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经书

王皇后温和地一笑:“李美人所言在理,冯采女、曲采女,坐吧。”

两人谢恩后落座。

冯采女和曲采女的位分最低,位置在最末尾,靠近门边。

自一入殿,冯采女的目光就不可控制地落在元夕身上,指甲掐入手心,几乎快咬碎银牙。

元夕!

她果然是存了攀龙附凤的心思!

早知如此,她就不该留这贱婢一命,否则怎么会让她爬到自己头上来了。

冯采女只觉如芒刺背,仿佛大家都在看自己的笑话。

若非她实在没有理由不来请安,冯采女今日都不想出门的。

【最后面来的两个,谁是冯采女,谁是曲采女啊?】

【为什么那葱倩色宫装的女子总是盯着皇贵妃看?】

【葱倩色衣服的就是冯采女了。】

【难怪后宫之中人人都想往上爬,曲采女和冯采女身上就只有几只银钗发簪,看起来好朴素无华。】

【人靠衣装马靠鞍啊,位分低的只能得些次品首饰。】

【就算精心打扮打扮一下,还是被人轻而易举比了下去。】

【别说皇帝了,就算是我都很难将目光放在她们两人身上。】

【附议。】

【还是江妃好看。】

【我觉得李美人更胜一筹。】

【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

元夕在心中默念了一遍这句诗,目光轻转,看向李美人。

李美人的肌肤白皙细腻,如同她在紫宸宫见过的羊脂玉摆件,颈项修长而柔美,杏眼灵动娇憨,压下许多飞扬跋扈而引人不喜的姿态,倒越发显得妍姝动人了。

在李美人视线察觉前,元夕不动声色收回了视线。

王皇后的声音,拉回所有嫔妃的思绪,众人皆目光看向王皇后。

“太后久病不愈,本宫这心中亦是难受,只恨不能以身相替……”

下方,李美人垂着头翻了个白眼。

皇后这老妇,就算要装模作样,好歹挤两滴泪吧?

她不知道自己的演技十分拙劣吗?

如此愚钝无能之人,也能身居凤位,当真是命好。

李美人恨恨地想着。

有嫔妃安慰道:“太后娘娘凤体有恙,我等亦是忧惧,只是还望皇后娘娘保重自身,切勿忧伤过度,以免损伤了凤体,后宫之中无人主持。”

王皇后被劝了一会儿,收起忧容。

“本宫念及诸位妹妹心中,必然也是对太后凤体抱恙一事忧思如焚,辗转难安,故而想着与诸位妹妹们一起,为太后娘娘抄经祈福。”

王皇后身边的宫女捧着经书,分别送到各位嫔妃手上。

分到元夕头上的经书数量稍多,晚春和长夏两个人才堪堪抱住。

【……还以为开早会就是聊聊天呢,没想到还要领一堆书回去抄。】

【王皇后自己要表孝心,怎么让别人给她抄经书?】

【她自己肯定也要做做样子抄写几卷啊。】

【不管别的嫔妃抄多少,最后贤良孝顺的名声还不是落在王皇后一人头上。】

【最烦这种人了,明明是大家一起做的事情,功劳却被她一人独占。】

【我就想知道,后宫嫔妃抄了经书献上去,太后会看吗?】

【那么多部经书谁愿意看啊,又不是什么灵丹妙药,看了过后,病就能好起来了?】

【一直不理解抄经书祈福的想法。】

【牛马就别替人家主子操心了。】

【人家回到宫里后,就让底下的丫鬟帮忙抄了,说不准太后压根就不看呢。】

弹幕上有些戾气言语,元夕垂了垂眼睑,不表声色。

江妃面上浅浅带笑,没有任何不悦的情绪。

她一直都有练字静心的习惯,抄写几本经书而已,就当练字了。

王皇后又叮嘱了众人几句,提醒大家要在初一去向太后娘娘请安之前,把抄好的经书送到凤仪宫来。

“今日并无其他事了,想来诸位妹妹也坐累了,那就都散了吧。”

众人起身,向王皇后告退。

很快,凤仪宫冷清下来,王皇后面上的笑意也淡去,声音里带了一丝酸意,“俞嬷嬷,你瞧那新晋的昭美人,可堪绝色?”

俞嬷嬷知晓王皇后又钻牛角尖了,叹息道:“娘娘,你贵为皇后,尊贵无比,何苦与一个美人计较呢?”

王皇后心有不甘,“若只是普通美人也就罢了,可陛下待她尤为不同,还为她亲拟了封号‘昭’字。”

“她是昭如日星璀璨,那本宫呢?”

王皇后抬手抚摸自己的脸颊,自怜自艾道:“后宫嫔妃美得各有千秋,丰润艳丽的景淑妃,素雅如兰的江妃,桃李之貌的李美人,个个都是美人,怎偏生本宫生了一副中人之姿,毫不出众。”

俞嬷嬷劝慰道:“娘娘,美貌固然重要,可景淑妃、江妃,又或者那李美人、昭美人,容貌再出众又能如何?”

“每届的选秀之中,总会再出那么一两位容貌超俗的秀女,江妃之貌可被掩埋,唯独娘娘您的地位超脱永固,是旁人无论如何也越不过去的。”

“别说陛下只是给了她一个美人位分,就算她能位列九嫔之一,更甚者做了贵妃,不照样要居于娘娘之下吗?”

“娘娘应该高兴,陛下只是封了一个毫无身份背景的小宫女,而不是那沈家大姑娘。”

王皇后兴致怏怏地点了点头。

比起元夕,她自然是更不喜沈明双的。

若沈明双入了宫,身后有沈太后撑腰,她这个皇后还能保留多少尊荣?

俞嬷嬷见她听进去了,又温声细语道:“那昭美人看起来是个本分的,性子温软淡泊,与江妃有几分相似,至少这样的人不会恃宠而骄,娘娘何必与她置气,反倒伤了自己的身子。”

“如今后宫之中,未有嫔妃有孕,娘娘当下最紧要的是,抓紧机会早早怀上龙胎,若是上天垂怜,保佑娘娘一举得男,诞下皇子,便是既占嫡又占长,贵不可言了。”

王皇后抚摸上自己平坦的小腹,眉宇间有些忧色,“可我朝皇室长子,似乎都是早夭之命,就连太后娘娘的大皇子……”

后面的话湮没在风烛影中,归于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