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1984年陈德昌教授在北京协和医院创建我国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重症治疗病房开始,到2008年7月4日,在学科分类的国家标准中确立重症医学为临床医学二级学科,重症医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它与传统二级学科相比底子还很薄,专业力量还很弱。为了使重症医学能健康地发展,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并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为了帮助刚刚从事重症医学的医师更快地掌握重症医学知识,并且把学到的知识有效地应用到重症患者,使之受益最大化,201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编写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重症医学》。
《重症医学》(第2版)延续上版特色,注重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突出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现培训特色,强化“三个临床”,提高“三个能力”;把握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的区别,强调“创新性”“针对性”;注重教材的“全面性”以及“整体优化”;凸现学科特色,体现专业个性;注重“包容性”与“普适性”。教材以病例引入,按照标准的临床流程,逐步、逐层、逐项展开临床思维,并结合必要、适当的知识点,源于病例、高于病例,反映临床流程,重在培养临床思维,凝练、结合相关知识点与经验。教材中的临床病例资料具有代表性,知识点以及相关内容通过多种方式予以提示、说明、扩展,临床流程与临床思维或符合相关疾病的诊疗指南、常规、共识,或符合循证医学的相关精髓。知识点与临床思维有机结合,体现“所为应有所想,所想应有所知”;知识点是相关内容的精华,根据疾病和所展示病例的特点,多样化地予以展示,在所列举的病例中予以体现,注重思维“横纵结合”。
重症医学的专业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它整合了内科、外科、麻醉、护理等多个专业的医疗技术,是21世纪医学模式转变的代表。与此同时,当前形势对从事重症医学的医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培养符合重症医学要求的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重症医学》(第2版)围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的总则与细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大纲进一步研讨与深入落实,以达成共识,满足不同层次医院对培训教材的需要,推动教材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教材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力争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毕业后重症医学教育培训精品教材。
感谢王婷婷、方强、王斌、赵慧颖、全世超、黄立、张洁、刘丽霞、朱然、张久之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所作的贡献。希望本教材能为重症医学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住院医师,同时恳请广大重症同仁在应用中发现问题,给予指正。
于凯江 杜 斌
202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