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小儿扁桃体炎

小儿扁桃体炎是咽部腭扁桃体肿大或伴红肿疼痛甚至溃烂,以咽痛不适为主症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本病冬、春二季最易发病,多发于3岁以上的小儿,分急性扁桃体炎和慢性扁桃体炎两类。多数经积极治疗可获痊愈,部分年长患儿因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可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中耳炎等疾病。

本病属于中医学“小儿乳蛾”范畴,发生于一侧者,名单乳蛾;发生于双侧者,名双乳蛾;咽喉梗阻、喉核溃烂化脓者,名烂乳蛾。急性扁桃体炎称急乳蛾;慢性扁桃体炎称慢乳蛾。

一、诊断要点

(一)症状

1.急性扁桃体炎

咽痛,咽痒,或吞咽困难,咽部异物感。轻者可无全身症状;重者可见发热,恶寒或微恶寒,头身疼痛,咳嗽,口臭,纳呆。起病较急,病程较短。

2.慢性扁桃体炎

可有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史,或鼻腔、鼻窦感染史或上呼吸道感染史。咽痛反复发作,或咽痒不适,咽干灼热,有异物感,低热或不发热,口干,或咳嗽,夜寐打鼾。病程较长。

(二)体征

1.急性扁桃体炎

可见扁桃体充血呈鲜红或深红色,肿大,表面可有脓点,严重者有小脓肿;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2.慢性扁桃体炎

可见扁桃体肿大,充血呈暗红色或不充血,表面有脓点,或挤压后有少许脓液溢出;或扁桃体表面有瘢痕,颌下淋巴结肿大无压痛。

(三)辅助检查

1.血常规

病毒感染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

2.咽部分泌物细胞学检查

用涂片法或压片法做细胞学检查可见淋巴细胞及浆细胞较多,分叶中性核细胞少,即细胞退行性变明显。

(四)鉴别诊断

急性扁桃体炎需与猩红热、喉关痈、白喉、樊尚咽峡炎鉴别。慢性扁桃体炎需与慢性咽炎鉴别。

二、西医治疗要点

(一)一般治疗

急性扁桃体炎患儿应卧床休息,进流质饮食及多饮水,加强营养,保持二便通畅,咽痛剧烈或高热时,可口服退热药。慢性扁桃体炎患儿应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扁桃体炎急性发作时治疗要充分。

(二)西药治疗

1.抗生素

为主要治疗方法。首选青霉素,根据病情轻重,决定给药途径。用药3天后若病情无好转,需分析原因,改用其他种类抗生素。如有条件,可在确定致病菌后,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2.局部治疗

常用复方硼砂溶液、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口泰)漱口。

(三)手术治疗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对具有手术指征的急、慢性扁桃体炎患儿可行扁桃体切除术。

三、中成药应用

(一)基本病机

乳蛾的病因责之于风热邪毒从口鼻而入,侵袭咽喉;或素体肺胃热炽,复感外邪,邪毒上攻咽喉;或素体阴虚而因邪热伤阴,虚火上炎;或肺脾气虚,卫表不固,反复不愈。乳蛾的病位主要在肺胃,可累及肾。病理因素为热毒,病机为热毒壅结咽喉,气血壅滞,肌膜灼伤受损。

(二)辨证分型使用中成药

小儿乳蛾常用中成药一览表

急乳蛾

1.风热犯肺证

〔证候〕

主症:咽痛,逐渐加剧,咳嗽、吞咽时明显,咽干灼热或痒,轻度吞咽困难。次症:发热,微恶寒,头痛,鼻塞,咳嗽咳痰,喉核及周围黏膜红肿,尚未化脓,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舌脉: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利咽消肿。

〔方药〕

银翘马勃散。

〔中成药〕

(1)复方瓜子金颗粒(中国药典)(由瓜子金、大青叶、野菊花、海金沙、白花蛇舌草、紫花地丁组成)。功能主治:清热利咽,散结止痛,祛痰止咳。用于风热犯肺证,症见咽部红肿、咽痛、发热、咳嗽。用法用量:开水冲服,1日2~3次。6岁以下,1次10g;6岁及以上,1次20g。

