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终南山之行
- 倚天:大明皇帝宋青书
- 须弥一粒沙
- 2100字
- 2025-04-15 20:52:58
和余冠成分别之后,宋青书就扬鞭策马,赶赴成都。
近百里路,官道平坦畅通,不到两个时辰,就看到了锦官城郭。
他艺高人胆大,也不怕东窗事发。
专门入城逛了一圈这座文化悠久的西南重镇。
刻意路过知府府邸。
他留意了一下,没有什么动静。
一切如常,看来灌州(都江堰)衙门,还没将此事上报。
李成修这知府还不知宝贝侄子已命丧黄泉。
宋青书暗自冷笑。
以官府的尿性,就算灌州主官确认了李胜的身份;事情虽然是按不下来的。
但为了免责和乌纱帽,势必要想好应对之策才会上报。
应对之策无外乎是栽赃嫁祸、洗脱干净自身的责任。
这一来,反倒给青城派的撤离,赢得了时间。
若是余冠成连这点事情都应付不了,那么活该被灭门,就没有什么收买价值。
宋青书此番劝说青城去往武当研讨道法,不仅仅是因为武林一脉;更不止是出于欣赏余冠成。
更重要的一点是政治影响,他要扩大武当在道门一脉的影响力。
信仰的力量,在任何时代,都不容小觑。
如今天下道门,龙虎山、武当山、全真教,三足鼎立。
全真教逐渐式微、龙虎山隐然避世,武当山却蒸蒸日上。
如此时机,只要趁势做大武当,代言道门。
造反之时控制民众就有了上佳的工具和说服力。
将影响力扩大到极致,何为正统?还不是朕说了算么。
这次终南山之行,不止要力求从古墓派手中寻得山河社稷图。
还要找寻机会,看能不能兼并全真教。
即便是无法吞并,也要力争全真教的支持。
在北方,全真教能代表整个道门。
北方脱离华夏控制已经五六百年。
燕云地区的汉人,自石敬瑭起就长期处于异族的统治。
他们对汉族起源的认同,比起南人,早就消失殆尽。
统治天下,靠的可不仅仅是武力,还要用宗教作为工具。
------
漫步在成都街头,入目的景象和想象中的富庶繁华,大相径庭。
遥想唐宋时期,益州可是天下最富庶的地方之一。
不然怎称得上天府之国的美誉。
元庭统治七十余年,对川人的态度,一直采取高压政策。
成都人当初抗击蒙古,元气大伤,七十多年,仍没缓过气来。
哪怕元庭利用湖广填四川。
四川的人口还是没有达到宋末时期的一半。
汉昭烈帝陵。
元朝为了彰显正统,方便统治汉人,忽必烈还认了刘邦做祖宗。
正因如此,季汉皇帝刘玄德的墓地得以善待。
站在汉昭烈帝陵面前,宋青书没有刻意去拜谒祭庙。
只暗自在内心发誓,要早日兴复汉人江山,以此告慰华夏列祖列宗。
翌日一早。
天蒙蒙亮,宋青书就踏着朝露,向秦岭而去。
不一日,过了剑门关,涉足汉中平原。
山河形胜,他无心留恋。
只是有些感慨,蒙古人中,还是有许多能人。
这群鞑子夺得天下后,划定陕西行省。
并将汉中划给陕西管辖,还将其改名成‘兴元路’。
一是防止四川得了汉中,形成割据。
二是全面去汉化,将汉中改为兴元。
字面意思昭然若揭。
一路晓行夜宿,跨过了巍峨的秦岭,到了八百里秦川。
这是祖龙秦始皇的龙兴之地。
六月廿四,经过半个多月的跋涉。
他终于到了奉元路(西安市)的终南县(周至县)。
汉中、长安,这些地方都曾是华夏文化璀璨之地,地名被元庭改得面目全非。
可见蒙古人对自身的统治并不自信、
舆图通过改名愚弄百姓,但百姓并不傻,谁给他们吃饱饭,他们服从谁的统治。
元庭的高压政策,逼得百姓民不聊生,别说是异族,同族他们都要反。
蒙古人的改名,其实只能给他们自己带来粉饰过的安全感。
这种行为和鸵鸟何异。
宋青书对此嗤之以鼻。
想要稳妥地统治华夏。
最重要的无外乎只有一点:轻徭薄赋、施恩于民。
终南山,是道教祖庭之一全真教所在地。
南宋年间,全真教是好生兴旺。
无论是道法还是武学,在江湖上是泰山北斗的存在。
长春真人丘处机接任掌教之后,将全真教在武林中的影响力推到了巅峰。
元庭因为丘处机曾跟随成吉思汗征讨西域的因缘。
他们攻克陕西之后,一度要奉全真教为国教。
还欲敕封丘处机为国师。
长春真人一生,奉行着中神通王重阳的思想,只想着光复华夏河山。
即便年迈,豪气却不减当年,亲口婉拒元庭的敕封。
那时的他年近百岁,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
面对强大的元庭,全真教翻不起半点浪花。
只得选择从此蛰伏。
丘处机对此耿耿于怀,不久后就郁郁而终。
之后由其弟子尹志平接任第六任掌教。
尹志平面对强大的蒙古人,一改祖上汉胡不两立的原则。
他选择委曲求全,彻底臣服于蒙古政权之下。
双方各取所需,蒙古人需要全真教巩固统治地位;尹志平需要官方支持扩大全真的影响力。
双方一拍即合。
尹志平因此还受到蒙古人敕封:清和真人。
他执掌全真期间,借助蒙古人的势力大兴土木,扩建重阳宫,一度将全真教推到道教祖庭的地位。
并主持编纂了《玄都宝藏》这一道教典籍,帮蒙古大汗窝阔台洗脑北方汉人,以此换取所谓‘玄门正宗’的地位。
提起尹志平,太师父张真人既崇拜,且鄙视。
崇拜清和真人在道教上的贡献,鄙视其委身事贼的行径。
至于后世传言尹志平奸污杨过夫人的谬论,确实荒谬至极。
完全是某人为抹黑而抹黑的包衣行径。
全真教道门地位,在尹志平的推动下,蒸蒸日上。
然而在武学一道,他们却是一代不如一代。
第七代掌教李志常仙逝之后,全真武学彻底式微。
而后的佛道之争,因为元庭尊佛崇佛的缘故,全真教地位一落千丈。
宋青书虽不是道士,但出自武当。
太师父又在全真学过道学,所以他对全真的历史了如指掌。
在他看来,全真教自尹志平而后,倒向蒙古人的事,就是道门之耻。
这趟全真之行,定要当面折辱全真一番。
再伺机获得全真教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