,她第一次不用担心明天的饭食,不用半夜饿醒数着米粒熬到天亮...

林小满悄悄握住陈超的手,两人相视一笑。在这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希望正像春天的野草一样,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