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结案

此人乃是稽山书院弟子张幸。

此肺这般大,显然是牛肺。

将手中的牛肺摆在地上,张幸手指牛肺:“你说你家的牛是被这位公子偷的,那这扇牛肺是谁家牛的?”

二娃脸色一滞,他记得他家的牛不是已经私底下卖了吗?这牛肺又是怎么来的?

还没等二娃反应过来,张幸继续说道:“你说说你家的牛有什么特征?”

二娃支支吾吾:“有一对大角……”

“谁家的牛都有一对大角,你家的牛不是被偷了,是你私底下拿去卖了!”

“你在四海赌坊输了钱,正好输了三十两银子。”

“这扇牛肺就是最好的证明。”

二娃被这么一吓,顿时瘫倒在地:“老爷,老爷,小的只是猪油蒙了心。”

看见这一幕,范荣面色铁青。

他和锦衣公子对视了一眼,眼神之中露出杀意。

本来大好的局势,就这样被面前这白面小生给搅和了。

“大胆,堂下何人?胆敢咆哮公堂!来人呐,拉下去重打十大板!”

张幸嘴角轻微上扬:“在下宁波府举子,张幸,见过县丞大人。”

地方办案,举子有旁听之权。

范荣一拳打在了棉花上,脸上露出羞恼之色,悻悻不语。

范荣沉默,一旁的锦衣公子可不会和张幸客气,捂着屁股,他一瘸一拐的回到堂前。

手指着范荣,锦衣公子怒骂一句:“我是被诬陷的,他们三个凭什么对我大打出手。”

张幸从腰间拿出短刃,在牛肺之上划拉一下,还有鲜血流出。

“你家那头牛确实不是偷的,但你是买来吃的,这扇牛肺其实是我从你家门房手中买来的。”

“宰杀耕牛,你已经触犯祖制,打你三大板已经是客气的。”

说着,张幸到堂上,敲下手中的惊堂木:“现本县宣判,驳回原告徐二娃案诉,两人虽有过错,但念及初犯,小做惩戒即可,退堂!”

二娃赶忙跪下叩头跪谢:“多谢老爷,多谢老爷。”

锦衣公子虽面上不服,但还是拱手抱拳称谢,毕竟他的小辫子被张幸逮到了。

“等等,‘本县’?你是哪门子的知县?奉化县知县吏部尚未任命,你竟敢冒充朝廷命官!”

范荣手指着张幸,面上露出狠辣之色。

没有吏部文书任命,哪怕张幸是举子,冒充县令也是要获刑的。

张幸不紧不慢,将怀里的文书拿了出来,递到了范荣手中:“你且看仔细了。”

片刻之后,范荣脸色大变,竟然真的是吏部的任命文书。

他谋划了这么久的知县,就这样便宜了面前这个小白脸?

明朝的举人地位还是很高的,主要有两个特权。

倘若决心参加科考追求进士功名,可无限次参加科考。

但若是自觉进士无望,可选择入仕为官,吏部备选之后,是能直接被授为知县一职的。

浙江此次一共空下来了二十五个知县、五个知府其余四品以上官员二十余,沈秀一人能吃下这么多?

他的胃口虽然大,但是牙口不是很好。

他能掌控的最多也就只有淳安周围的四县。

沈秀选择将利益分享出去。

本来沈秀选择和浙江世族合作,但他们想的是独吞浙江。

事已至此,那江苏、江西、安徽、湖广的世族沈秀也只能放他们进入浙江了。

他们手中的举人可不少,四地齐出手,浙江的世族定然难以招架。

沈秀派遣手底下学生打头站,他们则是去获取吏部文书。

在这些世族手中,举人也分三六九等。

上等举人基本上是为进士准备的。

江南各地上等举人也不过两掌之数。

中等举人在吏部备选,主要就是为了充当各家的中流砥柱,把控地方。

下等举人则是各家的教书先生。

这些举人大多都在稽山书院求学,沈秀借助稽山书院这个媒介,和各家达成了协议。

正在前往浙江的三司有临机决断之权,各家和三司接触过后,三司快马将吏部任命文书下发。

此时三司距离杭州不过五日脚程。

留给沈秀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奉化县公堂之上,看着张幸手中的吏部文书确实属实,范荣哪怕再怎么不甘,此刻他也不得不认。

范荣拱手抱拳:“见过县尊大人。”

能混到现在这个位置,范荣也有自己的处世之道。

形势比人强,范荣放软态度,也是为了弄清楚张幸等人的目的。

若说之前他想的是沈秀想要凭借一帮娃娃来掌控浙江,那现在,他不得不往深处想。

沈秀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从吏部备选到地方知县,竟然只用了短短十数日,这个速度有点骇人。

哪怕是地位低微如他,也嗅到了这后面的危险气息。

奉化一县尚且如此,其余各县呢?

他也该为自己的前途着想了。

替徐家当了这么多年的狗,他已经受够了,现在难道不是一个机会吗?

退堂之后,三小只围在张幸身旁,将手中一份文书递到了张幸面前。

“这位先生,能烦请你在这上面署名吗?”

张幸接过三小只手中的文书,发现上面是一些基本的治民之策,有的还说的有些道理。

他倒是看得频频点头,可三小只却是急坏了。

他们以为是他们的表现并没有让张幸满意。

张幸提前三小只三天到的奉化县。

沈林三人在奉化的所作所为他也都了如指掌。

张幸观三人最大者不过十四,却能将整个奉化民情稳住,一时之间也是起了心思。

不是人人都是沈秀和张居正,能在十六岁便中了举人。

想要在短时间内稳住民情,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手段。

今日虽然是张幸及时救场,可这也只说明三人不擅长刑名之术。

三人来到奉化以后,官库钱粮交盘、档案文牍接管、人事盘查、整顿吏治,仅仅在数天时间都办的妥妥帖帖,让张幸也不由的有些佩服。

甚至对于上任知县的莫名死亡,三人绝妙的通过祭祀、分祚等仪式来淡化,防止民间动摇官府威信。

可以说,三人的表现已经是一个合格的知县。

“这位先生,难道是我们三个的表现不堪入眼嘛?”

三人的表现需要得到张幸的认可,才能在期末在沈秀手中拿到甲等。

看张幸面露沉思,三人还以为是自己的表现差强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