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得胜归来兮 家人需团聚

眼下怎么办?众当家胆战心惊地议论着,骨子里的凶狠渐渐复苏,一想到今日像被猴耍了一般,人质又被轻而易举地带走,感觉血就快喷出来了,贪婪终究还是战胜了恐惧。

恐惧对于土匪们刀口舔血的生活来说,不过是家常便饭罢了。

三当家一马当先,吆喝着要去追回人质,斩杀小道士。大当家见手下们悍不畏死,大受感动,便让三当家和四当家带领众喽啰,朝山路追去。

看到众人离开大厅,大当家心有余悸,不禁看向木匣子,心里好受了一些。其实,除了被小道士戏耍了一番,貌似也没损失什么,欣慰地打开盖子,银票在手,天下我有!

但是,银票呢?十几片树叶安静的躺在红绸布上,那一抹抹扎眼的绿色,击碎了大当家勇敢的心。“骗子!强盗!”大当家愤怒的声音回响在空寂的大厅……

小龙不一会儿就追上了小木匠等人,见众人慢吞吞的样子,忍不住催促道,你们这是还想回土匪窝吗?前面山路上就有各位的家人和随从等候着,快些去和他们汇合。

这句话无疑产生了不小的动力,人质们的行进速度加快了不少。

在时隐时现的月光下,脱离苦海的一众人质终于和安玄道长带领的乡邻们汇合在了一起。

一时之间,各种呼唤声,抽泣声不绝于耳。

小龙看着这一幕,真想亲手再将这些人送回土匪窝去,咋就这么不识时务呢?这里是诉苦的地方吗?再次催促众人赶紧下山。

与此同时,土匪们的追击声已清晰可闻,火把将山林照得亮透起来。

众人这才慌忙相携着,加快脚步向山下逃去。

小龙叫过道长,让他和大家一起下山,阻击土匪的事就交给自己了。

安玄道长迟疑了一下,想跟随小龙去,但一想到自己这点水平,怕是只能拖后腿。只能深鞠一躬,动容地说道,主上小心为上,千万别逞强啊。

小龙笑了,点点头,又叮嘱安玄,让他告知众人,就说咱们早有后手安排,一定能确保大家平安无事。

安玄诧异,随即恍然。这是要多收好处啊!不管是钱财,还是声望,该收的好处咱们一样都别落下。

小龙奸笑着。

刘连长这时却站了出来,说要留下来阻击土匪。小龙懒得理睬,回身钻进密林不见了踪影。

刘连长在原地呆愣了三秒,听着土匪们如潮的叫喊声,再看看身边的三个亲随,不禁跺跺脚叹息一声,走!保护乡邻们回去。

小龙在林子中唤来三只可爱的灵兽,“小子们,立功的机会到了,去收拾那些可恶的贼人吧。”

狐甲,猴乙,乌丙得令,便各自招呼着部下,扑向了火把闪亮之处。小龙也玩兴大起,终于可以肆无忌惮地“大杀四方”了,会不会太嚣张了啊?

土匪们做梦都不会想到,今晚将是他们毕生难忘的日子。暗夜中,一群狼豹猴蛇鹰鼠雀虫,铺天盖地地袭来。

小龙一马当先,化作一道狂风,夹杂着石砾枝刺,冲进了土匪的队伍中。火把被吹灭了,队伍也被冲散了。土匪们眼不见物,只听得周遭一片乱哄哄,有野兽的吼叫声,有同伴的呼救声,有各种撕心裂肺的惨叫声,真个是声声入耳,声声扎心。

战斗并没有持续多久,土匪们狼狈地退回到了山寨之中。

小龙得意收兵,只要能阻止土匪的追击,就算大功告成,又岂在多杀伤呢?

再次召集众部下到跟前,小龙甚为满意,口头嘉奖了一番,叮嘱三小只要多加小心,有什么危险就在心里默念“主上救我!”,我定会最快速度赶来的。待养精蓄锐后,再给大家论功行赏!

三小只受宠若惊,再次叩谢,便各自散去。

小龙已疲惫不堪,用尽了全部气力化作清风飞回石洞,躺倒在石床上,沉沉睡去。

漆黑的夜幕下,一队相互搀扶,步履艰难的队伍在几支火把的照亮下缓缓走向陶家镇。

早有腿脚利索的随从提前跑到镇上报信。队伍刚走到街口,就看见各家各户早已迎候在此。

两拨人汇聚到了一起,劫后余生的喜悦,大难不死的幸运,亲人相见的温馨,诸般种种混杂在一起,让人泪流,让人唏嘘,让人感叹!

安玄道长这一次真是长脸了,知情不知情的人都知道是安玄道长的师侄将人质解救回来。为了堵住土匪的追击,小道长又只身迎敌,才保证了众人的安全回归。此恩此德,比天高比地厚,但却未能找到小道士当面答谢,实为莫大的遗憾!

随着舆论的发酵,小道长在山寨的传奇表现被传得神乎其神,诸多细节让人不禁扼腕,这样的侠义之举,无畏之心,日月可鉴。乡邻们都想为小道士立下生祠了。

小孩子们在街上拍着手欢快地唱着:

小小道士了不起,

戏耍土匪还讲理,

欺得恶人难生气,

却又送上见面礼。

茶馆里说书人也不甘落后,醒目拍响,给众客官娓娓道来:

望龙滩上有凶险,

乡邻无辜遭劫难。

计将安出苦无奈,

骨肉分离垂泪眼。

却有小道横空出,

只身闯进桃花山。

英雄胆魄戏众匪,

兵不血刃谁敢拦?

