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整体观是中华文化的灵魂,是中国哲学的精髓。“天人合一”观是整体观的核心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史上,每一个发展时期都有其丰富内涵及其特有的表达形式,然而其思想内核始终如一,数千年的文化传统已成为中国人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深层文化底蕴和高度认知自觉。
整体观认为世界是统一的整体,万物是联系的一体,“天人合一”认为人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与自然界紧密联系,宇宙规律、自然法则都可以体现于人。人和其他生物都是其组成部分。从整体角度去观察事物,部分性质的简单叠加不等于整体的性质,如果整体或某一部分受到损害,那么其他方面也将受到影响,整体也因之被破坏。所以,整体观是关于事物整体状况及其特性的理论,是从全局考虑问题的思想和观念。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得受哲学的支配。”医学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总要受一定的世界观的支配和影响。中医学术体系的形成,经历了与中国古代哲学相互渗透的漫长历史过程。因此,在中医学的具体学术内容中,处处反映出中国古代哲学的思维特色。正是由于中医学尽可能地吸收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合理部分,从而能在科学技术极不发达的古代,形成较成熟的医学体系。“天人合一”观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传统医学,对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指导作用,尤其是强调人与自然相和谐,反对把人与自然对立的形而上学的观点,赋予了中医学整体观念的理论特色。
中医之道就是“天人合一”整体观,中医之术是在整体观指导下的理法方药。当前中医的研究发展引入了不少现代科学技术,但更多是强调用现代科学理论术语解释中医认识人体、诊治疾病的微观机理,虽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如果过于强调这样的研究,有可能会弱化中医整体观,反与中医内核渐行渐远,这是有悖于中医主体指导思想的,这样的研究不是解决中医发展难题的根本之法。新时代中医学的研究者,有必要站在中医主体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医的发展问题,回归中医理论内核,从道的层面进一步强化和深化整体观认识,通过研究“天人合一”整体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真正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突破性大发展。
刘 星
202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