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血液安全预警报告(2023年)
- 黄宇光 刘忠主编
- 999字
- 2025-03-15 04:24:50
第二章 数据说明
一、输血不良反应鉴别诊断标准
本报告根据中国血液安全预警系统(Chinese Haemovigilance Network,CHN)中对输血不良反应分类标准,进行如下14种分类:输血相关循环超 负 荷(transfusion-associated circulatory overload,TACO)、输 血 相 关 急 性肺 损 伤(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TRALI)、输 血 相 关 呼 吸 困 难(transfusion-associated dyspnea,TAD)、过 敏 反 应(anaphylactic reaction)、输血相关低血压反应(hypotension transfusion reaction,HTR)、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FNHTR)、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acute 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AHTR)、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delayed 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DHTR)、迟发性血清学反应(delayed serologic transfusion reaction,DSTR)、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ransfusion associated Graft vs. Host Disease,TAGVHD)、输血后紫癜(post transfusion purpura,PTP)、感染性输血反应(transfusion-transmitted infection,TTI)、输血相关细菌感染(transfusion-transmitted bacterial infections,TTBI)、其他 /未知(other/Unknown)。
其中,针对每种输血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为5个水平——不严重、严重、致命、死亡、不确定。有6个输血相关性分类——确定、很可能、可能、疑似、排除、不确定,以用于临床判定,详见附录《输血不良反应鉴别诊断标准》。
二、《中国血液安全预警报告(2023年)》数据采集
中国血液安全预警协作组在线填报系统是一个用于血液安全预警数据上报的在线填报系统,该系统的输血不良反应上报板块中有9个模块,其中医院上报端有7个模块:患者信息、输血信息、生命体征变化、输血检查、临床表现及处理、后续检查和处理、不良反应诊断,用于医疗机构上报输血不良反应病例。另有审核端有2个模块:补录信息、输血不良反应鉴定结果,用于中国血液安全预警协作组服务器后台对上报数据进行审核与发布。
中国血液安全预警协作组于2021年5月在全国各省份聘用输血不良反应上报数据审核秘书,并对其进行输血不良反应上报数据审核标准的统一培训,培训后负责本省份输血不良反应上报的审核工作,各省秘书每月定期召开输血不良反应病例交流讨论会,确保审核工作按照统一标准开展,以提高输血不良反应上报数据的质量。
截至目前,共有206家医院在该系统进行输血不良反应的上报,本报告采集的数据范围为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血液安全预警协作组单位上报的输血不良反应病例。
三、统计分析说明
经各省份秘书审核,在2020—2021年度上报的2 509例输血不良反应病例中,排除与输血不良反应无关的病例共244例,2 265例病例被纳入统计分析。
本报告根据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血液产品数量与上报医院使用的血液产品总量分别计算总输血不良反应率与各类血液产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根据各输血不良反应报告数与总输血不良反应报告总数比值计算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应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