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新生儿期的回应性照护

儿童早期高质量的养育照护是实现孩子未来潜能的重要保障,其内容包括健康、营养、安全保障、回应性照护及早期学习的机会。回应性照护是其中的关键要素之一,也会对其他4个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回应性照护是指养育者在日常互动中感知孩子的暗示或需要(如动作、声音、姿态、口头请求等),能够准确地解释,并且做出及时、恰当、灵活、有感情的、可预测的回应。其由三个阶段组成:孩子的行为→养育者对这种行为做出支持性的反应→孩子感知到支持的结果。

对于刚出生的婴儿,回应性照护包括对孩子进行早期的皮肤接触、袋鼠式护理、母婴同室。孩子从出生就开始学习了,可以让孩子常常看到您的脸,听到您的声音。为孩子提供各种看、听和四肢自由活动的机会,轻轻地抚摸孩子,或者让孩子紧贴您的皮肤,给予充分的皮肤接触的机会。经常看着宝宝的眼睛,并对宝宝说话、微笑,特别是在哺乳和宝宝清醒的时候。即使不是母乳喂养,也要在喂奶时抱着宝宝,和宝宝说话或哼唱。经常模仿宝宝的声音、表情和动作,这对于宝宝来说是非常有趣的游戏,有助于宝宝学会与人交流。家长注意观察宝宝的表现,并及时予以应答。给宝宝提供四肢自由活动的机会,宝宝能够踢腿、移动并发现自己的手和脚,帮助宝宝用手去触摸家长的脸。用毛线、红布做成颜色鲜艳的红球,在宝宝面前慢慢移动,让宝宝看,帮助宝宝触摸玩具。

回应性喂养是回应性照护的延伸,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宝宝可以通过声音、面部表情、动作以及觅食反射和吮吸反射传达饥饿和饱腹的信号。其中饥饿的信号表现为哭闹不止、吃手、喂养时张大嘴巴、微笑着注视照护者;饱腹的信号表现为双唇紧闭、扭头躲避、减慢或停止吮吸、吐出乳头或入睡、注意力不集中、边吃边玩。在这样的双向互动中宝宝的进食需求会得到满足,让宝宝觉察到这些回应是可预测的。在喂养的时候与宝宝进行交谈和目光接触,对预期的喂养行为进行沟通,喂养的过程缓慢、有耐心地鼓励宝宝进食,不强迫进食,环境舒适无过多的干扰,喂养尽量选择固定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