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九针疗法是山西省针灸研究所首任所长师怀堂老先生,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带领团队成员历经20余年的时间,取法古九针结合现代技术创制的针具针法。敬阅先贤古籍,我们不难看出,《黄帝内经》时代的针灸临床,已是一派丰富多彩的景象:一是针具多样,重视九针使用,甚至囊括了外科手术器械,满足了中医外治法所需;二是刺法各异,针对不同病证,罗列了九刺、十二刺、五刺等系列针法;三是适应证广泛,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科均有涉及。然而,后世历代医家虽多有九针针具形状、作用等论述,却鲜见真正的针具实物传世,更遑论九针治病之医案记载。故而时移世易,九针竟不知何时湮于中医针灸临床,近现代一直看到的也是重药轻针、毫针独大的景象,以至于中医针灸疾病谱严重局限、临床疗效大打折扣。如此境况下,新九针疗法的出现可谓是对传统针灸技术的传承与创新。新九针针具众多,治疗范围广及临床各科,既可单针显效,又可多针结合;既重视针具的特异性,又强调发挥整体特性,打破了针灸治疗中传统的单一毫针或单一针具施治的局限性,扩大了治疗范围,提高了临床疗效,尤其对许多目前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且治疗乏术的疾病,以及对一些中西医难以治愈的病证,疗效独特。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几代新九针医者不断实践总结改进,先后撰写上百篇相关论文和10余部专著,其中既有专项技术的应用介绍,又有专病的特色诊疗,内容丰富,却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因此,对新九针疗法进行全面的整理、总结,已然迫在眉睫!本书对以往所载新九针技术进行了全面梳理,同时基于临床实际,将一些与新九针技术一脉相承、异曲同工的当代针灸临床常用优势技术也进行了一次系统梳理,例如从学术层面讲,与锋钩针一脉相承的小针刀技术、因久留针埋针衍变而成的埋线技术、根据《黄帝内经》“刺……骶上以长针”而创的芒针“秩边透水道”针法等,可谓是以新九针技术为代表的当代针灸临床优势技术的紧密融合与协同发展,只为“以效为宗”!
本书的编写,以实用为宗旨,以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推动针灸学科进步。其意有三:一则对系列针灸优势技术的总结与提高;二则对针灸临床路径的开拓性探索;三则对今后编写针灸临床教学资料模式的启发。自高校设置针灸专业以来,各类规范教材、培训教材不知凡几,但每每教材中关于针灸治疗的方案,均是主穴、配穴、其他疗法等,临证时到底怎么使用、步骤如何,往往我们的学生最后还是不知从何下手。笔者多年从事针灸教学、临床一线工作,结合个人一些粗浅的临床体会,编著此书即是想做到真正的医教结合,为临床提供一些可靠的临床路径。因此,本书不单是新九针的专著,更是当代针灸临床医师的实用手册!
全书六章二十七节,不仅涵盖了新九针临床治疗内容,还将相关文献从古到今进行了梳理,内容全面。第一章新九针概论,介绍九针的历史渊源,新九针的科研发展历程,以及学术创新,言简意赅。第二章新九针针具与针法,格式规范,力求精准。第三章新九针相关基础知识,包括经络、腧穴及针灸处方等,尤其总结增加了新九针处方,丰富了针灸处方内涵。第四章新九针治疗,分列内科病证、骨外科病证、妇儿男科病证、皮肤科病证、五官科病证以及急症6节,详细论述了98个目前新九针临床适宜病种的临床诊疗方案,其最大特点是临床路径清晰,治疗步骤具体,临床体会真实,可操作性强,便于学习并推广运用。第五章为新九针论文专著摘要,将部分新九针针具、临床应用的代表性内容给予摘录评价,以供读者参考。第六章新九针临床研究进展,囊括历史文献、针具发展以及3种代表性针具的优势病种文献研究,由古及今,总结全面。
我们坚信,本书出版后,既可作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相关专业的参考教材,亦适合广大针灸医师和推拿、疼痛、骨伤等科医师临床参考。
新九针临床、科研发展数十年,虽小有成绩,目前也已经开始针具针法的标准化工作,但是我们的发展步伐还是比较缓慢,技术推广应用远远不够,还需同道中人共同砥砺前行。而限于个人水平,书稿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还请业内专家老师们予以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加以补充和完善。
冀来喜
202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