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知青们来了

梁文志走后,郑同脸色立时就垮了下来。

以前过的再不如意,那也是夏天吹得起空调,冬天用得上暖气,饿了有饭吃,出门还有共享电动车骑呢。

虽然没钱,但生活条件摆那。

可是现在......

看着眼前的草铺子,以及外面即将黑透的天,他只能默默叹口老气。

钱没了,条件也没了,就剩下那点光辉璀璨看似踮踮脚就能够着的前途了,但这也得建立在吃饱饭的基础上。

所以出去买粮的战友啊,你们到底要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郑同点亮煤油灯,跟望妻石一样站在窑洞门口,左右瞧了半天也没见人影,可肚子咕咕乱叫的声音却愈发变得频繁。

他找来装吃食的小包裹。

还有一个鸡蛋。

三下五除二地剥壳吃完,烧心的饥饿感总算缓解了许多。

躺在自己的铺子上,盯着窑洞在油灯渲染下显得有些发暗的屋顶,郑同翻来覆去的却怎么也睡不着,默默在心底盘算着70块钱能买多少粮食......

70斤粮票能否食物自由?

可转念再想,有钱的躺平才叫咸鱼,没钱的躺平只能是混吃等死。

这点钱和这点粮食才够吃多久啊?

想了好一会,郑同的脑子里却依然没什么头绪。

原因也很简单,现在是1977年初,改革春风还没吹起,计划经济年代想脱离组织去搞钱,简直难如登天。

能不能搞到是一码事,有没有命花才是关键。

投机倒把的罪名一般人可吃不消。

做生意搞钱肯定是行不通了,他思考着自己除了好好学习考大学之外的创收大计,搭在膝盖上的右脚富有节奏的晃动。

乱七八糟毫无章法的念头,一股脑地汹涌而来。

苦思无果。

烦躁的郑同学索性从草铺彻底爬起,把桌上的煤油灯拿到床铺边,随手从墙边的箱子里翻出本书来。

他看了眼书名:

《红旗插上大门岛》,作者孙景瑞。

这一刻,郑同忽然福至心灵,一个大胆的想法蹦在他脑海里——

这玩意,自己能不能搞一手?

郑同上辈子没少看书,脑子里的故事着实不少。

再说了,就算他写书水平不够,那么抄抄经典,致敬一下这个时代,还不行吗?

眼下热闹非凡的大运动刚过去,轰轰烈烈的大时代即将开启,看着就是八十年代了,改革开放虽说如火如荼,但文学的火爆程度也不遑多让。

电视里书店门口摆长龙,彻夜排队去购书的画面。

他还记忆犹新。

只要避免“键党键政”,写书无疑是个赚钱的好门路。

郑同的思绪突然清晰了。

除了考大学,他又找到了另外一个方向。

......

“有,有人吗?”

“郑同学,你在吗?”

夜幕降临时,宋时薇站在窑洞外敲了敲房门。

郑同把书往枕头下一塞,朝门口应了一声,很快她就走了进来。为了避嫌,小姑娘刻意将屋门敞着,冷风呼呼地往窑洞灌。

得亏煤油灯上还有个玻璃罩。

要不然就这风速,什么灯都给它吹熄咯。

想法落地的郑同心情不错,笑眯眯地望着宋时薇低着头走过来,只见她将手里拎着的网兜,递到自己面前:“这是给你的。”

小姑娘额头上沾了点锅灰,眼睛在油灯下闪烁着微弱的光。

郑同瞧着她的样子,又看了看网兜里的馒头,莫名有种‘这闺女长大了’的既视感。

宋时薇见他没有反应,便解释:“路上你把吃的东西都分给我和徐大爷了,自己也没有吃什么,我只有这个,希望你不要嫌弃。”

“你还带馒头了?”

接过网兜,郑同满脸惆怅:“这馒头可不得了,赶了两天的路才到了延安。”

里面有三个白面馒头,他用手摸了一下竟是温的,显然刚从锅里捞出来,又联想到小姑娘额头上的锅灰,郑同瞬间就明白了。

她是用了窑洞里的灶。

倒是个细心的姑娘。

肚子正饿着,郑同也不矫情,拿起一个馒头就咬了一口。

小姑娘蹲在边上看着他吃,或许是觉得这家伙吃香难看,又有点难为情的撇过头,起身在窑洞里打量了一下。

他把油灯重新放回桌上,笑道:“时薇同志,你今年多大来着?”

“19岁!”

“哈?你?19??”

郑同脸上的笑容僵在那里,尬咳一声后,赶紧转移话题。

“对了,你吃没......”

可话还没说完,就听到窑洞外带着号声的风里,陡然响起阵狼嚎的声音。

这把小姑娘吓了一跳,她几乎下意识的就要去关门。

郑同连忙制止:“没事,是人!”

果然,他话音刚落,窑洞门口就响起了说话的声音:“快快快,咱们新来的同志到了!我就说有俩京城过来插队的知青,你们还不信。”

一个年轻小伙窜了进来,很是热情。

他先是跟郑同握手,扭头看见宋时薇时眼睛瞬间一亮,随即撒手朝小姑娘走去,边走边道:“你好你好,初次见面。”

“你好。”宋时薇怯怯的应了声。

这时窑洞门口不知道是谁,忽然又大声喊了一句:“都注意了,咱们这位李东来同志会粘人,今儿握着人供销社女同志的手,甩都甩不开,差点被当成耍流氓抓了。”

“要不咱们也不会这么晚回来。”

宋时薇原本见对方热情伸手,都准备礼貌性握手了,结果明显有被吓到,满脸惊慌的看向郑同。

小碎步往后腿。

李东来的表情有些尴尬,摸了摸鼻子,又扶了扶眼镜,讪讪地缩回手,随后又一把勾住郑同肩膀,一副很是自来熟的模样。

“走!咱们去隔壁屋,为了迎接你们,今晚吃饺子。”

郑同好奇问:“饺子?”

李东来脸色得意:“白菜馅!”

正当此时,刚才揭底的那个男知青也走了进来,看上去要比李东来沉稳许多招,向二人打了声呼后,主动介绍:“你们好,我是陆东阳,这位是李东来。”

“郑同。”

“宋,宋时薇......”

原本冷冷清清的知青点,因为几人的回归忽然变得热闹起来。

女生住的窑洞里也有了动静,刚从外面回来的两个女知青,面带笑容的走了出来。

天色太暗,郑同看不清楚她们的长相,他试探性地喊了一声:“南师姐?”

迎面走来的高挑身影,忽然顿了下。

“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