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VCD时代来临【求追读】

马杭本身对春晚是非常重视的,但可能还是低估了这个年代春晚的影响力。

节目播出之后,他那首《少年中国说》广受好评。

作为今年春晚上最热门的歌曲之一,将他的知名度带到了新的高度。

最直接的体现是,春晚之后一大堆代言找了过来。

从马杭第一张专辑爆火开始,就陆续接到过一些品牌代言的邀请。

他还是很谨慎的。

钱可以赚,但是不能留下黑历史,以后被人戳脊梁骨。

所以马杭定下了几条规矩,让王小京直呼太严苛了,简直跟钱有仇。

其中第一条就是,所有保健品代言一概不接。

90年代保健品非常流行,那会儿还正儿八经研究气功呢……

星爷的《赌圣》,就是从这儿来的灵感。

保健品来钱快,所以代言开价也高,马杭放弃了这一块确实损失惨重。

其次,食品药品凡是入口的东西全都慎之又慎。

他的具体要求一度让王小京很困惑,说的是“非知名品牌不接”。

什么叫知名品牌啊?

说白了就是,马杭印象里未来三十年都不会翻车的品牌……

你翻车无所谓,别坏了老子的名声。

除此之外,别的产品也是这个思路:不能有安全隐患。

马杭这么挑挑拣拣的,就把很大一部分机会给卡了出去。

好在这段时间他的人气和知名度一直在上升期,晚点再接也并不吃亏。

之前被他拒过的品牌,现在重新找过来报价都翻倍了。

春晚是他拿下威尼斯影帝之后第二个人气高峰,这下可以好好挑一挑了。

王小京特地拿出一份邀约。

“这家万燕VCD,他们生产的VCD据说是CD机的下一代产品,就是又能听歌又有画面的那种影碟机。”

“高科技,还是我们中国公司发明的!”

“正好你又是个歌手,我寻思再适合你不过了。”

“这家公司也很有实力,花两千万买下了央视的广告位。”

“他们的开价也不错,一百万一年!”

合作这么长时间,王小京对马杭也算有所了解了。

他觉得,这家公司马杭应该会感兴趣。

万燕VCD?

时代的眼泪啊,马杭还真听说过。

VCD这个产品是中国公司,具体来说就是这家万燕公司发明的,他们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

但是,当时国际上主流的发展路线是DVD,几家跨国公司已经联合制定了相应的行业标准。

VCD在国内火过几年,却一直卖不到外面去。

后来竞争力也跟不上了,还是被迫合并到DVD的产品路线,每年给国际巨头缴纳巨额的专利费,只能赚个组装钱。

实话实说,这个年代的中国公司没有什么高科技……

早期商业史上一个遗憾的案例,跟如今的马杭没有多大关系。

他想的是:别管VCD还是DVD吧,随着这波商业浪潮几年之内就会大规模普及。

好消息,因为CD比磁带利润高。

“这个产品可以接。”

有了马杭的首肯,王小京很高兴,终于可以正式的去谈了。

一百万一年的代言费用已经不低,他是希望可以拉长代言期限拿一个更高的总价。

但是万燕那边没有松口,据他私下打听好像是钱不太凑手。

即便如此,马杭还是同意了。

他对自己很有信心,并不担心人气下滑身价下跌。

要是品牌方打算跟他签超长期限的代言合约,他还得考虑考虑呢。

即使在马杭的高标准严要求之下,还是签下了好几家品牌,一年的代言费四五百万。

这创收能力让他自己都很惊讶。

马杭是因为来钱快进入这一行的,没想到这么快。

当然,也要承认并非圈内所有人都这么能赚,实际上马杭现在的身价绝对是第一梯队。

论专辑销量,那张《马杭》是有资格竞争年度销冠级别的。

论演员成就,他是首位且唯一的华人威尼斯影帝,还有个史上最年轻buff。

个别算得上比他大牌的,比如老姜,未必有他这么勤快。

王小京悄悄说,他有可能是过去一年收入最高的内地艺人,尽管他的出道时间都未满一年。

大概只有港台艺人能压他一头,还得是当红的那种。

既然赚到钱了,那就得花。

马杭过年的时候正好想着房子太小,于是又让王小京去物色新居。

之前说的四合院,一时找不到合适的。

那就先找好找的。

他了解了一圈,现在京城的富人区是在亚运村。

90年京城亚运会轰动一时,几乎是举全城之力,甚至是举全国之力来建设的。

当时到什么程度呢?

由于亚运村建设资金有缺口,百姓自发大规模捐款。

就连崔建都是打着“为亚运筹款”的名义,举办了全国巡演。

大熊猫盼盼,还有那首由刘焕和韦维演唱的《亚洲雄风》,都是关于那一年最深的记忆。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

“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

也是亚运会的成功,催生了申报奥运会的雄心和信心。

93年,就是马杭在《阳光》剧组拍戏的那段时间,国际奥委会宣布2000年夏季奥运会举办城市。

京城,梦碎悉尼。

那远的且不说,亚运会之后,亚运村所在的北四环一带从京城北郊的农田,一跃而成为最现代化的区域。

据说刘焕是第一个在亚运村买房的文艺界名人,拿到了内部价1200元。

而亚运村实际开售价格是1400美元/平,以美元标价是因为允许外国人购买。

后来还有毛阿慜、刘小庆等人陆续入住,名流云集。

到95年这会儿,均价已经过万。

以马杭的身份和职业而言,住在那边正合适。

这个就好买多了,王小京很快帮他找到一户180平的房子。

马杭没有多挑,因为在他心里这还只是过渡性的,而且一次性买了两套。

嗯,他还没忘记存在王小京公司里那些歌迷来信呢。

买一间房子专门当仓库,如果放满了那就再买。

装修的事情马杭肯定是没时间亲自盯的,而且也没那么重视。

所以直接就交给了父母,让他们去监工,保管比自己还要上心,也更懂行。

当然不能空手了,马杭又给了一百万的装修经费。

在这个年代,应该绰绰有余。

钱果然永远是不经花的,到手的时候马杭还觉得挺多。

结果转过头,就用的七七八八。

所以说赚钱大业永不止步,这工作热情不又上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