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急症处理手册
- 刘志 邓颖主编
- 1434字
- 2025-03-14 22:12:51
第五节 眩晕
(一)概述
1.定义
眩晕(vertigo)是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物体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常伴有客观的平衡障碍,一般无意识障碍。
2.分类
● 前庭系统性眩晕:亦称真性眩晕,由前庭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引起,表现有旋转感、摇晃感、移动感等,绝大多数是周围性眩晕,少部分为中枢性眩晕。
● 非前庭系统性眩晕:亦称假性眩晕,由全身性疾病引起,表现为头晕、头胀、头重脚轻、眼花等。有时似觉颅内在转动,但并无外境或自身旋转的感觉。
3.病因与临床表现(表2-5-1)
表2-5-1 眩晕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续表

续表

(二)诊断思路
1.病史
● 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烟酒嗜好)。
● 发作时间、诱因、病程、反复发作特点。
● 有无发热、耳鸣、听力减退、恶心、呕吐、出汗等相关症状。
● 有无口周及四肢麻木、视力改变、平衡失调等。
● 是旋转还是非旋转性的眩晕。
● 体位改变、扭颈,或某种特殊体位对眩晕的影响。
● 既往有无中耳炎,心血管、肝肾、糖尿病、颅脑疾病及外伤等病史。
● 晕车、晕船史。
● 服药史。
2.眩晕伴发症状
● 伴耳鸣、听力下降:见于前庭器官疾病、第八对脑神经病及肿瘤。
● 伴恶心、呕吐:见于梅尼埃病、晕动病。
● 伴共济失调:见于小脑、颅后凹或脑干病变。
● 伴眼球震颤:见于脑干病变、梅尼埃病。
● 伴听力下降:见于药物中毒。
3.体格检查
(1)内科全身体格检查
● 高血压、低血压。
● 心律不齐、心力衰竭。
● 贫血。
● 全身感染。
● 中毒。
● 代谢紊乱。
(2)神经系统检查
● 自发性眼震。
● 共济失调。
● 颅内压增高表现。
(3)专科检查
1)耳科检查
● 外耳道、鼓膜、内耳。
● 听力。
● 前庭功能试验(vestibular function test):闭目直立试验[昂白试验(Romberg test)]、星迹步态试验或原地踏步试验(Fukuda)、过指试验、眼震试验(positional nystagmus test)及眼震电图等。
2)眼科检查:
视力、眼压及眼底检查。
4.辅助检查
(1)血常规、生化检查。
(2)心脏功能检查:12导联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3)动态血压监测。
(4)颅脑CT及MRI、颈椎正侧位片及脑血管造影等。
(5)神经电生理:脑电图、脑诱发电位、电测听等。
(6)经颅多普勒。
5.鉴别诊断
● 首先要确定是真性眩晕还是假性眩晕。
● 真性眩晕是中枢性还是周围性。鉴别要点见表2-5-2。
表2-5-2 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鉴别

续表

(三)急诊处理
1.院前及急诊急救
(1)院前处理
● 以最舒适体位就地躺下,松解衣领和裤带。
● 头颈部制动,保持安静,避免声光刺激。
● 头偏向一侧,避免分泌物、呕吐物误吸。
● 监测呼吸、脉搏,观察意识状态变化。
● 注意保暖。
● 对症治疗,但不宜使用长效镇静安眠药。
● 担架、平车搬运,避免人背、自行车驮等方式转运。
● 转运时托住头部,嘱患者闭眼,用棉絮堵塞双耳。
● 人文关怀,加强沟通,解除紧张、恐惧情绪。
(2)急诊处理
1)监测体温、脉搏、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2)观察意识状态。
3)完善相关检查。
4)相关专科会诊。
5)低盐低脂饮食。
6)适量控制水的摄入,减轻内耳迷路和/或前庭核的水肿。
7)加强护理,防止跌伤。
8)药物治疗
● 依病情可选择异丙嗪50mg、地西泮10mg或苯巴比妥钠0.1g肌内注射。
● 静脉滴注西其汀250ml(内含倍他司汀20mg)。
● 呕吐剧烈者:甲氧氯普胺10mg,肌内注射。
● 利尿药:呋塞米、氢氯噻嗪或乙酰唑胺等,减轻内耳迷路水肿。
● 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甲泼尼龙及地塞米松等。
● 支持疗法,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3)专科及手术治疗
● 耳石症(BPPV):耳石复位术(手法复位、多轴向旋转座椅复位)。
● 手术。
2.常见眩晕的急诊处理(表2-5-3)
表2-5-3 常见眩晕的急诊处理

续表

(四)眩晕的诊治流程图(图2-5-1)

图2-5-1 眩晕的诊治流程图
(刘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