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禹,名叫文命。禹的父亲是鲧,鲧的父亲是帝颛顼,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的父亲是黄帝。禹,是黄帝的玄孙,帝颛顼的孙子。禹的曾祖父昌意和父亲鲧都没有能够登上帝位,只是做臣子。
在帝尧的时候,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地包围了大山,淹没了丘陵,老百姓为此非常忧虑。尧寻找能够治理洪水的人,群臣和四方诸侯之长都说鲧可以。尧说:“鲧这个人违背命令,败坏同族的声誉,不能用。”四方诸侯之长说:“比较起来没有比鲧更贤能的了,希望陛下让他试一试。”于是尧听从了四方诸侯之长的意见,任用鲧治水。过了九年,洪水仍然泛滥不止,治水没有取得成效。
这时帝尧又在寻求贤能的人,找到了舜。舜被举用后,代行天子的政务,到各地去巡视。他在巡视中看到鲧治水没有成效,就把鲧流放到羽山,鲧死在了那里。天下人都认为舜对鲧的惩处是正确的。于是舜举荐了鲧的儿子禹,让他继续完成鲧治水的事业。
尧去世后,帝舜问四方诸侯之长说:“有谁能够光大尧帝的事业,可以让他担任官职呢?”大家都说:“伯禹担任司空,能够光大尧帝的事业。”舜说:“嗯,好!”就命令禹:“你去平定水土,一定要努力做好这件事。”禹跪拜叩头,推让给契、后稷、皋陶。舜说:“你还是去办理你的公事吧。”
禹为人敏捷勤奋;他的品德不违背正道,他的仁爱让人感到亲切,他的言语值得信赖;他的声音就像音律一样标准,他的举止就像尺度一样规范,他的所作所为都很得体;他勤勉不倦,庄重肃穆,堪称人们的楷模。
于是禹就和益、后稷接受了舜帝的命令,命令诸侯和百姓发动民众来平治土地,他在山上树立标志,确定那些高山大河的位置。
禹为父亲鲧治水没有成功而被诛杀感到痛心,于是他劳苦身体,费尽心思,在外治水十三年,经过自己家门口都不敢进去。他生活节俭,把丰盛的祭品献给鬼神。他居住的宫室简陋,把大量的费用用于兴修水利。他在陆地上行走就乘车,在水中行走就乘船,在泥沼中行走就乘木橇,在山路上行走就穿上带铁齿的鞋。他左手拿着准和绳,右手拿着规和矩,装载着测四时定方向的仪器,开发了九州土地,疏通了九条河道,修治了九个大湖,测量了九座大山。
他让益把稻种分给民众,让他们在地势低洼潮湿的地方种植。他命令后稷给予那些难以得到食物的民众粮食。粮食少的地方,就从粮食多的地方调剂过来补给,使各诸侯国之间的粮食供应均衡。禹一边行进,一边考察各地的物产情况,规定了应该向天子交纳的贡赋,还考虑到了各地山川的交通便利。
大禹治水从冀州开始,这冀州啊,先搞定壶口,又整治梁山和岐山,太原修治好了,一直到岳阳。覃怀这地方工程完工,又干到衡漳。这儿的土是白花花的沃土。赋税等级那是最高档里还带点小波动,田地质量中等偏中。常水、卫水顺顺当当,大陆泽也整治到位。鸟夷族穿着皮草。沿着右边碣石,就能进入大海。嘿,感觉冀州这地儿就是治水的“样板间”,先搞出个范例来。
