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科证治概要(第2版)
- 李博鑑主编
- 1079字
- 2025-03-14 16:07:17
面变黑色
【概述】
面变黑色,相当于西医学的外源性色素沉着或黑变病,是一种以接触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而引起的皮肤颜色变化,又称药物或化学物质诱发的色素沉着。因面部多呈黑色改变,故名。根据其发病特点,中医学文献里又有“面上黑色”“满面俱黑”等名。如清代《续名医类案·面》记载:“店家刘三,一日满面皆黑色……孙诊治曰:非病也,乃为臭气所熏,秽气蓄于面部不散,故有此色。”又如《奇症汇·面》记载:“一男子,因登厕被臭气熏触,隐忍良久,明日满面皆黑色,月余不散。相士断云:于出月外必死。至期无恙,孙招治以沉、檀香各一两,锉碎安炉中,烧熏帐内,以被盖定。令病者瞑目端坐,候香尽,方可出帐。明日引鉴照之,面上黑色渐散矣。”又:“全浙夫人,忽一日面上生黑斑数点,数日后,满面俱黑,遍医治不效。忽过一草泽医云:夫人中食毒,治之一月平复。后校其方,止用生姜汁服之。问其故,云:夫人日食斑鸠,盖此物常食半夏苗耳,是以中毒,故用生姜以解之。”本病多见于成年人,好发于面部、手背等暴露部位,日光照射后可加重色素沉着,病程长久,经过缓慢。男女皆可发生。
因腠理不密,玄府失固,外受风热毒邪,滞留肌肤;或由血热内蕴之体,食入或接触辛辣炙煿,五腥发物,乃致内热蕴聚,内外相合,郁久化毒,外发体肤等,皆能致病。复受光毒曝照,更易加重病情。
初起患处生有色斑,小如指甲,大似钱币,境界较清,边缘不整。以后逐渐加深,可呈褐色,黑褐色或黑色,部分融合成片,日久渐浅色淡。日晒后颜色可再度加深。
【辨证论治】
1.凡初起肤生色斑,常生于暴露部位,匡廓鲜明,边缘不整,色褐或黑,伴舌红苔黄,脉象弦数者,为风热邪毒,滞留肌肤证。治宜祛风清热,解毒祛斑法,方选银翘散化裁。药用:金银花 30g,连翘 10g,牛蒡子 10g,黄芩 10g,青蒿 30g,紫草 10g,荆芥穗 10g,薄荷 6g(后下),蝉蜕6g,菊花10g,败酱草 15g,炙甘草 10g,水煎服。外用:沉香6g,檀香6g,茯苓15g,冰片3g,生山药30g,薄荷10g,丹参15g,分别研细和匀,每次取药粉15g,以牛奶调成糊状,洗净患处外涂,厚约2~3mm,待干后洗净,每日睡前1次。
2.若患处初起色红,不久即成褐黑或褐色,匡廓不清,或伴瘙痒,舌红少苔,脉象细数者,为血热蕴毒,外发体肤证。治宜清热凉血,解毒化斑法,方选化斑汤加减。药用:生石膏30g(先煎),升麻 10g,玄参 10g,知母 10g,大青叶 15g,水牛角粉 4g(冲服),紫草 10g,生地黄20g,牡丹皮10g,赤芍10g,炙甘草6g,水煎服。外用可同前。
【调养】
除治疗外,应尽早远离致病的药物、化妆品、食品、化学物质;应避免日晒,做好防护工作;对易致光敏的水果、蔬菜、药物,如马齿苋、白芷、补骨脂、灰菜、苋菜等,应尽量避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