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医学科研方法》(第2版)终于完成,我们希望它能够成为临床医师,尤其是住院医师在规范化培训期间开展临床科研的教材和参考用书。

第1版教材出版后受到了各地住院医师的欢迎,得到了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以及国际临床流行病学网-中国(China-CLEN)各成员单位的推荐与应用,全国年会多次设置专场讨论医学科研方法教学方案、交流教学心得与体会,本次修订也将教学反馈融入其中。

《医学科研方法》(第2版)的特色如下:

(1)保留了第1版的写作特色:由临床案例提出临床问题;通过PICO模式将临床问题转化为可以通过研究回答的科学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临床研究设计类型及其优缺点。

(2)增加了新的临床研究方法和内容:包括临床研究选题、伦理预注册、生命质量评价、文献分析研究、指南评价研究、数据库再利用等二次研究内容。

(3)系统呈现了临床研究的全过程:第一篇呈现医学科研的概念、重要性、方法论及临床实践与临床研究的关系;强调了临床研究选题、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结合、临床研究伦理审查、临床研究注册等基本要求。第二篇为临床研究方法学,从病例报告和系列病例分析,到横断面调查、病例对照研究、诊断性试验评价研究、队列研究、随机对照试验、生命质量评价、成本效果分析、比较效果研究等,完整呈现了临床研究设计方法学。第三篇临床研究实践,通过对病因与危险因素研究、诊断试验效率比较研究、临床疗效评价、预后研究等不同类型的临床问题分析,让读者更熟悉临床研究设计,合理选择设计方案,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巩固临床研究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精髓。第四篇为二次研究与论文报告,系统整理并呈现了不同类型二次研究特点,既是归纳整理文献的方法,也是开展新的研究、提出临床问题的手段。

(4)增加了数字资源:为读者提供更多学习参考,也为带教师资利用教材开展医学科研方法和临床研究设计教学提供了参考。

感谢复旦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吕敏之、施鹏、高虹、张宁萍、袁源智,复旦大学医科馆吴利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内科王妍、消化科黄晓铨、张瑞,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李伟,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璐,北京协和医院朱惠娟,海军军医大学张新佶等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做出的贡献。

由于作者水平和经验所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和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陈世耀 刘晓清

202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