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七千二百万!
- 重生八十年末,从农机厂开始!
- 马路一分钱
- 2182字
- 2025-03-29 23:01:06
第七天的黄昏,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落在键盘上,将他的手指染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办公室里只剩下键盘最后的几次敲击声,清脆,短促,带着一种即将完成的韵律感。
`LINK CORE.OBJ DECODE.OBJ FS.OBJ BOOT.OBJ, JIU_TIAN.EXE /MAP;`
屏幕上,编译链接的提示符一行行滚过。
没有刺眼的红色错误提示。
苏九缓缓地输入了最后一条命令,敲下了回车键。
`JIU_TIAN.EXE`
屏幕闪烁了一下,短暂的沉寂后,几行简单的字符出现在屏幕中央:
`Jiu Tian OS Core V0.1 Alpha`
`Initializing Memory... OK`
`Loading File System Driver (Simulated)... OK`
`Audio Decoder Ready.`
`Waiting for Command...`
成了!
没有欢呼,没有雀跃。
苏九只是缓缓地靠在了椅背上,长长地,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浊气。
他静静地看着屏幕上那几行简单的字符,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光芒。
这不仅仅是一个程序的诞生,这是“九天一号”数字音乐播放器的灵魂,是他撬动未来数字音乐帝国的第一块基石。
虽然目前还只是一个能在 PC/AT上运行的核心框架,距离真正嵌入到便携设备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最艰难,也是最核心的部分,已经完成了。
他用七天的时间,将未来十几年的技术结晶,浓缩到了这个简陋的程序之中,构建起了一道他人短时间内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
“第一步棋,落下了。”苏九低声自语。
……
七天的时间,耗尽了苏九的心力,却也锻造出了“九天”系统的雏形。
他并未立刻投入下一阶段的工作,而是难得地放纵自己,沉沉睡了整整一天一夜。
当他再次睁开眼时,窗外的天色已经由黄昏转为了黎明,新的一天开始了。
精神上的疲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掌控全局的清明和锐气。
简单的洗漱过后,苏九并没有急于回到办公室,而是来到了邮电局。
这个年代,想要联系海峡对岸的*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长途电话需要申请和转接,线路质量也时常不佳。
但苏九早有准备。
他拨通了一个在广东时就预留下的号码,这是通过之前合作的港商牵线搭桥,联系到*湾那边芯片设计公司的接口人的号码。
电话接通后,经过了几次转接,终于传来了带着浓重闽南口音的普通话。
“喂,找哪位?”
“你好,我是苏九,之前通过立信贸易的黄老板联系过贵公司,关于定制一款专用解码芯片的事宜。”苏九的声音沉稳而清晰,没有丝毫的紧张。
“苏先生您好,黄老板提起过。你们……确定要定制?这个费用可不低啊。”对方的语气带着一丝试探和不易察觉的优越感。
在他们看来,86年的大陆,还是相当落后的,能够提出定制芯片的需求,本身就有些不同寻常。
“确定。”苏九的回答斩钉截铁,“相关的技术规格和要求,我已经整理好了,会通过传真发给你们。我需要的是一款低功耗、集成度高,专门用于音频解码和文件系统管理的SOC(System on a Chip)。具体的细节,我们可以进一步沟通。至于费用,不是问题。”
他平静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
这并非虚张声势,而是源于他对未来技术趋势的精准把握,以及对“九天一号”市场潜力的绝对信心。
这款芯片,将是“九天OS”的硬件载体,也是他构筑技术壁垒的关键一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电话那头的态度明显郑重了许多:“好的,苏先生。请尽快将资料传过来,我们技术部门评估后,会尽快给您答复。”
挂断电话,苏九的目光深邃。
联系芯片公司,只是万里长征的又一步。
他很清楚,从设计、流片到量产,这中间还有漫长的周期和巨大的投入。
但这步棋,必须提前落下。
他要赶在所有模仿者反应过来之前,将核心技术和关键硬件,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
一周后,青山镇电子厂的厂长办公室。
赵韧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快步走了进来。
他手中拿着一份报表,还没坐稳就激动地说道:“九哥!大好消息!”
苏九正坐在办公桌后,手中把玩着一个拆开的小霸王学习机外壳。
听到赵韧的声音,他抬起头,脸上带着一丝笑意:“看你这样子,就知道是销售数据出来了。怎么样?”
“何止是出来了!简直是爆炸了!”赵韧将报表拍在桌子上,手指点着上面的数字,声音都有些发颤,“苏总,您看!这个月,就这一个月!我们的小霸王学习机,出厂价298元,已经卖出去了……三十三万七千多台!纯利润,刨去所有成本,每台还有215块!这个月光是学习机,我们的纯利就超过了七千二百万!”
饶是赵韧已经经历过卫星锅初期的辉煌,但这个数字,还是让他感到一阵眩晕。
七千二百万!
这在1986年的内地,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苏九看着报表,眼神平静,点了点头:“嗯,不错。产能还能跟上吗?渠道方面有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他关心的永远是数字背后的隐患和下一步的发展。
“产能暂时没问题,我们又加开了两条生产线,工人们三班倒,干劲十足!”赵韧兴奋地回答,“渠道方面也很顺畅,各地的代理商抢着要货,款都是先打过来的。不过……”
说到这里,赵韧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语气也沉重了一些:“不过,最近听到一些消息,关于红星农机厂那边。”
苏九放下手中的外壳,示意他继续说。
“红星厂的卫星锅,最近日子很不好过。”赵韧叹了口气,“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仿制品,价格压得极低,质量却差得离谱,但普通老百姓分辨不出来,只看便宜。他们的销量被冲击得很厉害,听说厂里都快发不出工资了。”
红星农机厂的卫星锅,也算是青山镇之前的一张名片。
赵韧对此颇有些兔死狐悲之感,随即他又有些庆幸和疑惑地看向苏九:“说起来也奇怪,苏总。咱们的小霸王学习机这么火爆,利润又这么高,按理说早该有人眼红,开始仿制了。可到现在为止,已经四个月过去了,市面上居然一点动静都没有,连个山寨的影子都看不到。这……有点不正常啊。”
苏九闻言,嘴角勾起一抹了然的笑意。
他端起桌上的搪瓷杯,轻轻吹了吹浮起的茶叶,慢条斯理地说道:“他们倒是想仿制,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