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汉帜倾颓

辰时的朝阳刺破成都宫阙的飞檐,两名信使在青石阶前撞个正着。魏延的信使甲胄裂了三道口子,露出内衬的汉中麻布;杨仪的信使袍袖沾满斜谷红土,怀中军报的漆印已半脱落。

“臣奉魏将军命,弹劾杨仪矫诏谋逆!“

“臣奉杨长史命,告发魏延焚道叛国!“

刘禅稳坐殿上,目光扫过两份军报:一份盖着陈旧的虎符印,另一份印泥尚带潮气。“二卿鞍马劳顿,且往偏殿用些茶汤。“他笑着摆手,请使者暂且退下,待殿门合拢后,笑意倏然凝固。

董允、蒋琬二人自屏风后转出,董允道:“魏延军报称杨仪克扣粮草,杨仪反指魏延私调防务。然则...“他忽然按住地图,“两份军报皆未提及司马懿动向。“

“休昭之意是?“

“此非外战吃紧,实乃我军中兄弟阋墙。“

蒋琬双手抱拳,“臣请率三千轻骑,五日可达前线斡旋。“

刘禅的指尖在龙纹椅扶手上轻叩:“准奏。然则...“他望向殿外连绵秋雨,“魏、杨皆为先帝旧臣,朕实不想看见血光。“

蒋琬躬身:“臣明白,但就怕事急...“

“朕只要十万将士归蜀。“刘禅突然起身,佩玉禁步叮当乱响,“余者,卿可临机专断。“

殿角铜壶滴漏声里,蒋琬的皂靴已踏过三道门槛,宫门外早有亲兵备好快马。

晨雾裹着血腥味,魏延的披风卷过焦黑的栈道残骸。八百亲兵列成八门金锁阵,盾牌上的“汉”字被烟灰染得模糊。他的长槊插在阵眼处,槊杆上刻着建兴八年的战痕。

魏延自以为烧了栈道可以高枕无忧,却不想被杨仪抄小路包抄。

“将军,杨仪大军已将我军包围!”斥候的甲胄上凝着霜。

魏延一脚踹翻烧焦的粮车,粟米混着火星四溅:“竖子敢来,便让他看看何谓武侯兵法!”他拔出佩剑削断箭囊系带,箭矢散落一地——每支箭杆都刻着“汉”字凹纹。

阵前突然扬起黄尘,杨仪的纛旗在雾中若隐若现。传令兵嘶吼着“讨伐逆贼”,声浪撞上山壁,惊起寒鸦蔽天。

王平的前锋撞上盾阵时,铁蹄踏碎了满地箭矢。他忽然勒马:“这阵型...是丞相改良的八门金锁!”

“正是!”魏延的狂笑穿透战鼓,“王叔至,可识得生门在何处?”

杨仪的马车停在半山,手指抠进车辕:“放火箭!烧了他们的盾牌!”

“不可!”姜维按剑阻拦,“那些盾牌是汉中武库最后存货。”

火把在传令兵手中明灭不定,山风卷着魏延的吼声:“杨威公!你烧得起粮草,可烧得起大汉江山?”

马岱的铁骑从侧翼切入时,魏延的圆阵已收缩三圈。他的亲兵赵直用断刀挑起战旗:“将军!西南角缺口!”

“那是生门!”魏延劈翻两名敌骑,“放他们进来!”

马岱的兜鍪被长槊挑飞,突然暴喝:“文长!此时归降可保...”

“保你祖宗!”魏延的槊尖刺穿马鞍,战马嘶鸣着将他甩向崖边。亲兵的血溅在“汉”字旗上,他反手将旗杆插进岩缝:“蜀汉儿郎!可敢随某再冲一阵?”

残存的四百士卒齐吼,声浪震落山石。杨仪在车上看见那面血旗,突然夺过鼓槌:“斩魏延者,赏千金!”

一个时辰后。

魏延的甲胄嵌满箭矢,像只垂死的刺猬。他的断槊撑在尸堆上,望着溃散的杨仪部曲大笑:“十万大军,不过土鸡瓦犬!”

此时马岱已从后方接近魏延。

“动手!”杨仪的嘶吼从山顶传来。

魏延怒吼:“谁敢杀我!”

声音未落,便被马岱砍下首级。

可怜魏延一世忠心,落得如此下场。

清点战场时,军法官的笔尖在竹简上颤抖:“魏延部箭矢二千七百支,皆带'汉'字;杨仪部箭矢四千三百支,新制无纹。”

王平踢开脚边断刀:“这些兵器...都是汉中武库的旧制。”

姜维蹲身拾起半片盾牌,背面焦痕中隐约可见“建兴九年造”。山风卷来杨仪的冷笑:“逆贼已诛,还不速清战场!”

费祎的马车碾过染血军旗时,忽然掀帘:“那面断旗...带回成都。”

蒋琬的轻骑抵达时,只看到崖边插着的半截槊杆。

“公琰来的正好,某已将反贼魏延诛杀,正待向圣上复命。”杨仪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蒋琬回望战场,低声道:“...魏将军战死了。”

随后挺身至杨仪面前,说道:“杨长史劳苦功高,请随我回成都。”

魏军军帐内,司马懿披发踞坐,密报帛书摊在面前。“好个魏文长!“喉间突然滚出笑声,“诸葛孔明养虎为患,倒替大魏除了心腹大患!“

司马师急趋案前:“蜀军自断臂膀,正宜发兵。“

“痴儿!“司马懿侧目狼顾,“建安五年官渡战后,若非袁氏兄弟内斗,曹公焉能轻取北方?以退为进,亦可制胜。“

“更何况,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司马懿起身道,“灭蜀,现在还不是时候。”

数日后后洛阳朝会,曹睿听使者宣读奏章:“诸葛亮病死,蜀人内乱,魏延被枭首...“

曹睿击掌大笑,“西边无忧亦!”

魏郎中鱼豢著《魏略》时,亦记录了此事。

《魏略》:诸葛亮病,谓延等云:“我之死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来也。”令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延遂匿之,行至褒口,乃发丧。亮长史杨仪宿与延不和,见延摄行军事,惧为所害,乃张言延欲举众北附,遂率其众攻延。延本无此心,不战军走,追而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