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入超声用药速查手册
- 于杰 梁萍主编
- 5120字
- 2025-03-14 22:17:49
第一节 抗休克药物
【药品名称】
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adrenali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剂型与规格】
注射剂:每支1mg。
【主要成分】
盐酸肾上腺素。
【药理作用】
兼有α受体和β受体激动作用。α受体激动引起皮肤、黏膜、内脏血管收缩。β受体激动引起冠状血管扩张、骨骼肌、心肌兴奋、心率增快、支气管平滑肌和胃肠道平滑肌松弛。对血压的影响与剂量有关,常用剂量使收缩压上升而舒张压不升或略降,大剂量使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
【适应证】
主要适用于因支气管痉挛所致严重呼吸困难,可迅速缓解药物等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亦可用于延长浸润麻醉用药的作用时间。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搏骤停进行心肺复苏的主要抢救用药。
【用法用量】
常用量:皮下注射,1次0.25~1mg;极量:皮下注射,1次1mg(1支)。
临床用于:
1.抢救过敏性休克
如青霉素等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因为本品具有兴奋心肌、升高血压、松弛支气管等作用,故可缓解过敏性休克的心跳微弱、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0.5~1mg,也可用0.1~0.5mg缓慢静脉注射(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10mL),如疗效不好,可改用4~8mg(4~8支)静脉滴注(溶于5%葡萄糖液500~1 000mL)。
2.抢救心搏骤停
可用于麻醉和手术中的意外、药物中毒或心脏传导阻滞等原因引起的心搏骤停,以0.25~0.5mg用10mL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或心内)注射,同时进行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纠正酸中毒。对电击引起的心搏骤停,亦可用本品配合电除颤仪或利多卡因等进行抢救。
3.治疗支气管哮喘
效果迅速但不持久。皮下注射0.25~0.5mg,3~5分钟见效,但仅能维持1小时。必要时每4小时可重复注射1次。
【医嘱模板】

【禁忌证】
下列情况慎用:器质性脑病、心血管病、青光眼、帕金森病、噻嗪类引起的循环虚脱及低血压、精神神经疾病。
1.用量过大或皮下注射时误入血管,可引起血压突然上升而导致脑出血。
2.每次局麻使用剂量不可超过300μg,否则可引起心悸、头痛、血压升高等。
3.与其他拟交感药有交叉过敏反应。
4.可透过胎盘。
5.抗过敏休克时,须补充血容量。
【不良反应】
心悸、头痛、血压升高、震颤、无力、眩晕、呕吐、四肢发凉。
有时可有心律失常,严重者可由于心室颤动而致死。
用药局部可有水肿、充血、炎症。
【注意事项】
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洋地黄中毒、外伤性及出血性休克、心源性哮喘等患者禁用。
【药品名称】
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isoprenali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剂型与规格】
注射剂:每支1mg(2mL)。
【主要成分】
盐酸异丙肾上腺素。
【药理作用】
本品为β受体激动剂,对β1和β2受体均有强大的激动作用,对α受体几无作用。主要作用是:
1.作用于心脏β1受体,使心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传导加速,心输出量和心肌耗氧量增加。
2.作用于血管平滑肌β2受体,使骨骼肌血管明显舒张,肾、肠系膜血管及冠脉亦不同程度舒张,血管总外周阻力降低。其心血管作用导致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差变大。
3.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β2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
4.促进糖原和脂肪分解,增加组织耗氧量。
【适应证】
1.治疗心源性或感染性休克。
2.治疗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搏骤停。
【用法用量】
1.救治心搏骤停,心腔内注射0.5~1mg。
2.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每分钟不及40次时,可以本品0.5~1mg加在200~300mL 5%葡萄糖注射液内缓慢静脉滴注。
【医嘱模板】

【禁忌证】
心绞痛、心肌梗死、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嗜铬细胞瘤患者禁用。
【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口咽发干、心悸不安;少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目眩、面潮红、恶心、心率增加、震颤、多汗、乏力等。
【注意事项】
1.心律失常并伴有心动过速;心血管疾患,包括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洋地黄中毒所致的心动过速慎用。
2.遇有胸痛及心律失常应及早重视。
3.交叉过敏,患者对其他肾上腺能激动药过敏者,对本品也常过敏。
【药品名称】
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noradrenaline bitartrate injection)
【剂型与规格】
注射剂:每支2mg(1mL);10mg(2mL)。
【主要成分】
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
【药理作用】
本品为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是强烈的α受体激动药,同时也激动β受体。通过激动α受体,可引起血管极度收缩,使血压升高,冠状动脉血流增加;通过激动β受体,使心肌收缩加强,心排出量增加。用量按每分钟0.4μg/kg时,以β受体激动为主;用较大剂量时,以α受体激动为主。
【适应证】
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体外循环等引起的低血压;对血容量不足所致的休克、低血压或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后的低血压。
本品作为急救时补充血容量的辅助治疗,以使血压回升,暂时维持脑与冠状动脉灌注,直到补充血容量治疗发生作用;也可用于椎管内阻滞时的低血压及心搏骤停复苏后的血压维持。
【用法用量】
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
1.成人常用量
开始以每分钟8~12μg的速度滴注,调整滴速以使血压升到理想水平;维持量为每分钟2~4μg。在必要时可按医嘱超越上述剂量,但需注意保持或补足血容量。
2.小儿常用量
开始按体重以每分钟0.02~0.1μg/kg的速度滴注,按需要调节滴速。
【医嘱模板】

