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白骨征兵

此时的洛阳南市,空气中弥漫着腐烂菜叶与焦糊铁器混杂的浊气。正午的日头毒辣辣晒在青石板路上,蒸腾起的热浪扭曲了远处“忠义报国“石碑上的鎏金大字。御史崔器站在阴凉处,绯色圆领袍上的孔雀补子被汗水浸出深色痕迹,玉带扣上嵌着的猫眼石随着他手指的敲击忽明忽暗。

“动作麻利些!“他甩开鎏金檀木柄的团扇,扇面上“忠勤体国“四个御赐大字在阳光下刺目。三十余名披甲卫兵冲入人群,铁链哗啦作响的声音惊飞了屋檐下的麻雀。

铁匠张二刚把通红的铁胚浸入水槽,白雾腾起的刹那,四个卫兵破门而入。淬火的水溅在他赤铜色的胸膛上,与背后尚未愈合的火印伤口混成钻心的疼——那是三日前拒交“南诏征饷“烙下的印记。

“张氏铁铺征丁一人!“为首的卫兵扯下门楣悬着的桃木辟邪符,符纸背面赫然盖着鲜红的兵部印。张二抄起铁钳横扫,火星在阴暗的铺子里炸开:“我爹六十岁还在打铁养家,你们连瘸子都不放过?“

铁链套上脖颈的瞬间,他看见墙角竹筐里给女儿打的银铃铛。前日小丫头还趴在膝头撒娇:“阿爹打的铃铛比西市胡商卖的还亮!“此刻那抹银光被卫兵的牛皮靴碾进污泥,如同他背上新烙的“丁“字般刺眼。

崔器用丝帕捂住口鼻,嫌恶地避开路边粪溺。他腰间蹀躞带挂着七枚金鱼符,碰撞声里混着妇孺的哀嚎。突然,一个披头散发的妇人扑到跟前,怀中草鞋掉出一只虎头布偶。

“大人开恩!我儿上月才被征去修运河...“妇人枯瘦的手指抓住他的袍角,崔器抬脚踹去时,发现她腕上系着褪色的五彩丝——那是端午赐福的百索,此刻却像条垂死的蛇。

“拖走!“他瞥见远处茶摊上几个太学生正往这边张望,立即挺直腰板高声道:“圣人为保尔等平安远征南诏,刁民岂敢抗命!“话音未落,老妇突然暴起撞向石碑,颅骨碎裂的闷响惊落了牌坊上栖着的乌鸦。

南市布告栏前,卖炊饼的王五缩着脖子念征丁榜文:“斩南诏金矿三千斤...“他油污的袖口擦过“斩“字,未干的墨迹在“金“字上晕开血般的红。旁边丝绸铺的胡姬掀起帷帽薄纱,琥珀色瞳孔映出榜文角落的蝇头小楷——那分明是去岁陇右旱灾的赈灾令。

“让开!“两个卫兵架着书生模样的青年撞翻蒸笼,滚烫的炊饼粘在青年襕衫的鹌鹑补子上。王五蹲身去捡,却见青年靴底沾着片残破纸页,隐约露出“瘴疠十死八九“的字样。他刚要细看,卫兵的铁枪已抵住喉头:“再看剜你眼珠子!“

张二被铁链拽着穿过绸缎街时,满街的蜀锦苏绣晃得人睁不开眼。他忽然瞥见“崔记绸庄“的幌子——半月前这家的马车轧死西郊老农,还是他带着乡邻去衙门讨说法。柜台后的崔家管事正拨着算盘,金戒指在阳光下一闪,像极了女儿丢失的银铃铛。

“狗官!“他猛地挣开锁链扑向绸庄,背上的火印崩裂渗血。卫兵的横刀劈碎一匹越罗的刹那,二楼珠帘后飞出个鎏金香炉,正砸中他额角。最后的意识里,他听见崔器冷笑:“正好拿这暴民首级充个南诏敌酋。“

暮色降临时,南市青石板缝里渗着的血已变成褐色。卖卜的瞎子摸索着收起卦幡,幡角扫过“忠义报国“石碑上的裂痕。白日里撞死的老妇被草席卷着扔在乱葬岗,她紧攥的草鞋里掉出半块硬饼,引来野狗争食。

崔器在暮鼓声中清点囚车,突然发现少了一人。正要发怒,亲信凑近耳语:“刚抓了个偷换名册的仓曹参军...“他抚摸着玉带扣,想起晨间杨国忠府上送来的密信:“补足三千丁额,赐尔陇右良田。“

当最后一辆囚车消失在朱雀大街,茶摊老板颤抖着从灶底扒出片带血的纸——那书生被拖走前塞进的“征丁实记“。月光照见开头几行:“天宝X年X月丙午,洛阳强征丁壮二千七百四十一人,实发往南诏者不足八百...“

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混着不知谁家幼童的哭喊:“阿爹回来——“夜风吹过空荡荡的南市,带着铁锈味的血腥气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