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肤性病学(第2版)
- 张学军 陆前进主编
- 1753字
- 2025-03-14 19:19:10
第一节 单纯疱疹
门诊病历摘要
患者,男,17岁,右侧面颊部灼热3日,加重伴簇集水疱1日。患者3日前出现右侧口角鼻唇沟附近灼热感,并逐渐加重,2日后晨起发现红斑,并发现有多个小水疱。追问病史,患者近期因复习迎考多有熬夜情况,既往有类似病史,每年发作2~3次,均发作于同一区域,病程约1周,可自行好转。否认近期用药史,患处无接触史、无外伤史。既往体健,无过敏史、家族遗传史、传染病史。体格检查:T 36.5℃,R 18次/min,P 76次/min,BP 115/80mmHg,心、肺、腹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侧面颊近鼻唇沟处可见钱币大小红斑,红斑边界尚清楚,其上有簇集的紧张性小水疱,疱液清,部分有融合,未见大疱,无破溃、糜烂、结痂(图6-1-1)。

图6-1-1 单纯疱疹
【问题1】通过上述问诊,患者应考虑什么病?
通过病史询问,患者于劳累后出现面部红斑基础上簇集的紧张性小水疱伴灼热感,既往有多次类似病史,均发作于同一区域,病程约1周,可自行好转。近期无用药史,患处无接触史、无外伤史。既往体健,无过敏史。首先考虑的疾病是复发性单纯疱疹。
知识点
单纯疱疹的发病机制
1.单纯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感染引起的疱疹性皮肤病,临床上以引起簇集性水疱的急性皮肤黏膜感染为特征,有自限性,但易复发,且趋向于在同一部位或附近复发。感染者终生携带病原体,并以潜伏感染的形式局限在感觉神经后根。
2.口周疱疹多由HSV-1型感染引起,生殖器疱疹多由HSV-2型感染引起。
3.原发感染消退后,单纯疱疹病毒可能以某种形式潜伏于局部感觉神经节细胞中。当有某种诱因(如发热、受凉、劳累或其他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的因素)时,神经细胞表面电荷的改变可使抗体与病毒结合减弱或脱落,病毒基因组脱抑制,重新激活,并沿神经轴索移行至神经末梢附近上皮,同时细胞免疫受抑制,HSV繁殖引起疱疹复发。
【问题2】通过皮损特点分析,应考虑什么疾病?
患者皮损特点符合单纯疱疹的典型表现,另外需与接触性皮炎、带状疱疹、虫咬皮炎等鉴别。
知识点
单纯疱疹的临床表现
1.原发感染 HSV-1型引起的原发感染多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因来自母体的抗体多数消失,此时容易发生HSV-1型的原发感染。常引起龈口炎,在牙龈、咽颊部黏膜产生成群疱疹,疱疹破裂后形成浅表溃疡。此外,还可引起疱疹性角结膜炎、皮肤疱疹性湿疹或疱疹性脑炎。HSV-2型的原发感染多起于性生活后,主要引起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疱疹病损。原发性生殖器疱疹,约80%由HSV-2型引起,少数由HSV-1型所致。
2.HSV原发感染后,机体很快产生特异性免疫,能将大部分病毒清除。但少数病毒以潜伏状态长期存在宿主体内而不引起临床症状。当人体受到各种非特异性刺激,如发热、寒冷、日晒、月经、某些细菌或病毒感染、使用糖皮质激素等,潜伏的病毒被激活,转为增殖性感染。此时病毒沿感觉神经纤维轴索下行到末梢而感染邻接的黏膜或皮肤上皮细胞,进行增殖而引起复发性局部疱疹,称为复发。
【问题3】最终可确诊为什么疾病?
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可确诊为复发性单纯疱疹。
知识点
单纯疱疹的治疗
1.系统治疗
(1)核苷类抗病毒药:①阿昔洛韦,0.2g,口服,5次/d。②伐昔洛韦0.5g,口服,2次/d。③泛昔洛韦,原发型0.25g,口服,3次/d,疗程一般为7日;复发型0.125g,3次/d,5日。
(2)非核苷类抗病毒药:①阿糖腺苷,10~15mg/(kg·d),静脉滴注,疗程10日;新生儿单纯疱疹15mg/(kg·d),静脉滴注,疗程10日。②异丙肌苷,口服1~2g/次,2~3次/d;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50~100mg/(kg·d),分2次给药。③聚肌胞,1~2mg/kg肌内注射,1次/2~3日。
2.局部治疗 可选用3%阿昔洛韦乳膏、5%硫磺炉甘石洗剂,3~4次/d。若继发感染,可外用5%金霉素眼膏或夫西地酸软膏。伴糜烂渗出时,可外用3%硼酸溶液湿敷患处。
抗病毒药物治疗时机:最好出现前驱症状或皮损出现24小时内开始治疗。
【问题4】该患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治疗原则为促进干燥,缩短病程,防止继发感染,减少复发及传播。
【问题5】针对该患者如何选择药物?
该患者为青年男性,复发型单纯疱疹,无继发感染或并发症,既往体健。可门诊予以局部外用抗病毒药(3%阿昔洛韦乳膏)、收敛干燥药物如5%硫磺炉甘石洗剂。
【问题6】如何做好患者的随访及宣教工作?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受凉、过度日晒、过度刺激等常见诱因,防止复发。如家中有婴幼儿,尤其是有湿疹或特应性皮炎的婴幼儿,应注意避免密切接触,防止病毒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