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诸葛氏
- 季汉教父,我教刘备谋万里江山
- Ktv的章鱼
- 2072字
- 2025-05-11 07:36:05
青州,北海国,都昌县。
王融一边打听着平原国那边的战况,一边接见了从泰山郡北上的新刺史诸葛玄。
府衙里。
诸葛玄唏嘘不已。
从太守到刺史,他没花多长时间,也没有做出多么漂亮的政绩。
反正就是当着当着,一下子就升官了。
这得益于他是徐州琅琊人的身份照顾,得益于王融的一手提携。
“玄谢过卫尉提携栽培.....”
“说这些作甚呢?”
王融摆摆手,表示都是自家人,他极力照顾汇聚在琅琊王氏身边的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个体。
但凡是愿意拧成一团,合舟共济的,王融都欢迎、都栽培、都提携。
哪怕是一条看门的土狗,只要看门给力,王融都能给它弄一身官皮。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玄听说子瑜亦在卫尉府上效力?”
诸葛玄追问一声。
王融笑道:“正是,难道子瑜没有给你写信吗?”
信是肯定写了的,诸葛玄亲口承认了,他只是一时间不敢相信。
“家兄亡故后,玄一度以为琅琊诸葛氏就此落幕,哪料...”
那时候,诸葛玄都要去外地寻找机会了。
族旺留原籍,家贫走四方。
没有了当太守的哥哥守护和发展诸葛氏,诸葛玄什么都做不了。
他只能外出。
哪料诸葛氏被王融又硬生生给抬了起来。
“这不是好起来了吗?”
王融点头。
他并不是毫无私心地要提携栽培诸葛玄,目的有很多。
其中就包括立场作秀和打着诸葛瑾、诸葛亮两兄弟的主意。
诸葛玄是琅琊人,王融需要立起一个人设,一个愿意罩着琅琊人、为琅琊人奔走的带头大哥人设。
所以他利用自己的手段扶持诸葛氏。
“全赖卫尉。”
诸葛玄拱手。
“青州这个地方,不比徐州,不比泰山郡,家父当年在这里当刺史,也碰了一鼻子灰。”
王融解释。
不过好在王仁在青州奠定了一些基础,再加上王融这段时间在北海国所做的一切,青州人基本上都卖王融面子。
毕竟父子两人都在做利好于众人之事,那就值得拥戴。
“早年,家父在青州得势,即将退下来的时候,要把融安排到青州出仕,融拒绝了。”
“不是青州待不了,也不是融看不上青州,而是融自有打算。”
王融那时候一边用着琅琊王氏的家产训练水师,一边吸附徐州各江各河的漕运人员,组建情报网,实在无暇分心北上青州。
“如今,这偌大个青州,便交由你来督管了。”
刺史不是州牧,没有军事权,类似于后世的巡察组,在监管和人事调动方面有一定的权力。
如果比兵权的话,太守比刺史权力大多了。
可要是有得选,这个年代大多数人都选刺史,刺史更进一步,就要当京官了。
当然,穿越客肯定选太守,那是实权的封疆大吏,有另立山头的基础。
“卫尉但请放心。”
诸葛玄慨然点头。
第二天,王融把青州北海国、东莱郡、齐国、乐安郡等地方的门阀望族代表都请进都昌城中。
表面上是为诸葛玄接风洗尘,实际上是让大家都认认脸,联络培养一下感情。
对于徐州朝廷任命诸葛玄当青州刺史,青州本地人没有排斥。
刺史、州牧等职务,不是青州人该觊觎的存在。
相反,更低的太守、国相、县令才是他们追逐的职务。
在青州范围内,北海人可以当东莱太守。
在北海国范围内,都昌县人士可以当剧县的县令。
“往后还请诸葛使君多多照拂了。”
“这是哪里话?玄还望青州子弟多多配合呢!”
宴席上,觥筹交错,欢声阵阵。
刘备沉默寡言。
王融突然询问刘备:“融听说公祐亦是青州北海籍贯?”
孙乾就是北海人,被大儒郑玄推荐出仕,效力于徐州牧陶谦。
“先生,公祐的的确确是北海子弟。”
刘备回应道。
“琅琊相要退下来了,你问问公祐有没有想法?”
王融说当今琅琊国的国相萧建年纪大了,已经到了告老还乡的时候。
大概还有小半年的时间,现在需要朝廷安排新的琅琊相接班。
眼下,孙乾作为刘备麾下的幕僚和心腹,也在军中,只是没有参与此次宴席。
“这?”
刘备一愣,孙乾对于王融颇有意见,王融还能请封他为琅琊相?
“去吧,叫人把他喊来,融亲自问问。”
王融再道。
刘备点头应允,片刻之后,北海人孙乾出现在宴席上。
“孙乾拜见卫尉。”
抵达现场的孙乾并不是很乐意。
王融开门见山,表示要找人举荐孙乾为琅琊相。
“公祐觉得如何?”
轰!
孙乾大脑一片空白。
以前,孙乾跟随陶谦的时候,陶谦战败于曹操之手,徐州九成以上的士人都没有支持和搭救陶谦。
这让孙乾对徐州士人心生怨念。
如今,他所记恨的徐州士人,竟然要举荐他为琅琊相?
“卫尉,你?”
孙乾一度以为自己听错了。
“公祐是觉得琅琊相这官太小,还是觉得自己难以胜任呢?”
王融问道。
孙乾下意识摇头,说道:“乾此前对卫尉颇有言词,亦多有得罪,卫尉......”
话被打断,王融说道:“公祐耿直释然,融有什么好记恨的呢?”
他还是那句话,问孙乾要不要当琅琊相?
刘备先一步上前,为孙乾说话。
“公祐只是一时激动,难以言语,备替公祐谢过先生。”
以孙乾的能力,还是能够勉强当一当国相的。
刘备清楚,孙乾能被王融看中,得益于对方的北海人身份。
朝廷太需要在青州竖立威望、建立人心了。
单单让是仪当泰山郡守还不够,还需要让孙乾出任琅琊相。
如此一来,青州其他郡国的门阀望族见到北海国子弟捡了这么多好处,也会一一效仿,效力于徐州朝廷。
“愿,乾愿为朝廷驱使。”
孙乾反应过来后,拱手领命。
王融满意点头。
谁记恨他,谁歌颂他,王融都不在意,只要双方的利益立场是一致的就行。
力往一处使,众人拾柴火焰高,何愁大业不成呢?
孙乾出任琅琊相的事确认下来的同时。
平原国那边又传来袁谭和田楷之间分出胜负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