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曲池
穴名中的“曲”字,共有两种含义。
第1种含义:隐指大肠。“曲”字,小篆写作“”。如将其上下倒转,其字形极似大肠在腹腔中的解剖形态。具体来说,倒转过来的小篆“曲”字,与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解剖位置示意图非常相似。故“曲”字,代表的是大肠,即手阳明大肠经。
第2种含义:提示本穴位于可以屈伸的地方。本穴的位置在肘部,故穴名中的“曲”字,还有屈曲、屈伸的含义。细观本穴主治“肘中痛,挽弓不开,屈伸难”,正是病位在肘,屈伸不利的病症。
穴名中的“池”字,亦有两种含义。
第1种含义:“池”字隐喻本穴具有引水补阴之功。此处字义的转换共有两个步骤。
(1)“池”字隐指古代的器物“也”。“池”字,按宋代王圣美之“右文说”,字义在于其右侧的“也”字。“也”,是“匜”的古字、本字。如《洪武正韵》对“也”字解释道:“也,古匜字,借为助辞。羊者切。助辞之用既多,故正义为所夺,又加匚为匜,以别之,实一字也。”
(2)“也”的作用是注水。古时之“也”,是一种日常生活用具。如《说文》对“匜”的解释是:“似羹魁,柄中有道,可以注水。”细观本穴主治,“伤寒余热不尽,皮肤干燥,胸中烦满,妇人经脉不通”,皆为阴津、阴血受伤不足的表现,正急需“柄中有道,可以注水”的“也”引水以救之。
第2种含义:穴名中的“池”字,提示古代文人所说的“朝夕之池”——大海,隐指的是心脏。此处字义的转换共有两个步骤。
(1)古时的“池”字,不仅是指普通意义上的蓄水池,在才思超凡的古代文人眼中,“池”字还指地球上蓄水量最大的池子——大海。如:枚乘《谏吴王书》云:“游曲台,临上路,不如朝夕之池。”东汉末年的著名学者苏林是这样注解“朝夕之池”的:“以海水朝夕为池。”再比如,《史记·日者列传》亦云:“地不足东南,以海为池。”
(2)大海的特征是有规律的潮汐。在人体之中,唯一能够制造潮汐的器官是泵血的心脏。心主一身之血脉,使脉搏犹如潮汐般有规律地持续搏动。细观本穴主治“胸中烦躁,泣出喜忘”,恰恰是属于心的病症。
故“曲池”二字,一是提示本穴的位置是在能曲能伸的肘关节附近;二是隐指本穴隶属手阳明大肠经;三是暗示本穴长于治疗与心有关的病症。
值得注意的是,曲池穴的位置在肘横纹线上,与手少阴心经的少海穴、手太阳小肠经的小海穴相平。少海穴、小海穴无论字义与经络所属都与心脏有关(详见两穴之解)。故由此亦可以推知,曲池之池,与少海、小海之“海”一样,提示的都是每日按时潮涨潮落的大海,暗示的是这三个穴位都与能够制造经水之潮汐(脉搏的跳动)的心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