【禁忌证】
禁止与含卤素的麻醉剂和其他儿茶酚胺类药合并使用,可卡因中毒及心动过速患者禁用。
【不良反应】
1.药液外漏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2.本品强烈的血管收缩可以使重要脏器器官血流减少,肾血流量锐减后尿量减少,组织供血不足导致缺氧和酸中毒;持久或大量使用时,可使回心血流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升高,心排血量减少,后果严重。
3.应重视的反应包括静脉滴注时沿静脉路径皮肤发白,注射局部皮肤破溃,皮肤紫绀,发红,严重眩晕,上述反应虽属少见,但后果严重。
4.个别患者因过敏而有皮疹、面部水肿。
5.缺氧、电解质平衡失调、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在血压升高后可出现反射性心动过缓。
【注意事项】
1.缺氧、高血压、动脉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闭塞性血管炎、血栓病患者慎用。
2.用药过程中必须监测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尿量、心电图。
3.运动员慎用。
【药品名称】
盐酸多巴胺注射液(dopami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剂型与规格】
注射剂:每支20mg(2mL)。
【主要成分】
盐酸多巴胺。
【药理作用】
激动交感神经系统肾上腺素受体和位于肾、肠系膜、冠状动脉、脑动脉的多巴胺受体,其效应为剂量依赖性。
1.小剂量时(每分钟按体重0.5~2μg/kg),主要作用于多巴胺受体,使肾及肠系膜血管扩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及钠排泄量增加。
2.小到中等剂量(每分钟按体重2~10μg/kg),能直接激动β1受体及间接促使去甲肾上腺素自储藏部位释放,对心肌产生正性应力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及每搏输出量增加,最终使心排血量增加、收缩压升高、脉压可能增大,舒张压无变化或有轻度升高,外周总阻力常无改变,冠脉血流及耗氧改善。
3.大剂量时(每分钟按体重大于10μg/kg),激动α受体,导致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及尿量反而减少。由于心排血量及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致使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增高。
(1)使心脏β1受体激动,增加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很强。
(2)由于增加肾和肠系膜的血流量,可防止由这些器官缺血所致的休克恶性发展。在相同的增加心肌收缩力的情况下,致心律失常和增加心肌耗氧的作用较弱。总之,多巴胺对于伴有心肌收缩力减弱、尿量减少而血容量已补足的休克患者尤为适用。
【适应证】
1.适用于心肌梗死、创伤、内毒素败血症、心脏手术、肾功能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引起的休克综合征。
2.补充血容量后休克仍不能纠正者,尤其有少尿及周围血管阻力正常或较低的休克。因为本品可增加心排血量,也用于洋地黄和利尿剂无效的心功能不全。
【用法用量】
成人常用量
(1)静脉注射:
开始时每分钟按体重1~5μg/kg,10分钟内以每分钟1~4μg/kg的速度递增,以达到最大疗效。
(2)静脉滴注:
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静脉滴注开始时,每分钟按体重0.5~2μg/kg逐渐递增。多数患者按1~3μg/(kg·min)给予即可生效。闭塞性血管病变患者,静脉滴注开始时按1μg/(kg·min),逐增至5~10μg/(kg·min),直到20μg/(kg·min),以达到最满意效应。
危重病例,先按5μg/(kg·min)滴注,然后以5~10μg/(kg·min)递增至20~50μg/(kg·min),以达到满意效应。或本品20mg加入200~300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开始时按75~100μg/min滴入,以后根据血压情况,可加快速度和加大浓度,但最大剂量不超过每分钟500μg。
【医嘱模板】
以60kg为例:

