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天柱将军等人尚在高声谈笑的时候,前方突如其来的骚动很快便打断了这般氛围。
马蹄声混着尘土席卷而来,传令兵单膝跪地时犹带喘息
“禀天柱将军,有情报,有一支官军正逼近。”
脸色黢黑的刀疤男子,即黑将军,立刻问道:“可有探到敌军规模如何?”
小兵回答:“回禀黑将军,对方人数约七八百,至于领头的将领……”
他瞥了一眼天柱将军,见其神色无异,接着说,“据卑职观察,那将领似乎只有十四五岁,非常年轻。”
黑将军闻言,不禁放声大笑:“哈哈!大哥,看来朝廷真是无人可用,竟派来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大哥稍坐,待我去斩下他的头颅,为兄弟们下酒助兴!”
言罢,他抄起大刀,跃上战马,带领一队人马疾驰而出,众人还未及反应,他已远去。
天柱将军望着二弟的背影,无奈地摇了摇头,对二弟的火爆脾气虽感无奈,但对他的武艺却充满信心。
毕竟,二弟自幼便勇猛过人,十岁便手刃过劫掠乡里的税吏,其凶悍之名在营寨中无人不晓。
他挥了挥手,示意传令小兵退下。
“二哥还是这急性子.....”
麻将军重新给自己和大哥斟满酒盏,细眼中精光闪动:“大哥不妨猜猜,那官军娃娃能在二哥刀下走几个回合?”
听到老八那番话,沉寂的氛围瞬间被打破,四周爆发出一阵阵哄笑。
先前的紧张气氛早已被远处的马蹄声冲刷得一干二净。
觥筹交错间,谁也没注意到前边天际渐起的尘烟里,似乎隐约透着不同寻常的锋锐之气。
-----------------
刘和隐蔽于一处隐秘小坡上,目光紧锁着前方三四里外的叛军大队。
不久,一名斥候悄然接近,指向不远处杂乱无章的营地汇报:“司马,那便是叛军后营,人数约有六七万,但多是妇孺老弱,真正守卫的壮丁不过三千人。”
所谓的后营,实则是一片混乱的民众聚集地,毫无营寨之形,众人如羊群般在草原上自由活动。
守卫的身影更是淹没在茫茫人海之中,难以分辨。
斥候继续说道:“叛军前锋位于前方一公里处,设有大营,六杆大旗中一面书有‘天柱将军’,应是主力所在。周围游动的是年轻力士,难以窥探内部,估摸有两三千人马。”
听完斥候的汇报,刘和心中已大致勾勒出叛军的布局。
掌握情况后,他带着斥候返回大军。
回到营地,刘和迅速组织各部曲,整顿兵器甲胄,等一切准备就绪后,便进行最后的一次动员,
“诸位,敌军中军营帐距前锋仅一里之遥,建功立业就在此刻。谁能斩其将旗,吾必亲自为其请功,可敢与吾一同拼此一战吗?”
“愿随司马杀敌!”
士兵们的回应依旧充满热血。
刘和见状,不再迟疑,提枪跃上马背,高喊:“出发!”
令下,全军整装待发,上马执刀,刘和更是一马当先,带领队伍向敌军前锋疾驰而去。
得益于骏马的助力下,刘和率领的部队迅速逼近了敌军的正面。
或许贼寇们压根没想到官军会发起反攻,因此他们的阵型极其松散,毫无章法。
然而黑压压的人群仍如蝗群般铺满视野,最前排尽是些面黄肌瘦的流民,手中连像样的兵器都没有。
但毕竟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场景,刘和若是说自己心中没有丝毫恐惧,那显然是自欺欺人。
刘和攥紧缰绳的手沁也不由的出冷汗。
但此刻,他身处最前沿,身后紧跟着数百铁骑的嘶吼裹挟着烟尘。
他们早已经被刘和的激情所点燃吱吱冒响,
正嗷嗷叫着向前冲锋,此时想要停下已然不可能。
即便此刻勒马,也必会被后方洪流踏成肉泥,终难逃一死。
这正是古代战场上两军对峙时,即便军士内心再恐惧,也不得不勇往直前的原因。
战场最残酷的法则:冲锋者尚存生机,后退者立毙当场。
唯有向前,或许还能有些许机缘,立下战功,封侯拜将。
古往今来,在这等这等信念的支撑下使得无数英勇男儿在战场上倒下、站起,再倒下,周而复始,无穷无尽。
刘和的心中此刻犹如狂风中的树叶,迟疑、后悔、恐惧等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疯狂涌动。
但身边将士们的怒吼声很快唤醒了他的斗志,他心中的火焰再次熊熊燃烧。
向前!向前!向前!
这便成了他此刻唯一的信念。
贼军那边,起初听到马蹄声还显得有些慌乱,但很快便有守卫开始集结。
然而,刘和的骑兵速度太快,几乎在贼寇守卫还未形成阵型之时,便已冲到了他们面前。
刘和冲锋在前,他的长枪瞬间刺入了一个头戴麻布的贼寇小兵的身体。
那种感觉与他前世的任何经历都截然不同。
尽管心中仍有畏惧,但他手中的长枪还是凭借马匹的冲击之力,顺利地贯穿了那个小兵。
这是他第一次杀人,尽管早已有所准备,但他还是愣神了一下。
瞬息恍惚间,斜里劈来的刀光惊醒了他。
只见一个脸色黢黑、脸上带着刀疤的男子手持大刀,朝他劈来。
他立刻判断出躲避已经来不及,只能左手一提马缰,想要稍微偏一下身子。
同时,右手收枪准备回击。
“司马小心!”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耳边突然响起一声大喝。
一个年轻的士卒瞬间驾马从他身边掠过。
刘和还未及反应,便听到金属碰撞的声音。
原来是那名士卒手挥双鞭,与刀疤大汉扭打在了一起。
一阵冷风掠过后背,刘和瞬间清醒了过来。
经历了生死瞬间的他,眼神变得凌厉起来,一股凶猛之气自他周身散发而出。
“哼!”
刘和冷哼一声,心态的转变让他迅速提起长枪加入了战斗。
他驾马向前,几乎在看到那位救下自己的士卒面容的瞬间,便认出了对方。
这个古铜色肌肤的少年和他手中的双鞭,是刘和在一位黄姓豪族军官手下见过的人。
他看起来不过十八九岁,健壮结实,分食牛肉时也格外卖力。
自从刘和见到他开始,就不止一次地察觉到他的目光始终注视着自己。
因此,刘和对这个人印象极为深刻。
此刻一见到他,刘和立刻就想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