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篇 写作灵感哪里找——六步写作法和思维导图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中、学习中、阅读中和玩耍中,处处都有写作的“源头活水”。

我们身边灵感很多,大家要善于捕捉啊!捕捉到灵感就要及时记录下来,可以记在本子上,写进日记里,也可以拍照、录音或拍视频,然后再听一听、看一看,整理一下。日积月累,你的写作素材就丰富啦,写作时信手拈来,非常轻松。

要多积累有趣的、有意义的、有启发的、美好的素材,这样的素材更加好用,容易写得精彩、动人,而且,还可以灵活运用到不同主题的作品中。

阅读时,也要捕捉灵感、积累素材。此外,你还可以分别站在作者和读者的角度去思考,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读者读了以后会有什么感受或收获,然后,再仿写或用类似的思路或技巧去写,这样你就能领悟更多,提高更快!这可比单纯摘抄好词好句有效多了。因为,一个词要用在恰当的句子中、合适的上下文语境中才能称得上好词。好句子也是一样,要看语境,要看用得恰当不恰当。

下面这四张思维导图,能帮助孩子们找到很多写作素材和灵感。

放寒假啦,我约了几个小朋友到家里来,给他们上第一堂欢乐作文课。我先在白板上画出一张思维导图,然后详细介绍了我专门为他们编的童谣——《六步写作法》。

六步写作法

学好写作并不难,阅读观察记心间。

打开思路分六步,看听闻尝想和触。

首先我要看一看,大小形状和颜色。

然后我来听一听,声响鸣叫和语言。

接下来我闻一闻,清新淡雅香喷喷。

我还要来尝一尝,苦辣酸甜还有咸。

第五步是摸一摸,光滑粗糙冷和热。

最后一步想一想,不明白就问和查。

我一边背童谣,一边夸张地做动作,逗得孩子们咯咯咯直笑。有的孩子站起来,和我一起做动作。孩子们一边念,一边动,记得快、记得牢,高高兴兴地就把核心的意思记住啦。

我提醒孩子们说:“六步写作法很好记——写作的基础是阅读和观察。怎么观察呢?看、听、闻、尝、想和触!不明白就问和查——越是到高年级,问和查就越重要,我们要有积极探究、深入学习的主动性。”孩子们连连点头。我说:“同学们,六步写作法念熟了,要在生活中用起来哦!多阅读和观察,多练笔,遇到新奇的人、事、物,都可以写一写。马上就立春啦,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孩子们大声回答。“那咱们来聊一聊你们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吧!”我提议。

怡霖抢先发言:“春天到了,天气越来越暖和,动物们结束冬眠,小虫啊,小鸟啊,小猫啊,都开心地出来玩耍了。”优优说:“春风一吹,草绿了,树木的枝条上也长出了嫩芽。”佳烁说:“春天花儿都开了,很好看!”“你们说得都很好!如果说得更具体一些就更好了。”我接着问,“佳烁,春天有什么花?哪些花先开呢?”“迎春花先开,然后桃花就开了。”佳烁答道。“真棒!迎春花是什么颜色的呢?像什么?桃花又是什么颜色的呢?你们观察的时候,注意一下看到的细节,写到自己的日记里或者作文里,是不是更丰富啊?”我接着说,“六步写作法里提醒大家‘看、听、闻、尝、想和触’,看就要看‘大小、形状和颜色’,如花草的颜色、形状、大小等,都要仔细观察。另外,想一想花朵看起来像什么,写的时候用比喻等修辞方法,就更生动了。怡霖,迎春花像什么呢?”“迎春花黄黄的,阳光一照,就像金子一样!”怡霖答道。“你这个比喻很有意思——阳光下的迎春花像金子!”我补充道,“是不是像‘碎金子’?”“对,对!”孩子们齐声回答。

“春风、春雨和春雷是春姑娘的三大法宝。春姑娘用它们唤醒了大地,绿了草叶、树叶,点染了各色花蕾。雁回,燕子飞。孩子们,我们写作的时候,可以用这样优美的语言来记录,就能把春天写得更美。小朋友们,春天还有什么其他变化吗?”我接着引导孩子们,孩子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

我把孩子们的观点和课堂讨论的结果画成了下面这张思维导图。我告诉孩子们:“这张图很丰富,我们讨论、打开思路时,就可以像这样画出非常丰富的内容。不过,我们写作时只能选择自己最想写的内容,要有主有次地写,尽量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哦,这样的作品才更吸引人。”