济水和黄河之间是沇州,九条河都疏通了,雷夏泽成了大湖,雍水、沮水会合流入,种桑树的地方能养蚕啦,老百姓终于能从高坡搬到平地住。这儿土是黑黝黝的肥土,草长得茂盛,树木高大。田地质量中下等,赋税嘛,一开始没啥产出,干了十三年才跟其他地方差不多。贡品有漆和丝,还有精美的丝织品。从济水、漯水乘船,就能通到黄河。沇州就像是治水的“潜力股”,前期困难重重,后来慢慢崛起。
东边大海到泰山之间是青州,堣夷族地区治理得差不多,潍水、淄水也疏通了。土是白色的肥土,海边大片盐碱地。田地质量中上等,赋税等级中等偏上。贡品有盐和细葛布,还有各种海货,泰山山谷里的丝、麻、铅、松、奇异石头,莱夷族那地方可以放牧,还有精美的柞蚕丝。从汶水乘船,能通到济水。青州这地儿,就像个“物产小超市”,啥好东西都有。
泰山到淮河之间是徐州,淮河、沂水治理好了,蒙山、羽山能种庄稼了。大野泽成了蓄水湖,东原地区地势平坦。土是红色的黏质肥土,草木繁茂。田地质量上等偏中,赋税等级中等。贡品有五色土,羽山山谷的长尾野鸡,峄山南面的孤桐树,泗水边上的浮磬石,淮夷族的珍珠和鱼,还有黑色细绸和白绢。从淮河、泗水乘船,能通到黄河。徐州感觉就是个“宝藏之地”,啥宝贝都往出冒。
淮河和大海之间是扬州,彭蠡泽成了大湖,是大雁过冬的地儿。三条江流入大海,震泽安定下来。到处都是翠竹。草长得茂盛,树长得高大,土是黏糊糊的泥巴。田地质量下下等,赋税等级下上,还带点杂七杂八的。贡品有金、银、铜,美玉、宝石、翠竹,象牙、皮革、羽毛、旄牛尾,岛上的人穿着草编衣服,还有带花纹的贝锦,包装好的橘子、柚子按命令进贡。顺着长江、大海,通到淮河、泗水。扬州这地儿,就像个“温柔水乡”,虽然田不咋地,但宝贝不少。
荆山到衡山南面是荆州,长江、汉水奔腾流向大海。九条江水分流恰当,沱水、涔水疏通了,云土泽、梦泽治理好了。土是黏糊糊的泥巴。田地质量下中等,赋税等级上等。贡品有羽毛、旄牛尾、象牙、皮革,金、银、铜,椿木、柘木、桧木、柏木,粗磨石、细磨石、石箭头、丹砂,还有美竹、楛木,三个诸侯国进贡有名的特产,用匣子装着的菁茅,还有黑色、浅红色的丝织品和珍珠串,九江进献大龟。从长江、沱水、涔水、汉水乘船,再改走陆路到雒水,然后到南河。荆州就像个“神秘宝库”,藏着好多好东西。
接着再看,荆山和黄河之间就是豫州啦!这里的伊水、雒水、瀍水、涧水,都顺利流入黄河,荥播泽也变成了大湖。还疏通了荷泽,让明都泽周边受益。豫州的土啊,下层是肥沃的黑土。论田地质量,能排个中上等,不过赋税有点复杂,上中两个等级都有。这里的贡品有漆、丝、细葛布、苎麻,竹筐里装着纤细的丝绵,还有打磨磬石的工具,得按命令进贡。从雒水乘船,就能直达黄河,交通还算方便,感觉豫州就是个有田有货的“富足之地”,小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再瞧瞧西边,华山南麓到黑水之间是梁州。汶山、嶓冢山能种庄稼了,沱水、涔水也被疏通,蔡山、蒙山治理得服服帖帖,和夷族那片也有了治理成效。这儿的土是青黑色的。田地质量下上等,赋税等级下中等,还有些细分的情况。梁州的贡品可不少,有美玉、铁、银、刚铁、石箭头、磬石,还有熊、罴、狐、狸这些动物皮毛,以及加工好的兽皮。从西倾山顺着桓水来进贡,先从潜水乘船,再上岸陆行一段,到沔水,然后进渭水,最后横渡黄河。梁州就像个“宝藏山区”,虽然地势复杂,但产出的宝贝可真不少,就是送贡品的路有点折腾。