(2)小儿热速清口服液(中国药典)(由柴胡、黄芩、板蓝根、葛根、金银花、水牛角、连翘、大黄组成)。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利咽。用于风热犯肺证,症见高热、头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咳嗽、大便干结。用法用量:口服,1日3~4次。1岁以下,1次2.5~5ml;1~3岁,1次5~10ml;3~7岁,1次10~15ml;7~12岁,1次15~20ml。如病情较重或服药24小时后疗效不明显,可酌情增加剂量。

(3)六神丸(指南推荐)(由珍珠粉、犀牛黄、麝香、雄黄、蟾酥、冰片组成)。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用于烂喉丹痧、咽喉肿痛、喉风喉痈、单双乳蛾、小儿热疖、痈疡疔疮、乳痈发背、无名肿毒属风热证者。用法用量:口服,1日3次。1岁,1次1粒;2岁,1次2粒;3岁,1次3~4粒;4~8岁,1次5~6粒;9~10岁,1次8~9粒;10岁以上,1次10粒。

(4)复方草珊瑚含片(中国药典)(由肿节风浸膏、薄荷脑、薄荷素油组成)。功能主治:疏风清热,消肿止痛,清利咽喉。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喉痹,症见咽喉肿痛,声哑失音;急性咽喉炎见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含服。5~8岁,1次2片(0.44g/片),1日3次;9~10岁,1次2片(0.44g/片),1日4次。

2.风寒袭肺证

〔证候〕

主症:咽微痛,轻度吞咽困难,喉核淡红稍肿,咽黏膜色淡。次症:发热恶寒,喷嚏,鼻塞涕清,头身疼痛,无汗。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治法〕

疏风散寒,利咽消肿。

〔方药〕

加味香苏散。

3.肺胃热盛证

〔证候〕

主症:咽痛明显,吞咽时加剧,牵引耳痛,张口、吞咽困难,喉核红肿,咽黏膜深红,喉核表面有黄白色脓点。次症:发热面赤,口渴欲冷饮,口臭,咳吐黄痰,小便短黄,大便秘结,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舌脉: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洪数。

〔治法〕

清泻肺胃,利咽消肿。

〔方药〕

清咽利膈汤。

〔中成药〕

(1)儿童清咽解热口服液(指南推荐)(由柴胡、黄芩苷、紫花地丁、人工牛黄、苣荬菜、鱼腥草、芦根、赤小豆组成)。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用于小儿急性咽炎(急喉痹)肺胃热盛证,症见发热、咽痛、咽部充血,或咳嗽、口渴等。用法用量:口服,1日3次。1~3岁,1次5ml;4~7岁,1次10ml;7岁以上,1次15ml。

(2)双黄连口服液(中国药典)(由金银花、黄芩、连翘组成)。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肺胃热盛证,症见发热,咳嗽,咽痛。用法用量:口服。3岁以下,1次10ml,1日2次;3~6岁,1次10ml,1日3次;6岁以上,1次20ml,1日2~3次。

(3)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中国药典)(由蒲公英、板蓝根、苦地丁、黄芩组成)。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用于疖肿、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肺胃热盛证。用法用量:口服,1日3次。1岁以下,1次3ml;1~3岁,1次5ml;4~5岁,1次7ml;6岁及以上,1次10ml。

(4)喉咽清颗粒(口服液)(医保目录)(由土牛膝、马兰草、车前草、天名精组成)。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咽止痛。用于肺胃实热所致的咽部肿痛,发热,口渴,便秘,以及扁桃体炎、急性咽炎见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①颗粒剂:开水冲服。1~3岁,1次1袋,1日2次;4~13岁,1次1袋,1日3次;14岁及以上,1次1~2袋,1日3次。②口服液:口服。1~3岁,1次10ml,1日2次;4~13岁,1次10ml,1日3次;14岁及以上,1次10~20ml,1日3次。

慢乳蛾

1.肺肾阴虚证

〔证候〕

主症:咽部干燥、灼热,咽痒微痛不适,有异物感,喉核暗红肿大,或有少许脓液附着。次症:干咳少痰,潮热盗汗,午后低热,手足心热,鼻干少津,神疲乏力,虚烦失眠,颧红耳鸣,小便黄少,大便干燥。舌脉: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

