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辨证分型

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皮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以及《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9修订版)》均对寻常痤疮进行辨证分型,归纳总结如下:

1.肺经风热证

黑头或白头粉刺居多,伴红色丘疹。颜面潮红,鼻息气热,可伴痒痛,口微渴,大便干。舌边尖红,舌苔薄黄,脉略浮或弦或浮数。多见于疾病的初期阶段。

2.胃肠湿热证或脾胃湿热证或湿热蕴结证

皮肤油腻,毛孔粗大,以疼痛性丘疹和脓疱为主,间有结节、囊肿。或伴口臭,口干不欲饮,口苦,纳呆,尿黄,便溏或黏滞不爽或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或滑或滑数。

3.肝经郁热证

皮疹多发于面颊两侧,甚至延及颈项,以炎症性丘疹、脓疱为主,伴有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女性伴有乳胀不适,月经不调,或月经过多、过少,或经色暗淡,月经期间病情加重。舌红,苔黄,脉弦细或弦数。

4.热毒夹瘀证

颜面及胸背部皮损以脓疱、炎症性丘疹为主,根底红肿,自觉局部灼热疼痛,脓疱破溃或吸收后,可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或凹陷性小瘢痕,多见于青少年。伴口干喜饮,烦热口臭,便干溲赤。舌红,苔黄,脉洪或弦数。

5.痰瘀聚结证

皮疹暗红或色紫,以炎症性结节和囊肿为主,也可见脓疱,经久不愈,有瘢痕和色素沉着,或见窦道,无明显疼痛。常伴有胸闷腹胀、身困口黏,纳呆、便溏。女性伴有月经不调,夹黑紫血块,痛经。舌质暗红或淡暗,舌边尖有瘀点或瘀斑,苔黄腻,脉弦滑或沉涩。

6.痰湿凝结证

皮疹结成囊肿,或有纳呆,便溏。舌淡胖,苔薄,脉滑。

7.冲任不调证

此证为女性患者常见,皮损好发于额、眉间或两颊,在月经前增多加重,月经后减少减轻,伴有月经不调,经前心烦易怒,乳房胀痛,平素性情急躁,舌质淡红,苔薄,脉沉弦或脉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