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穴名解读
  • 于玲
  • 777字
  • 2025-03-14 15:58:05

二十、迎香

本穴名称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提示本穴的位置。

迎香穴位于鼻孔之旁,鼻是人体之中唯一能够迎香知臭的器官,所以,“迎香”二字首先提示的是本穴的大体位置。

第二层含义:提示本穴是手、足阳明经的交会穴。

穴名中的“香”字,隐指足阳明胃经。

《礼记·月令》曰:“中央土,其臭香。”《素问·金匮真言论》亦曰:“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是以知病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迎香穴隶属手阳明大肠经,为大肠经的最后一个穴。经中气血流行至此,即将转而流入足阳明胃经。故穴名中的“香”字,提示的是脾,隐指脾脏之腑,足阳明胃经。

穴名中的“迎”字,提示本穴是手、足阳明经的交会穴。此处字义的转换共有三个步骤。

第1步:穴名中的“迎”字,为迎接之义。如《说文》曰:“逆,迎也。”又曰:“关东曰逆,关西曰迎。”这就是说,两个人相向而行为逆、为迎,为相会,为交接。

第2步:古时,人身十二经脉均起始于手足之端,向人体的上部循行。如《难经·第六十八难》曰:“经言所出为井,所流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亦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句中的“皆上于面”,隐指十二经皆自手足而起,上行于面。古代十二经皆起自手足而上行的循行线路,至今仍可见于《针灸大全·周身经穴赋》。现代仍在使用的、自古流传至今的五输穴设置,则是十二经均起始于手足的理论留存。

第3步:手阳明自手部始发,循行至大肠经的最后一个穴位,迎香穴;古时的足阳明胃经亦自足部的井穴起始,向上循行至面部,并在迎香之处与大肠经交会。由于两经自手、足而来,两经均向头面部循行,及至本穴,两条经脉的经气相“迎”,故曰“迎香”。

所以说,迎香之穴名首先提示本穴位于鼻旁;其次隐喻大肠经气循行至此,行将交接至足阳明胃经,暗示本穴是手、足阳明经的交会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