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急症处理手册
- 刘志 邓颖主编
- 17字
- 2025-03-14 22:12:43
第二章 常见急症的诊断思路与处理原则
第一节 急性发热
(一)概述
1.定义
发热(fever)是机体在致热原(pyrogen)或各种病因作用下,出现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以体温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即机体体表温度大于37.3℃或者直肠温度大于37.6℃。
● 正常人体温在36~37℃,不同个体及不同的测量方法可略有差异。
● 机体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神经及体液因素使产热和散热呈动态平衡。
● 体温受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稍有波动。
● 下午体温较上午稍高,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体温略有升高,波动范围≤1℃。
● 妇女月经前及妊娠期体温略高于正常人。
● 老年人体温低于青壮年。
● 在高温环境下体温可稍有升高。
其中,自然热程在两周以内的称为急性发热。
● 是急诊科最常见的病症,常有诱因,如着凉、劳累及不洁饮食史。
● 是一个病因复杂的症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 突出的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及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
● 由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染病引起的急性发热,经预检分诊后需转入发热门诊,必要时应隔离观察和治疗。
2.分类(表2-1-1和表2-1-2)
表2-1-1 急性发热分类及常见疾病

续表

表2-1-2 功能性发热的发热机制

3.热度
● 低热:37.3~38℃。
● 中度发热:38.1~39℃。
● 高热:39.1~41℃。
● 超高热:41℃以上。
4.热型(表2-1-3)
表2-1-3 热型与常见疾病

5.发热时相及临床特点(表2-1-4)
表2-1-4 发热时相与临床特点

(二)诊断思路
1.病史
● 发热的病程、起病急缓、热型。
● 伴随的症状。
● 是否到过疫区、传染病接触史、动物或昆虫叮咬。
● 是否有不洁饮食病史。
● 用药史。
2.体格检查
(1)全身体格检查:
急性发热常常伴有心率、呼吸及神志的改变。
● 心率:体温每升高1℃,心率相应增加12~15次/min,如果超过15次/min,需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力衰竭、病毒性心肌炎等。
● 呼吸频率:体温每升高1℃,呼吸频率增加2~4次/min,如果明显增加,则提示呼吸系统感染和代谢性酸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
● 神志状态:老年患者如果出现神志改变,往往提示重症感染。
(2)头颈部检查:
颈项强直、淋巴结肿大、肿块及中耳炎、鼻窦炎和甲状腺的改变。
(3)胸、腹部检查
● 肺部、心脏听诊可发现肺部感染和心内膜炎等。
● 腹部体格检查阳性结果提示腹膜炎、血液系统疾病、疟疾、伤寒、女性盆腔和生殖系统感染及肿瘤。
(4)皮肤、四肢检查:
重点检查皮疹、瘀斑、关节及软组织感染的征象。
● 皮疹、瘀斑:见于水痘、麻疹、斑疹伤寒和伤寒、风湿热、药物热、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等。
● 关节红肿热痛及软组织感染:风湿热、结缔组织病、痛风、压疮、骨髓炎及肿瘤。
3.辅助检查
● 血、尿、便常规。
● 胸部X线和CT检查。
● 炎症标志物检查:降钙素原、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白介素-8。
● 血清抗体检查:对支原体、衣原体、病毒感染等有诊断价值。
● 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治疗前应常规进行检查。
4.鉴别诊断
(1)急性发热的鉴别(图2-1-1)

图2-1-1 急性发热的鉴别
(2)急性发热伴随症状、体征及鉴别诊断疾病(表2-1-5)
表2-1-5 急性发热伴随症状、体征及鉴别诊断疾病

续表

(三)病情评估
1.急诊评估
● 发热程度和热型。
● 发热与中枢神经功能状态(意识状态、病理征)。
● 发热与呼吸功能。
● 发热与循环状况。
● 发热与外科体征。
● 发热与血液变化。
● 发热与皮肤损害。
● 发热与产热、散热功能(寒战、出汗)。
● 近期用药情况。
2.急性感染性发热病情评估(表2-1-6)
表2-1-6 急性感染性发热病情评估

(四)急诊处理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补充水分营养,必要时静脉补液。
2.物理降温
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冰袋、冰毯、冰帽、冰枕等;静脉输入低温液体。
3.解热镇痛药物
病因未明确之前,避免滥用退热药,尤其是肾上腺皮质激素。
● 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口服,4~6小时一次;退热栓塞肛。
● 退热致大量出汗时应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
● 注意老年患者退热过程中血压和神志改变。
4.抗生素治疗
● 严重急性感染性发热患者、有慢性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在采集培养标本后应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抗生素,如粒细胞减少、肝肾功能障碍等,并注意抗生素剂量的调整和不良反应。
● 依据病原学和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
5.神志改变、呼吸窘迫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应快速处理
● 心电血压血氧监护、建立静脉通路、补液、氧疗。
● 体温持续高于41℃必须立即降温治疗,避免损伤中枢神经系统。
● 高热惊厥或谵妄者:给予地西泮、苯巴比妥等。
● 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
● 合并呼吸衰竭:呼吸机辅助通气。
(五)急性发热急诊流程图(图2-1-2)

图2-1-2 急性发热急诊流程图
(刘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