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但后继有人
- 女皇息怒,我懿德太子纳头而来
- 洗澡的兔子
- 2023字
- 2025-04-14 17:00:09
而狄仁杰就是难得的,可以跟着武媚娘做事,还有能力的大臣,同时呢,有了狄仁杰做表率,武媚娘在朝臣当中的形象,也算是稍稍扭转了一点。
但这份从中调和的差事,着实是不轻松,几年下来,狄阁老虽然是收获了女皇的信任,可也精疲力尽。
如今的他,虽然仍有抱负,却也现实的认为,依靠他自身,已经没有了实现的可能。
那么,他能依靠谁呢?
视线向外,狄仁杰的面前,赫然出现一个壮汉。
嗯。
就是他。
惨被退货的桓彦范。
桓彦范来访,乃是意料中事,狄仁杰并没有责怪他,只是没有很热情的招待他。
可这个急脾气,暴脾气的男子,被狄仁杰强行冷却了这么久,居然还气鼓鼓的。
充分显示出,他倔强的个性。
“你也不必如此气恼,姚崇本就比你年资更高,让他代替你去河北道,而不是换个其他的什么人,已经是陛下在为你考虑了。”
事到如今,狄仁杰还能说什么?
也只能捡着桓彦范爱听的说了。
当然,怒气冲冲的桓彦范,是不可能领情的。
“阁老不必哄我!”
“那姚崇确实是比我地方经验丰富,可陛下也不能如此吧!我哪里不如姚崇?”
“我既然已经请命,只要没有什么大问题,就不该拂了我的面子,这算什么?”
“摆明了说我不如姚崇,让我靠边站?”
“这样一来,我在同侪之间,还有脸面吗?”
冷静只是一时的,愤怒才是永恒的。
从明堂回来,刚刚调整好心态的桓彦范,越想越不对劲,越想,越觉得亏得慌。
不让我去河北道也就罢了,可当面任命姚崇,这又是什么说法?
这不就是在想群臣彰显,我桓彦范不如姚崇能干,所以,让我一边凉快去吗?
自从被狄仁杰提拔,并且进入了核心的五人小组,桓彦范也是自视甚高。
自认为,日后这个武周王朝一旦换皮,恢复李唐,这个朝廷就要听他的掌控了。
他也是权臣预备队。
而现在,武媚娘的做法就等于是给了他狠狠的一个巴掌,让他彻底清醒了。
你……
根本不行!
你醒醒吧!
狄仁杰提拔的一干重臣,在朝堂内部也不是没有反对的声音,他们都算是狄仁杰一手从中级官吏之中,提拔起来的。
而这个朝堂上,还有的是资历老,也能做事的大臣,他们也绝不甘心日后的朝政都被狄仁杰提拔起来的几个人把持。
和谐,只是一时的。
暗潮,才是永恒的。
桓彦范爷能预感到,这些老臣,也是眼巴巴的等着看他们失败的,这其中,当然不只是桓彦范一个人。
而相比桓彦范,姚崇的站位就要更加高端稳健。
虽然同属效忠李唐的大臣,而且,大家已经都是明牌了,但是,姚崇一直是积极做事的一个状态。
从心态上来讲,必然是要比桓彦范等人踏实的多。
本来在同僚们眼中,姚崇的形象就要更好,现在,武媚娘用她的实际行动表明,女皇陛下也认为,姚崇更好。
啊啊啊!
桓彦范都不敢想,那些同僚背地里会如何嘲笑他!
然而,只依靠他自己,也无法扳回一局,怎么办?
当然是要来投奔狄阁老了!
“所以,你想怎么办?”
狄仁杰早就看出来了,可他就是要挤兑桓彦范,让他自己来说。
桓彦范也不客气,直言道:“阁老,我不能就这样认输了!”
“河北道我去不了,金鸡道总可以了吧!”
“金鸡道?”
“你是说,你想上阵杀敌?”
金鸡道,严格说起来,它并不算是大唐(武周)版图之中的一个地方行政单位。
准确的说,它是一个专门的行军道,是为了因应边境战役而特别设置的一个单位。
一开始,桓彦范选择河北道,那也不是来自他自己的想法,是狄仁杰灌输给他的。
而现在,更加稳妥的河北道既然破灭了,那就不妨豁出这副老骨头,搏他一把!
去金鸡道!
带兵!
杀敌!
“只要阁老引荐,下官必定竭尽全力,不辱使命!”
刚刚才心灰意冷的狄仁杰,突然之间又有些重新燃起了希望。
虽然小小的。
但是却很确定。
“既是金鸡道,老夫便可以为你引荐。”
“我想,陛下也不会反对。”
金鸡道,正是和突厥兵争之地,可以说,那里的战况,非常激烈,而自从王孝杰死后,武周对四境之内,强敌的应对,确实是越发的捉襟见肘。
而实际上,女皇陛下现在根本就是无人可用。
派出去的,那也是白送的程度,连吃败仗,这样的人,还不如就让他原地呆着,别去边镇丢人现眼呢!
武功方面,现在的女皇陛下可以说是处于两手抓瞎的状态,可她也不敢随意派人。
一旦是个软脚虾,就会让唐军损失更多,别看她在两京把大唐换皮为武周,但是,在更远的地方,甚至是走出朝堂,来到战场,不管是战士,还是敌军,他们认的,还都是唐军这面旗帜。
而在军事方面,女皇手里的牌就只有那么几张,底盘也都是李治给留下来的。
她自己?
真可谓是毫无建树,甚至还丢城弃地一大堆。
更不要说,大唐的文臣武将,也并没有几个愿意去担这个丢城弃地的责任。
大唐崇尚武功,算是一个对外扩张型的王朝,在这里,文臣并不是纯粹的文臣。
只要你有能力,有韬略,你也一样可以上阵杀敌。
有些文臣,走上战场,战绩还非常不俗。
同样的,武将也并不是纯粹的武将,很多武将,走下战场也可以走上朝堂。
处理内政事务,一点也不逊色。
这也是强势王朝的一个具体的体现,甚至可以这样说,文臣看不起武将,轻视武将,这样的观念,也是从弱宋之后开始大行其道的。
本来文臣武将各司其职,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没有谁高谁低之说,而唐以前的朝代,文臣和武将的地位几乎是平等的。
并没有谁的地位更高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