怡霖问:“那么多素材,我们应该怎么选呢?”我回答道:“我建议优先选择下面这样的素材……”我一边说,一边在白板上总结出以下几点:有感觉的、有感情的,带来启发的和特别的素材。我解释道——

 有感觉的:带给你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特别的感受,令你印象深刻,这样的素材容易写好。比如,春天的花香,令你感到特别愉快,那就生动地写下来,让你的读者也闻到这生机勃勃的气息吧。只用“很香”来形容是单薄的,如果写“绽放的玫瑰很香,一丝丝甜蜜的气息直往我鼻子里钻,让我的心儿也甜了”,读者是不是就能闻到啊?你的感觉就能影响读者的感觉了。

 有感情的:有些素材可以引起你情感上的共鸣,让你为之感动,运用这样的素材,就容易打动读者。比如,你看到鸟妈妈捉虫喂它的宝宝,就想起妈妈对你的照顾,带给你感动,那么,把这样的场景写下来,再结合你自己的感受写一写,就很动人。

 带来启发的:写带给你启发的素材,也就有可能带给你的读者启发,作品立意高,也容易升华。比如,你发现今年春天花开得格外早,就问了爸爸妈妈,了解到这很可能与暖冬有关。你还从新闻中了解到,浮冰大量融化、有的北极熊因缺乏栖息地而死去。于是,你想到全球变暖危害很大,我们都应该保护环境。为了解相关情况,你还去查资料,认识到减少碳排放和污染的重要性。于是你梳理了这些线索,写了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作品,这样的作品立意就高,容易带给读者启发。虽然这并不是直接写春天,但却是你在春季用心观察、探索而获得的好素材,很值得写一写。

 特别的素材:新颖、与众不同的素材,写下来就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北方的春天和南方就很不一样。与其千篇一律地写温暖的春风,不如写写北方的春寒料峭,以及对温柔春风的期待。你还可以写,以前春季容易出现沙尘暴,但现在却好了很多,因为植树造林改善了北方的环境,风沙也就少了。你因此想到绿化很重要,决定和爸爸、妈妈一起种下一棵树。这样的素材和与之相关的思考和感受,是不是很特别啊?

我对孩子们说:“阅读是写作的重要基础。听故事,读各种不同主题的好书,慢慢地,你们就能形成良好的语感,自然地学会如何遣词造句、安排篇章结构。”我给孩子们讲了最基本的结构——总分式,然后和他们一起读了两篇总分式结构的作品。

“孩子们,你们今天学得很专注,发言也积极,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很好!现在,咱们就一起到院子里去找春天吧!回家以后,你可以画一张思维导图,为写作文或日记做好准备。别忘了用六步写作法来打开思路、捕捉灵感哦!”

写作技巧工具箱

如何画思维导图呢?按照以下十步,就能轻松画出你自己的思维导图啦。

1.准备好一张空白的纸和一些彩笔,横放这张纸。

2.在纸张中央的位置画一个中心图像,这个中心图像代表了你所要描述的主题,即整幅思维导图的主要内容。可以为中心图像配上简洁的说明文字。

3.由中心图像出发,绘制出由粗到细的线条,这些线条向四周发散,每一条都代表了一个与主题紧密相关的内容。由中心图像发散出的线条是最主要的内容,我们称之为“大纲主干”,通常是3~5条,最多不超过7条,否则不容易驾驭。每条主干用不同颜色绘制。

4.给每一条大纲主干命名。尽量分别给它们配上相应的图像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大脑同时充分调动了左右脑。

5.从每一条主干入手,你可以为你的关联想法和次级想法绘制第二级、第三级分支。这些分支就像树的枝干一样,可以不受拘束地发散开来,你的思维也就有了更开放的空间,更自由。每条分支上的词语反映了该主题或情景的人物、事件、地点、原因、时间或方式,包含了相关的细节。分支的颜色与它从属的主干颜色相同。每条分支上尽量只写一个词语,这有助于抓住重点,也易于记忆。

6.可以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逐一绘制主干和分支。在绘制好以后,也可以“跳跃”地标出更合适的顺序。

7.还可以围绕分支画轮廓线,让思维导图更加清晰明了。

8.可以添加一些空白的分支。你的大脑会产生往里面加点东西的欲望。空白意味着潜力和可能性。

9.尽可能地多使用图形,这能激发创意,也便于记忆,还能增添趣味。有时,一张图的作用比得上一千个字!

