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三年已逝。踏上声声驼铃的丝路古道,于沧海蓝天下泛着帆樯舟楫,“一带一路”倡议展开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宏大画卷,世界为之瞩目。经过三年多的建设与发展,“一带一路”已从中国倡议上升为国际共识,收获了一批重要的成果。“一带一路”是中国向世界贡献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已经成为各方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途径,获评当前世界上最受欢迎、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

高等教育的重要功能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服务社会。“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向高等教育界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高等教育应该如何回应社会实践、服务社会?可以说,“一带一路”对于深入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高国际化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耦合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

为更好地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审视当前涉外人才培养机制弊端,明晰了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将复合型人才培养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着力方向,力图使学生具有深厚的外语积淀及精专的行业知识技能,使其毕业后能够在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传播、国际旅游、国际教育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国际商学院还通过国别研究,探索教学科研新的路径,优化“一带一路”教学科研资源。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做到教学科研两手抓,实现了科研带动教学、教学服务建设的目的。此外,国际商学院还通过学科整合理顺知识结构体系,创新了“一带一路”人才培养路径。为精准对接与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创新的路径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采用“外语+专业”的培养方案,既解决了人才的语言技能问题,又克服了人才专业知识欠缺的弊端;其二是发展多元化培养方式,通过常规性培养与定制式培养相结合,实现了“一带一路”人才建设的多维度发展;其三是课程体系设置,为完善“一带一路”倡议的智力服务,国际商学院通过顶层设计,以人才的多维适应性为目标,根除了外语课程与各专业课程“两张皮”的弊端,破除了学科之间的条块分割壁垒,实现了课程体系的有机融合。

您现在看到的这本论文集,就是国际商学院的老师们针对“一带一路”倡议,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把上述理念与要求具体化的结果,也是他们思想火花与实践的结晶,凝聚了他们对高等教育回应社会关切、服务社会的深度思考。

由于时间仓促,加上编者学识有限,恐有错漏及不当之处,还请方家批评指正。

编者

201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