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摄生消息论

夏三月属火,主于长养。心气火旺,味属苦。火能克金,金属肺,肺主辛,当夏饮食之味,宜减苦增辛以养肺。心气当呵以疏之,嘘以顺之。三伏内,腹中常冷,特忌下利,恐泄阴气,故不宜针灸,惟宜发汗。夏至后,夜半一阴生,宜服热物,兼服补肾汤药。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莫食瓜茄生菜,原腹中方受阴气,食此凝滞之物,多为癥块。若患冷气痰火之人,切宜忌之,老人尤当慎护。平居檐下、过廊、巷堂、破窗皆不可纳凉,此等所在虽凉,贼风中人最暴。惟宜虚堂净室,水亭木阴,洁净空敞之处,自然清凉。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每日宜进温补平顺丸散。饮食温暖,不令大饱,常常进之。宜桂汤、豆蔻熟水,其于肥腻当戒。不得于星月下露卧兼便,睡着使人扇风取凉,一时虽快,风入腠里,其患最深。贪凉兼汗身当风而卧,多风痹,手足不仁,语言謇涩,四肢瘫痪。虽不人人如此,亦有当时中者,亦有不便中者,其说何也?逢年岁方壮,遇月之满,得时之和,即幸而免,至后还发。若遇年力衰迈,值月之空,失时之和,无不中者。头为诸阳之总,尤不可风,卧处宜密防小隙微孔,以伤其脑户。夏三月,每日梳头一二百下,不得梳着头皮,当在无风处梳之,自然去风明目矣。

《养生论》曰:“夏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成实,使气得泄。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发痎疟,奉收者少,冬至病重。”

又曰:“夏气热,当食菽以寒之,不可一于热也。禁饮温汤,禁食过饱,禁湿地卧并穿湿衣。”

“夏三月,丁巳、戊申、己巳、丑未辰日宜炼丹药。”

“夏三月,头卧宜向南,大吉。”

“夏三月,六气十八候皆正长养之令,勿起土、伐大树。”

《千金方》曰:“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

《内经》曰:“夏季不可枕冷石并铁物取凉,大损人目。”

陶隐居曰:“冰水止可浸物,使驱日晒暑气。不可作水服,入腹内,冷热相搏,成疾。若多着饴糖拌食,以解酷暑亦可。”

《书》曰:“夏至后,秋分前,忌食肥腻、饼臛、油酥之属,此等物与酒浆瓜果极为相妨,夏月多疾以此。”

又曰:“夏勿露卧,令人皮肤成癣,或作面风。”

又曰:“夏伤暑热,秋必痎疟。忽遇大寒,当急防避。人多率受,时病由此而生。”

《参赞书》曰:“日色晒热石上凳上,不可便坐,搐热生豚疮,冷生疝气。人自大日色中热处晒回,不可用冷水洗面,损目。伏热在身,勿得饮冷水及以冷物激身,能杀人。”

《书》云:“五六月深山涧中停水,多有鱼鳖精涎在内,饮之成瘕。”

《养生论》曰:“夏日不宜大醉。清晨吃炒葱头酒一二杯,令人血气通畅。”

又曰:“风毒脚气因肾虚而得,人生命门属肾,夏月,精化为水,肾方衰绝,故不宜房色过度,以伤元气。”

《金匮要略》曰:“夏三月不可食猪心,恐死气犯我灵台耳。宜食苦荬以益心。”

《千金翼方》曰:“夏三月丙丁日,戒夫妇容止。”

《养生论》曰:“夏月宜用五枝汤洗浴,浴讫,以香粉傅身,能驱瘴毒,疏风气,滋血脉,且免汗湿阴处,使皮肤燥痒。”

五枝汤方

桑枝 槐枝 桃枝 柳枝各一握 麻叶半斤,煎汤一桶,去渣,温洗,一日一次。

傅身香粉方

用粟米作粉一斤,无粟米,以葛粉代之。加青木香 麻黄根 香附子 甘松 藿香 零陵香

以上各二两,捣罗为末,和粉拌匀,作稀绢袋盛之,浴后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