10.在分支之间建立相互关联,以突出和增强连接性。

思维导图是非常强大的工具,下面我再介绍一下“口头思维导图”这种方法。这是我想出的方法,将画思维导图转变为口头练习,用起来很便捷。会画思维导图的同学,可以在五分钟之内轻松学会这种高效的方法。我先分享一下口头思维导图的口诀:

双手双脚动起来,拍拍脑袋加比心。

五个主干好把握,分支最多有五个。

边说边动记得牢,说完就写效率高。

口语换成书面语,准确精练难忘记。

加上修辞更生动,善用成语和警句。

我们先在胸口比比心,边说边想我们的主题,比如“我是时间的小主人”。然后我们拍拍脑袋想一想,关于这个主题,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们把手掌放在头上,分别动一动五根手指,每动一根手指,就把最重要的那个方面的每个分支都想一想、说一说,比如,“认识时间”“感受时间”。

然后我们伸左胳膊,再动动五根手指,把第二重要的主干和分支想一想、说一说。接下来伸右胳膊,动动右手的五根手指,把第三个方面想一想、说一说。如果还有第四条主干,我们再动动左腿,跺跺左脚,把每个脚指头都动一动,想一想、说一说这个主干和相应的分支。如果还有主干,就要用到右腿和右脚啦。我们做口头思维导图的时候,一定不要超过五个主干,否则可记不过来啦。

多做口头练习,能节省很多时间。我们在做口头练习时,要尽量把口语转换成书面语言,力求精练。另外,别忘了用修辞方法,让语言更生动、形象。如果能多用上合适的成语,引用相关的诗词,就更好啦。

如果说出了“口头思维导图”,找到很多灵感,还想把最有价值的内容写一写、画一画,那也很好。下面这张思维导图就是关于“我是时间的小主人”的,大家可以参考。

上完关于时间的一堂欢乐作文课后,怀宇做了自己的口头思维导图练习,还在此基础上,很快写出一篇作品。这篇作品语言通顺,条理清晰,观点独特,对一个刚上二年级不久的孩子来说,已经非常优秀啦!口头思维导图还真是挺好用呢。

我是时间的小主人

陈怀宇 二年级

很多小朋友都认为时间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就能看见时间:从钟表、手机、iPad还有我家的照片墙。照片上的我越来越大,我都长成大小伙子了!我还能闻到时间。妈妈的厨房里飘出了煳味,就说明烧食物的时间太长了。我还能听到时间。只要房间里特别安静的话,我就能听到秒针咔咔的声音。你看,时间完全可以被我们感受到。

一个转折,写出了自己如何看到无形的时间。“照片上的我越来越大,我都长成大小伙子了。”这句话体现出自己对时间的感知,也有着满满的自豪感!

与首句相呼应。

我们应该合理地利用时间,比如说,如果能快快地做完作业,就能痛痛快快地玩啦。我知道有很多提高时间使用效率的办法——写作业时要专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事;还有,作业写累了可以听一下科学讲座再继续写,不同任务交替进行。

这里的破折号表示解释和说明。怀宇在初稿中用的是“比如说”,但就与前面重复了,修改一下更好。破折号的用途很多,还可以表示拖长声音、转折等,同学们可以多练习使用。

时间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地利用时间。

总结得挺好,简洁、清楚。

怡霖也在口头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写了一篇作品。在她笔下,时间是个讨厌的家伙,但它似乎有魔法。她很想搞清楚时间的奥秘呢!

神奇的时间

阎怡霖 二年级

时间真是个讨厌的家伙!我刚玩儿了一小会儿,它就告诉妈妈我该回家了。真扫兴!“再玩儿五分钟吧,就五分钟!”我央求道。“五分钟?你的五分钟和我的可不一样!”妈妈笑了。

哦,是的,玩儿的时候,妈妈的五分钟比我的五分钟短了很多,时间在快跑!可是为什么写作业的时候,时间又过得这么慢呢?当我期待着下一个节日和下一个生日的时候,当我等着快递叔叔送来我的玩具的时候,时间简直就像个老爷爷,慢吞吞地挪动着脚步,让我心急火燎。

我还听妈妈说,时间并不是绝对的。当宇航员叔叔飞到太空去,过一段时间再回来时,他竟然会比他的双胞胎弟弟看起来年轻呢!时间难道有魔法吗?我真想搞清楚时间的奥秘呀!

下面这张思维导图是我画的,与时间管理有关,供大家参考。画思维导图时,用一些与关键词相关的小卡通元素,能让创作过程更有趣,也更容易激发出创造性。如果时间紧张,可以用一些现成的小贴画来装饰思维导图,效果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