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郑同

1977年,冬。

要不是清晨被尿憋醒,郑同绝难想象自己竟穿越了,感受着下半身传来的磅礴力量,他心满意足地提提裤子从公厕钻了出来。

年轻是种什么感受呢?

郑同也答不上来,大抵是迎风尿三丈的快乐吧。

上午七点。

正是准备上班的时间,胡同内叮叮当当上演着人间烟火。

这条破破烂烂两米宽的胡同,距离前门不足三公里,和几十年后的寸土寸金,一点儿也不沾边。

往前没走几步,就到了自家院门外。

郑同细细打量了一眼。

不大的杂院住了十来户人家,到处都是私搭的煤棚和杂货间,偶尔有上班的邻居从身旁路过,热情洋溢地向他打声招呼,郑同也笑眯眯地给予回应。

至于怎么称呼对方......

一时半会他还真没想起来。

老郑家住在前院,占了间正房和两间耳房,居住环境还算宽敞。

刚回耳房躺下,就跑进来个十七八岁的精神小伙,皮肤很粗糙,眼神闪闪透着股非同寻常的精明,身上穿着套蓝色厂服,踩着黑面红底的片儿鞋,看样子是准备去上班。

郑同愣了下,这时精神小伙说话了。

“你就别再拖了,躲得了初一也躲不过十五啊,别人挤破头都想去,你还在犹豫什么。”

“哦,先让我睡会。”

他现在只想安静,顺便捋捋脑袋里纷杂的记忆。

小伙急了,凑到床边用力摇他胳膊,语气还有点不耐烦,“哥,你怎么总是这样,真没时间给你拖延了啊,爸妈都等着急了。”

“谁是你哥?”

郑同没好气地怼了一句。

小伙瞪大双眼,沉默片刻后又开始絮絮叨叨。

郑同被他吵得脑壳疼,干脆从被窝钻出来,也踩着双红底黑面的片儿鞋,坐在床沿边上,烦躁地挠了挠头发。

过了好一阵才回过神。

眼前这精神小伙,可不就是自己那便宜弟弟郑民。

老郑家算得上是普通人家,父亲郑卫国是机关单位小科员,母亲梁秀娟待业在家,而自己初中毕业,目前还是个无业游民。

随着知青陆续返城,四九城的工作岗位也变得愈发紧俏。

当下正值1977年初,为了缓解城市压力,下乡知青的活动,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按照规定,老郑家兄弟俩得有一个下乡才行。

夫妻俩心疼小儿子,在母亲梁秀娟的捣鼓下,郑卫国费尽心思,于是在食品厂给弟弟谋了份装包的工作,因此下乡这个名额,自然而然的就落在了原主头上。

其实,这不是件稀罕事。

原本一家人好好商量,作为哥哥照顾弟弟,也在情理之中,偏偏这三位家庭成员硬是耍了小聪明,把大儿子蒙在鼓里,谎称郑民的工作是通过同学家的关系得来的。

可天底下哪有不透风的墙?

郑卫国给小儿子安排工作这件事,根本瞒不住,大院里流言四起。

本来性格就内向的老大,知道后没吵没闹,对于下乡同样既不表态也不反对,弄的三位家庭成员现在都很紧张。

毕竟京城人好面儿,真要等街道上门来动员。

指定要被邻里看笑话。

想到这些,郑同神色古怪地看了眼小老弟:“今儿几号?”

“初三了都。”

“初三是阳历几号?”

他努力回想着这个日子,但脑子里却没有一点儿概念,便起身去瞅了瞅挂在墙上的日历。

这时候的日历还是那种厚本,每天撕下一张,做工看上去也挺粗糙的。

1977年1月21号。

农历腊月初三,离过年还有二十多天。

咣当——

正盘算着日子呢,房门突然被推开了,郑卫国走了进来。

他四十多岁,高高瘦瘦,气质不和蔼看上去还有点凶,穿着身军绿色大衣,衣服虽然旧但干净整洁。

“起来了?”

“起来了。”

“成天闷在家里也不是个事,没事去街道办转转。”

郑同随口“嗯”一声,回到床头坐下。

郑卫国笑了笑,冲郑民吩咐:“把你妈喊来,咱们讨论下你哥下乡的事。”

这段时间,街坊四邻因为自己给小儿子安排工作,没少在背后议论,自知理亏的郑卫国也没拉下脸主动去提这茬。可时间不等人,过几天知青们就要出发了。

如果再不落实,居委会可真要上门来做动员工作了。

郑同抬起头看他,奇道:“下乡有什么好讨论的?”

“二子去喊你妈。”

老父亲当面,精神小伙底气十足,撒丫子跑出房间,嗷嗷冲院子一声喊:“妈,爸喊你过来呢,我哥醒了。”

“诶,就来...”

外面传来梁秀娟的声音。

郑同诧异的瞥了他一眼,心说你积极个什么劲?

很快梁女士来了。

屋子里,教员挂像的目光深邃悠长,安静地注视着一家四口。

气氛沉默了一阵,还是梁秀娟先开口,语重心长道:“老大,你也毕业了,按理说是也个大人了,对自己的将来有想法没?”

一家三口围成个半弧,跟三司会审一样把郑同圈在中间。

“是啊,你有什么想法可以和咱们说说。”郑卫国也在边上帮腔。

“我想高...”

话刚说一半,郑同紧急刹车,脑子立马清醒,压低声音道:“暂时还没,反正我也不想去知青.......”

“你不去难道让我去?”

郑民突然很激动,他肯定是不愿意去下乡的,于是理直气壮地打断大哥的话:“咱家就你没工作,你不去谁去?”

“你工作怎么来的?”

郑同一眨不眨的盯着他:“爹妈心疼你,背地给你安排工作,你要这样理直气壮的跟我说话,那咱们就好好掰扯掰扯,凭什么厚此薄彼?

难不成,我不是亲生的?”

说完他扭头一看,发现梁女士和老郑的脸色跟吃了苍蝇似的。

可郑同才穿越过来多久啊?

对他们能有什么感情。

如果对方对自己好,他不会吝于表达自己善意,但如果是眼前这样,逆来顺受也不是他的性格。

只不过,火辣辣的现实就摆在眼前,虽然郑民的工作来路不光彩,可却有不去知青的理由。

而自己呢?

难不成去当兵?

这个想法刚在脑子里升起,立马就被郑同否决,今年就要恢复高考了......下乡知青苦一年,当兵没准得苦许多年。

高考还需要原身这个身份,暂时肯定是不能将关系闹僵的。

1977年之前上大学,还是工农兵推荐制,推荐名额少的可怜。

今年高考恢复后,便取消了这个制度,在乡下的知青,只要得到公社同意也能参加,结果570万人参考,最终只录取了27万。

比例看上去虽然挺吓人,但自己未必就没有希望。

先忍着吧。

他叹了口气。

眼见兄弟之间起了争执,梁秀娟连忙准备打圆场,可郑同压根没给她这个机会,率先开口道:

“算了,你们安排吧。”

听见他松口,三个人的脸色瞬间转晴,尴尬气氛也有所缓解。

“哥,那你还不赶快去报名!”郑民嘴很快,一扫脸上的怒容,“现在报名还能捞个表现,要是等到别人来动员,那就丢脸了。”

“你弟弟说的对,先报名吧。”

“主动被动,里面有门道的。”

“老郑,老大要去下乡,咱们得给他准备点东西才行。”

“你看着准备吧!”

三位家庭成员你一言我一语,听得郑同直犯困。

“哈......”

他打了个哈欠。

“行了,我再睡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