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感染与炎症
- 郑军华 陈山主编
- 2210字
- 2025-03-14 22:28:22
第二节 泌尿系统感染定义及流行病学特点
一、泌尿系统感染的定义
(一)基本定义
1.泌尿系统感染
又称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的总称。
2.尿路感染
是尿路上皮对细菌等病原体侵入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尿液病原体检测阳性(细菌性尿路感染为细菌尿)和脓尿。
3.细菌尿
尿液中有细菌出现即称为细菌尿(简称菌尿)。细菌尿可以是有症状的,也可以是无症状的(无症状菌尿)。细菌尿定义本身包括了尿道、尿道口、尿路导管等部位的细菌定植,也包括了污染,临床根据标本采集方式不同而应用不同的“有意义的细菌尿”计数来表示尿路感染。
4.脓尿
尿中存在白细胞,通常表示感染和尿路上皮对细菌入侵的炎症应答。脓尿可以发生于尿路感染,也可发生于尿路非感染性疾病(尿路结石、留置的尿路导管等)引发的尿路炎症反应。国内常使用脓细胞(炎症时白细胞发生变异或已残缺,其外形变得不规则、结构不清,称为脓细胞)来定义,实际上尿标本室温久置后,因pH、渗透压等改变,白细胞也可产生退行性变,难与脓细胞区别,所以白细胞和脓细胞在尿中出现的临床意义相同。
细菌尿和脓尿的关系:细菌尿和脓尿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临床上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单独出现,代表着患者不同的临床状况。细菌尿不伴有脓尿通常意味着细菌定植,脓尿不伴有细菌尿可能为尿路结石、肿瘤、尿路导管刺激等。二者同时存在时,还要考虑患者的症状以及临床实际需求以决定是否需要抗菌药物治疗。
(二)临床分类中涉及的定义
1.按感染发生时的尿路状态分类
可分为非复杂性尿路感染和复杂性尿路感染。
(1)非复杂性尿路感染
1)非复杂性膀胱炎:
急性、偶发性或复发性膀胱炎,仅限于无已知尿路相关解剖和/或功能异常的非妊娠妇女。
2)非复杂性肾盂肾炎:
限于非妊娠,绝经前,无已知泌尿系统解剖或功能异常或合并症的女性的肾盂肾炎。
(2)复杂性尿路感染:
指尿路感染患者存在与宿主相关的因素(如糖尿病或免疫抑制)或与尿路相关的特定解剖或功能异常(如尿路梗阻、逼尿肌功能障碍导致的膀胱排空不全等),导致其感染比非复杂性感染更难以根除。对复杂性尿路感染新观点还建议考虑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的定义涉及广泛的潜在疾病,因此患病人群具有显著异质性。
2.按感染部位分类
可分为上尿路感染(输尿管开口以上尿路部分感染)和下尿路感染(输尿管开口以下尿路部分感染)。
3.基于解剖水平的感染定义分类
可分为膀胱炎、肾盂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男性生殖系统感染(细菌性前列腺炎、附属性腺等部位的感染)、泌尿或男性生殖系统感染引发的血流感染(包括尿源性脓毒症)等相应部位感染。
4.依据两次感染之间的关系分类
可以分为孤立或散发感染(isolated or sporadic infection)和反复发作性感染(recurrent infection)。孤立或散发感染指患者从未发生过尿路感染或据上次发作间隔时间很长。反复发作性感染可以进一步分为再感染(reinfection)和细菌持续存在(bacterial persistence),再感染指外界细菌再次侵入泌尿系统引起的新的感染;细菌持续存在指复发性感染由存在于泌尿系统中的同一细菌(如泌尿系统结石或前列腺疾病)再次发作产生,也称为复发(relapse)。
5.依据病原微生物不同的特殊类型
包括非特异性感染(指一般性细菌感染)和特异性感染(指除一般细菌感染之外的其他特殊类型病原体感染,如性传播疾病、泌尿系统结核、真菌感染、血吸虫等寄生虫感染)。
6.其他
由于感染的病程很难界定,所以除了慢性肾盂肾炎和慢性前列腺炎外,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感染通常不用“慢性(如慢性膀胱炎)”一词。
其他与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感染有关的定义将在具体章节介绍。
二、泌尿系统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
临床常见的尿路感染大多数为细菌感染,概括起来其流行病学特点表现为:
1.发生率高,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大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3亿~1.75亿人患UTI,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大感染性疾病。据统计,女性一生有60%的可能性会患UTI,每次发作平均症状持续6.1d,行动受限2.4d,影响睡眠0.4d。菌尿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研究显示菌尿在5~14岁女性儿童中的发生率为1%,在年轻女性中增加到4%,以后以每年1%~2%的比例递增,到24岁时有近30%的女性会出现症状性尿路感染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在65岁以上人群中,有20%的女性和10%的男性出现菌尿,而在医疗机构,尤其是老年患者医疗机构,因为糖尿病、导尿管留置等因素,菌尿、尿路导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更高,据统计在我国尿路感染占院内感染的9.39%~50%。
2.复发率高
对于急性非复杂性下尿路感染,初次发作治愈后的复发是临床上困扰医师和患者的重要问题,临床上将半年内发作2次或1年内发作3次者定义为复发性UTI(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rUTI)。研究表明,约27%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可在6个月之内发生再次泌尿系统感染,而6个月内3%的患者感染发生次数可超过3次。其中大多数患者没有需要纠正的尿路异常,但需要长期随访观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3.治疗花费较高
据统计,尿路感染在美国每年产生16亿美元的治疗支出。尿路感染是人类健康所面临的严重威胁之一,其重要原因在于治疗尿路感染所造成的抗菌药物使用,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根据欧洲的统计,每年有10 500吨抗菌药物被使用,其中48%用于畜牧业而52%用于人类;在人类消耗的抗菌药物中,80%用于非住院患者,其中因尿路感染抗菌治疗使用抗菌药物占很大比例。随着抗菌药物消耗的增加,细菌耐药情况随之增加。欧洲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有25 000名患者死于多重耐药细菌感染,因此造成的医疗支出每年超过150万欧元。
(乔庐东 编 郑波 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