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太渊
穴名中的“太”,实为“大”字。在古文中,“大”“太”二字经常混用。
穴名中的“渊”字,本义是指水流的往复循回,在此暗指十二经脉如环无端地循环流动。如《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对“渊”的解释是:“渊,回水也。从水,象形。”如孔子的学生,七十二贤人之一的颜回,字子渊。按常识来讲,古人的名与字常常是互相说明的关系。故颜回的字,也是“渊”之古义的一个很好说明。
人身十二经脉中的气血,由寸口发出,循环一周之后,又重新回到本穴,然后开始新一轮的循环。这种循环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将一再重复,故曰如环无端,往复不已。《难经·第四十五难》对此极为简要地总结说:“脉会太渊。”
人身十二经脉之主是心。如《素问·痿论》曰:“心主身之血脉。”细观本穴主治,“心痛,狂言口噼,目生白翳,眼痛赤,咳血呕血,脉涩”,恰恰皆属于心的病症。
经脉,古时又称为经水。古代哲人以十二条大河比喻十二条经脉,以天地喻人身,故十二经之循环不可谓不大,十二经气血的回归之处不可谓不深,如是,古代圣人特将本穴以“太渊”二字命名之。
此外,古代哲人以身为器。正如《周易参同契》之《注》所说:“大渊者,器中也。”器中也就是人身的中间。在中医理论中,心位于人身正中,心也是一身之主。故“太渊”二字隐指的,正是位于中医理论人体正中的心脏。
故太渊这个名称,一是隐指本穴的所主之证与心有关,二是隐喻本穴是十二经水完成一个循环的会合地点,也是再度出发进行下一轮循环的始发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