【禁忌证】
嗜铬细胞瘤患者不宜使用。
【不良反应】
常见的有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心律失常(尤其用大剂量)、全身软弱无力感;心跳缓慢、头痛、恶心呕吐者少见。长期应用大剂量或小剂量用于外周血管病的患者,出现的反应有手足疼痛或手足发凉;外周血管长时间收缩,可能导致局部坏死或坏疽;过量时可出现血压升高,此时应停药,必要时给予α受体阻滞剂。
【注意事项】
1.交叉过敏反应 对其他拟交感胺类药高度敏感的患者,可能对本品也异常敏感。
2.应用多巴胺治疗前必须先纠正低血容量。
3.在滴注前必须稀释,稀释液的浓度取决于剂量及个体需要的液量,若不需要扩容,可用0.8mg/mL溶液,如有液体潴留,可用1.6~3.2mg/mL溶液。中、小剂量对周围血管阻力无作用,用于处理低心排血量引起的低血压;较大剂量则用于提高周围血管阻力以纠正低血压。
4.选用粗大的静脉作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以防药液外溢及产生组织坏死:如确已发生液体外溢,可用5~10mg酚妥拉明稀释溶液在注射部位作浸润。
5.静脉滴注时应控制每分钟滴速,滴注的速度和时间需根据血压、心率、尿量、外周血管灌流情况、异位搏动出现与否等而定,可能时应做心排血量测定。
6.休克纠正时即减慢滴速。
7.遇有血管过度收缩引起舒张压不成比例升高和脉压减小、尿量减少、心率增快或出现心律失常时,滴速必须减慢或暂停滴注。
8.如在滴注多巴胺时血压继续下降或经调整剂量仍持续低血压,应停用多巴胺,改用更强的血管收缩药。
9.突然停药可产生严重低血压,故停用时应逐渐递减。
10.下列情况应慎用:①闭塞性血管病(或有既往史者),包括动脉栓塞、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冻伤(如冻疮)、糖尿病性动脉内膜炎、雷诺病等;②对肢端循环不良的患者,须严密监测,注意坏死及坏疽的可能性;③频繁的室性心律失常时,应用本品也须谨慎。
11.在滴注本品时须进行血压、心排血量、心电图及尿量的监测。
【药品名称】
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metaraminol bitartrate injection)
【剂型与规格】
注射剂:每支10mg(1mL)间羟胺(相当于重酒石酸间羟胺19mg)。
【主要成分】
重酒石酸间羟胺。
【药理作用】
本品主要作用于α受体,直接兴奋α受体,较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弱但较持久,对心血管的作用与去甲肾上腺素相似。能收缩血管,持续地升高收缩压和舒张压,也可增强心肌收缩力。
正常人心输出量变化不大,但能使休克患者的心输出量增加。对心率的兴奋不很显著,很少引起心律失常,无中枢神经兴奋作用。由于其升压作用可靠,维持时间较长,较少引起心悸或尿量减少等反应。连续给药时,因本品间接在肾上腺素神经囊泡中取代递质,可使递质减少,内在效应减弱,故不能突然停药,以免发生低血压反跳。
【适应证】
1.防治椎管内阻滞麻醉时发生的急性低血压。
2.因为出血、药物过敏、手术并发症及脑外伤或脑肿瘤合并休克而发生的低血压,本品可用于辅助性对症治疗。
3.也可用于心源性休克或败血症所致的低血压。
【用法用量】
1.成人用量
(1)肌内或皮下注射:
1次2~10mg(0.2~1支,以间羟胺计),由于最大效应不是马上显现,在重复用药前对初始量效应至少观察10分钟。
(2)静脉注射:
初量0.5~5mg(0.05~0.5支),继而静脉滴注,用于重症休克。
(3)静脉滴注:
将间羟胺15~100mg(1.5~10支),加入500mL 5%葡萄糖液或氯化钠注射液中滴注,调节滴速以维持合适的血压。
成人极量1次100mg(10支)每分钟0.3~0.4mg。
2.小儿用量
(1)肌内或皮下注射:
按0.1mg/kg,用于严重休克。
(2)静脉滴注:
0.4mg/kg或按体表面积12mg/m2,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每25mL中含间羟胺1mg的溶液,滴速以维持合适的血压水平为度。配制后应于24小时内用完,滴注液中不得加入其他难溶于酸性溶液配伍禁忌的药物。
【医嘱模板】

【不良反应】
1.心律失常,发生率随用量及患者的敏感性而异。
2.升压反应过快过猛可致急性肺水肿、心律失常、心跳停顿。
3.过量的表现为抽搐、严重高血压、严重心律失常,此时应立即停药观察,血压过高者可用5~10mg酚妥拉明静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
4.静脉时药液外溢,可引起局部血管严重收缩,导致组织坏死糜烂或红肿硬结形成脓肿。
5.长期使用骤然停药时可能发生低血压。
【注意事项】
1.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患者和疟疾病史者慎用。
2.血容量不足者应先纠正后再用本品。
3.本品有蓄积作用,如用药后血压上升不明显,须观察10分钟以上再决定是否增加剂量,以免贸然增量致使血压上升过高。
4.给药时应选用较粗大静脉注射,并避免药液外溢。
5.短期内连续使用,出现快速耐受性,作用会逐渐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