是为侠,

是为道,

化解血光乐称道。

来无影,

去无踪,

大恩难报念心中。

谁又能想到,人们眼中的大英雄,却孤零零地在江边的石洞中,饿着肚子,埋头酣睡。

小木匠在镇子上安顿好师父,心里担心着小龙,便迫不及待地收罗了一背篓的吃食,匆匆赶往码头,乘船回到了望龙滩。

安玄道长则继续留在镇子上,为小龙和自己的声望提升进一步添砖加瓦。同时勉为其难地收下了各家送来的谢礼,这次算是赚得盆满钵满了。

小木匠风一般地回到石洞中,却看到小龙依然还在安睡。

这就是那个人们口中夸赞的大英雄啊!小木匠看在眼里,乐在心中,仿佛是一场梦,昨天还是小小的一只,今天却一下子变得高大威武起来!

终于可以放心了,一夜未睡的小木匠倚靠着石床,也沉沉睡去。

小龙睡了一天一夜,睡得格外香甜,醒来后,第一眼就看到了小木匠。

小木匠正安静地坐在角落里,专心致志地摆弄着木雕。洞口的灶台上,铁锅袅袅地冒着热气,诱人的香味,依然是熟悉的味道,无法抗拒的味道。

“我饿了!”小龙一声叫喊,沉闷的空气一下子欢腾了起来。

安玄道长在陶家镇忙得不亦悦乎,虽累,但却满足。心中充满了期翼,再累也不会觉得累了。待处理了一应琐事后,道长也背着个大背篓乐滋滋地回到石洞,向小龙汇报这次的大收获。

此次收获颇丰,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惊喜之外。

安玄道长不禁扬眉吐气,一扫晦气,同时,还加深了和陶家镇、石船镇的乡绅大户们的关系,救命之恩岂能用钱财来衡量,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陶家镇的陈家,石船镇的王家,皆是当地的望族,家底殷实,资产丰厚,产业也分布多地,族中子弟多有为官为商之人,这就是望族的优势。

更令安玄道长没想到的是,小木匠居然和石船镇的王家还是亲戚。

石船镇王家的大房五少爷当时也被土匪掳去了,王家碍于颜面一直未有声张,想学着陈家的方式,派人上山去和土匪私下交易赎回五少爷。不曾想到,待一切筹措妥当了,五少爷却幸运地被解救出来了。

大管家带人来到陶家镇接五少爷时,意外地看到了小木匠,从旁人口中得知,这个少年一直跟随在小道长身后,在解救过程中出力不小,似乎是小道长青睐之人。

大管家哪还有耐心听这些絮叨,上前叫了声“表少爷”,却把小木匠弄得不知所措。几经提示后,才想起小时候似乎见过大管家。

原来,小木匠的母亲本是王家的闺女,因为婚事和家里闹翻,被父亲赶出家门后便与家里断了往来。母亲的执拗深深地影响着小木匠,让他也认为自己已不是王家的人了。

大管家曾经见过小时候的刘六,因此依稀还记得。得知其父母都已不在人世,大管家不觉悲从中来,想着一个半大孩子艰难地在这乱世中求存何其难也,更坚定了要将其领回王家的想法。

但小木匠却踌躇着没有立即答应下来,毕竟,要是回了王家,是不是就违拗了母亲的意志呢?

道长见大管家和小木匠僵持不下,便让大管家先缓缓,自己也再劝解一番,希望能让小木匠转变过来。

临行前大管家还不忘再次和小木匠唠叨,和王家毕竟是一家人,始终是血亲,上辈人的爱恨纠葛,不应该延续到小辈们的身上。家人始终是家人,任谁都是割不断分不开的,家才是根本,是归宿。

大管家又恳请安玄道长一定要想尽办法劝解,定要将小木匠带到石船镇,老人家其实对于女儿的决绝也颇为后悔,如今女儿已然亡故,就该让这份积怨彻底了断,不能再成为亲人间的阻碍了!

听完安玄道长的介绍,小龙看向小木匠,小木匠却是默不作声。心里的那道坎,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迈过去的,毕竟那是对母亲的一份怀念。

安玄道长语重心长地劝解道,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谨遵母亲教诲和愿望本也是天经地义之事,但家中尚有老一辈的长者,于情于理都应该去探望探望,也算是晚辈的本分。

再者,小龙要立足望龙滩发展,和王家打好关系也是个中关键,这是一个极好的契机,希望小木匠从大局出发,于公于私都应该到王家去看看。至于今后是否相认,如何往来,去了之后再作定夺吧,先不要急着将善意的门关上。

小木匠微微点头,眼睛有些湿润,默默地走出石洞。

从情感上来说,他还是想去王家看看,那里毕竟是母亲成长的地方,有着诸多关于母亲的故事。去看看母亲常常挂在嘴边的大槐树,小荷塘,还有墙里墙外的桃树桂花树,和自己的外公外婆。

母亲虽然表面上讨厌外公的强势霸道,但却依然念叨着小时候慈父对爱女的关爱,从各地专门为她带回来的小玩意儿和零嘴小吃,那时候的小女孩儿,该是多么的幸福。还有心灵手巧的外婆,一针一线将小女孩打扮得艳如牡丹灿若桃花,就连经常变换着样式的发辫,也浸润着无限的欢笑。

美好总是记忆的催化剂,也是无法抹去的甜蜜。纵有千般恨万般怨,思念也会在不经意间渗入,将那一丝甜,融化在苦涩的生活中,任嘴角轻扬,眼睑微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