〔治法〕

滋阴降火,利咽散结。

〔方药〕

养阴清肺汤合六味地黄丸。

〔中成药〕

(1)金果饮(中国药典)(由地黄、玄参、西青果、蝉蜕、麦冬、胖大海、南沙参、太子参、陈皮、薄荷素油组成)。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清热利咽。用于肺肾阴虚证,症见咽部红肿,咽痛,口干咽燥。用法用量:口服,1日2~3次。3岁以下,1次5ml;3~6岁,1次10ml;7岁及以上,1次15ml。

(2)西瓜霜润喉片(中国药典)(由西瓜霜、冰片、薄荷素油、薄荷脑组成)。功能主治:清音利咽,消肿利咽。用于肺肾阴虚证,症见咽痛,口干咽燥,灼热,声音不扬。用法用量:含服。3岁以下,1次1片(0.6g/片),1日2次;3~6岁,1次1片,1日3次;7岁及以上,1次1片,1日4次。

2.肺脾气虚证

〔证候〕

主症:咽部不适,微痒或干燥,或有异物感、梗阻感,喉核肥大,色泽淡白,经久不消,挤压时可有少许脓液。次症:咳痰色白,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易自汗出,反复外感。舌脉:舌淡红,舌体胖大,苔薄白润,脉细弱无力。

〔治法〕

补肺健脾,利咽散结。

〔方药〕

玉屏风散合参苓白术散。

〔中成药〕

玉屏风颗粒(中国药典)(由黄芪、炒白术、防风组成)。功能主治:益气,固表,止汗。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㿠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用法用量:开水冲服,1日3次。6岁以下,1次半袋;6岁及以上,1次1袋。

3.痰瘀互结证

〔证候〕

主症:久病咽痛不适,有异物梗阻感,或咽部堵闷、吞咽不畅,或有刺痛感,或咽干欲漱水,喉核肿大暗红,质韧,或硬或软,表面不平。次症:痰黏难咳,全身症状不明显,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舌脉:舌质暗,或有瘀斑,苔薄腻,脉弦或细涩。

〔治法〕

祛痰化瘀,利咽散结。

〔方药〕

会厌逐瘀汤合二陈汤。

(三)外治法

1.双料喉风散(指南推荐)

〔组成〕

珍珠、人工牛黄、冰片、黄连、山豆根、甘草、青黛、人中白(煅)、寒水石。

〔功效〕

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主治〕

肺胃热毒炽盛所致之咽喉肿痛、齿龈肿痛。

〔用法〕

将药粉吹于腭弓和扁桃体表面,每日10次以上。

2.贴敷疗法

〔组成〕

吴茱萸、黄连、黄芩、连翘,以2:1:2:2比例研成细粉混合。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急乳蛾风热犯肺证、肺胃热盛证。

〔用法〕

取药粉20g左右,用适量醋调和,捏成小饼状,每日睡前贴于双足涌泉穴后固定,次晨取下,1日1次,3日为一个疗程,可用2个疗程。

四、单验方

(一)验方

1.聂惠民(北京中医药大学)验方:柴胡解热汤

柴胡15g,清半夏8g,竹茹15g,陈皮15g,人参10g,甘草5g,黄芩15g,金银花10g,山栀子10g,牛蒡子10g,芦根10g,白茅根15g,苏叶15g,生姜5g,大枣4枚。功效:疏风清热,利咽解毒。用于急性扁桃体炎风热犯肺证。

2.王静安(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验方:清咽化毒汤

大青叶30g,蜡梅花15~30g,天花粉15g,豆根6~10g,射干9g,白薇30g,川黄连6~10g,胖大海6~10g。功效:清热解毒。用于急性扁桃体炎风热犯肺证。

(二)单方

1.蒲公英30g。用法:水煎分2次服,连服5~7日。用于急乳蛾风热犯肺证。

2.金银花10g,甘草6g。用法:水煎10分钟,取药汁频频漱口,每日数次。用于急乳蛾风热犯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