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去文华殿

朱允熥不敢上来就开口,说我要当太孙,谁赞成谁反对的戏码。

那样会把自己给玩进去的。

他没有任何的底气以及底牌,来说这样的话。

与淮西勋贵之间的纽带,不过是太子老爹,还有母妃娘家常氏留下的政治遗产罢了。

在军中,他没有任何的信任与威望。

所以,他只能靠着那一层浅薄与脆弱的关系,玩个语言艺术,耍个小手段。

在谁反对,谁就要开口的情况下。

是不太可能有人站出来,大声说我反对的。

那样立马就会成为出头鸟。

第一个不会放过他的,绝对是蓝玉。

第二个就是舅舅常升。

第三个则是淮西勋贵集团。

在这种背景下,谁也不会傻的跳出来。

他不能给别人选择,也不能让自己陷入被动。

我问谁反对,结果大家都不说话,那么就可认为大家是默认支持他的。

别管心思是不是,至少明面上是如此。

而这就是朱允熥想要达到的效果,也是说这话的意义。

说话的内容很重要,但说话的方式,如何对自己有利更重要。

还有一点,朱允熥是在告诉淮西勋贵,他要争。

让他们对自己产生信心与期待。

这样才能与淮西勋贵逐渐走的越来越近,从而彻底获得淮西勋贵的支持。

朱允熥闯出宫来,在五军都督府大放厥词,为的就是这一刻。

只要淮西勋贵知道他的目标后,他之后能做的事情就太多了。

算是彻底打破了,在东宫被囚禁限制的桎梏。

……

果然。

朱允熥说完这句话后,所有人的反应都不一样。

有的面露激动,有的错愕万分,有人目瞪口呆。

但他们却都没有开口说话的意思。

这些落在朱允熥的眼里,算是松了一口气,不过,其他人不说话,不代表蓝玉不开口。

“允熥……!”

蓝玉张嘴欲言,朱允熥心头无语,他这个舅姥爷,有些时候狂妄自大,自以为是的很,还很是缺乏政治智慧。

这会儿显然是仗着自己是朱允熥舅姥爷的身份,就要开口说话。

朱允熥提剑抬步,不给他说话的机会。

真要让他开口,不知道会冒出什么来。

朱允熥不敢去赌,也不能去预见未知的风险,自己好不容易营造出来的有利局面,可不能让他给破坏了。

“舅姥爷,舅舅,信国公,颖国公,宋国公,曹国公,魏国公。”

“你们随我去文华殿一趟!”

朱允熥边走边说道,围在正堂的勋贵们,主动为他让出道路来。

他们看朱允熥的眼神,都变得极为奇怪。

不敢相信朱允熥为何会变得这般强势,说出这等惊世骇俗的言语来。

点的名的,却并没有动。

就连蓝玉与常升也是呆立在原地,注视着朱允熥的背影。

朱允熥迈出正堂,突然就在门前站住,微微回头,那额头上长长的孝带末端,掉落在他的脸颊边上,眼眸透过孝带,看着蓝玉他们,道:“怎么,还要本王再请你们一道?”

“啊?”

蓝玉‘啊’了一声,常升也是一时间没能反应过来。

汤和微微低头,却是抢先他们一步,朝着正堂外走去。

他来到朱允熥的近前,不知道是笑还是在感慨。

朱允熥撇了他一眼,回首继续前行,也不管后面的人了。

汤和继续跟随着。

“信国公,没想到第一个人会是你。”

朱允熥走在前头,轻声说道。

“二爷也让我没想到。”汤和回道。

“我该说是人老成精呢,还是说信国公智慧?”朱允熥轻笑一声,“信国公一声二爷,让我不敢当啊。”

汤和却答非所问,不以为意,道:“二爷不担心他们会不会来吗?”

话音落下,后面就传来密集的脚步声。

蓝玉,常升,冯胜,傅友德,李景隆,徐辉祖等人快步跑来。

“允熥!”

蓝玉与常升喊道。

“二爷!”

其他人相继开口。

朱允熥对汤和一笑,道:“这不都来了吗?”

“殿下真做好准备了吗?”汤和问道。

朱允熥没有第一时间回答,他在蓝玉几人到了后,当面把手里的剑,交给了汤和。

这一举动。

让所有人都是一怔,就连汤和也一时晃神。

“这是我大哥,留给我的宝剑,我一直都留在身边。”

“当年,哥哥疼爱我,将宝剑送给我,今日,这把宝剑有哥哥的在天之灵,护佑着我,来到五军都督府。”

朱允熥平静的说道:“准备?”

“本王要什么准备?”

“要么一荣俱荣,要么一损俱损。”

汤和顿时感到手中的宝剑,有万钧之重,重到他拿不住。

朱允熥这话,无疑是告诉在场的人。

他做了太孙,大家都有荣华富贵,论功行赏。

尤其是他汤和,作为第一个跟随的,还拿着当年皇嫡长孙送给朱允熥的宝剑。

他的份量,不言而喻。

蓝玉看到汤和手里的宝剑,第一时间不是后悔晚了,是暗恨汤和抢了他的风头。

汤和算什么?

他也配拿吗?

自己这个舅姥爷才最应该得到的。

至于众人听到的一损俱损,完全是暂时性的忽略了。

皇孙这是表决心。

他们怎么可能陨落?

“走吧。”

“去文华殿。”

朱允熥没有多说。

一个上位者,一个想要成功的上位者。

画饼是必须的。

尤其是在当下,朱允熥画的饼越大越好。

我先把饼画了,到时候兑现饼的时候再说。

……

谨身殿。

老朱穿着一身衰服,看不到头发,但他那脸庞,或许是悲伤过度,更是苍老枯瘦许多。

这个驱除暴元,建立大明,执掌大明二十多年的帝王,如今已经六十五了。

“儿臣管教无方,以至于在这等时刻,发生闯宫之事。”

“等到寻回允熥,儿臣定会严加管教,不让其再犯。”

太子妃吕氏穿着孝服跪在下方,痛声请罪。

在得知朱允熥持剑闯出宫门后,她第一时间就慌了神。

怎么也没有想到,一向听话胆小的朱允熥,怎么会做出这等狂悖的事情来。

但很快她反应过来后,吩咐人去寻找,同时又跑到谨身殿来,向老朱禀告,当面请罪。

说是请罪,其实就是以退为进,让老朱对朱允熥产生更加恶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