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我国房颤年龄校正后患病率为1.6%,估算患病人数达2 000万。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与之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发病率不断升高,未来我国房颤患病人数还将进一步增加。房颤危害诸多,不仅会引起心源性脑卒中以及外周动脉栓塞,还可以导致和加速心功能不全,其致残、致死率高,给患者和家庭、社会和政府都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我国房颤诊治还存在早期诊断率低、药物治疗不规范、导管消融等介入治疗技术未普及、房颤综合管理未重视等问题,房颤的诊断和管理任重道远。专病库的建设,有利于加深我们对疾病的认识,促进临床研究开展,推动疾病规范化诊治。然而我国专病库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已有数家医院在探索房颤专病库的建设,由于缺乏可参考的数据集标准,且存在建设目标不同等因素,因而所采集的数据差异较大。

本专病数据集归纳整理出房颤患者疾病全流程重要数据指标,以期为建立房颤专病库提供参考模型。编写过程中,充分参照了房颤相关指南和共识,以及数据库建设标准等文件,依据数据类别分成人口学信息、就诊信息、病历信息、既往用药、体格检查、实验室检验、物理检查、诊断与评估、医嘱、手术治疗、离院信息、随访共12个指标分类,构建了一套覆盖房颤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全病程结构化数据集,同时规范了指标分类、子分类、指标编码、指标中文名称、指标英文名称、指标说明、应用情景、指标值域/格式、单位、数据来源等信息。此专病数据集有助于建立房颤临床数据平台,为开展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关键支撑,为全面提升房颤临床诊疗质量和临床研究水平奠定基础,为房颤防治策略优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并促进科研成果产出,助力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本数据集的编写,得到了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促进市级医院临床技能与临床创新能力三年行动计划”资助(项目编号:SHDC2020CR6012),在上海心律学会的大力支持下,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发起,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胸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单位共同完成,编委会由上海12家三甲医院的房颤诊治专家组成。在数据集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达到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和完整性的标准,但难免有不尽完善之处,希望本数据集出版后得到广大读者的指正和反馈。同时,国内外房颤研究水平不断提升,房颤诊治技术也迅速进展,因而房颤专病数据集也需要不断完善、定期更新。

202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