黑水和黄河西岸之间是雍州,弱水被疏导向西流去,泾水汇入了渭水的弯曲处。漆水、沮水改道流入了洛水,沣水也与它们汇合了。荆山、岐山治理好了,顺着终南山、敦物山一直到鸟鼠山。平原和低湿之地都治理得不错,一直到都野泽。三危山治理好了,三苗也都安居乐业。雍州的土是黄色的沃土,这田地质量那可是最上等的,不过赋税却只是中等偏下。贡品有美玉、美石、珠子。从积石山乘船出发,到龙门山西河,然后在渭水弯曲处集合。昆仑、析支、渠搜这些地方的人进贡兽皮,西方各族都安定有序。雍州感觉就像个“低调奢华”的地方,田好但税不高,还有好东西进贡。
再看大禹的“大工程”,他治理了九座山。从汧山、岐山一直到荆山,越过黄河;壶口山、雷首山到太岳山;砥柱山、析城山到王屋山;太行山、常山到碣石山,一直延伸到大海;西倾山、朱圉山、鸟鼠山到太华山;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到负尾山;从嶓冢山开始治理,一直到荆山;内方山到大别山;汶山南面到衡山,经过九江,到敷浅原。这一座座山治理下来,就像给大地梳理了一遍“头发”,让它们都乖乖听话。
接着是治理九条河。弱水一直疏导到合黎山,下游流入沙漠。疏导黑水,到三危山,流入南海。从积石山开始疏导黄河,到龙门山,再向南到华阴,向东到砥柱山,又向东到盟津,向东经过雒水入河口,到大山,向北经过降水,到大陆泽,再向北分成九条河道,又汇合为逆河,流入大海。从嶓冢山开始疏导漾水,向东流是汉水,再向东是沧浪水,经过三澨,到大别山,向南流入长江,向东汇成彭蠡泽,向东是北江,流入大海。从汶山开始疏导长江,向东分出沱江,又向东到醴水,经过九江,到东陵,向东斜行北流与彭蠡泽汇合,向东是中江,流入大海。疏导沇水,向东是济水,流入黄河,溢出成为荥泽,向东流出陶丘北面,又向东到荷泽,又向东北与汶水汇合,又向东北流入大海。从桐柏山开始疏导淮河,向东与泗水、沂水汇合,向东流入大海。从鸟鼠同穴山开始疏导渭水,向东与沣水汇合,又向东北到泾水,向东经过漆水、沮水,流入黄河。从熊耳山开始疏导洛水,向东北与涧水、瀍水汇合,又向东与伊水汇合,向东北流入黄河。这治水的过程就像给大地的血管做了一次“大手术”,让水流都顺畅起来。
这下九州统一啦,四方之地都能住人了,九座山都开辟通行了,九条河都清除了水患,九处湖泽也都筑堤防洪了,四海之内进贡的道路畅通无阻。六府的物资都治理得很好,土地质量也评定出来了,谨慎地确定了各地的财赋,都按照土地的上、中、下三等来确定赋税。在中原地区赐给土地和姓氏,说:“要把敬修德行放在首位,不要违背我的行事准则。”感觉大禹这一番操作下来,就像给天下做了一次全面的“大整顿”,让一切都井井有条啦。
大禹规定,天子国都以外五百里的区域是甸服。离国都最近的一百里内要缴纳连秆带穗的整捆庄稼;二百里内的要缴纳禾穗;三百里内的要缴纳去掉了秸芒的穗;四百里内的要缴纳粟谷;五百里内的要缴纳舂好的米。甸服以外五百里的区域是侯服。离甸服最近的一百里是卿大夫的采邑;二百里内是男爵小国;三百里内是诸侯的封地。侯服以外五百里的区域是绥服。其中三百里内要推行文化教育,二百里内要加强武力保卫。绥服以外五百里的区域是要服。其中三百里内要实行和平相处的政策,二百里内要遵守刑罚制度。要服以外五百里的区域是荒服。其中三百里内是尚未开化的蛮人居住,二百里内是流放犯人的地方。这划分区域就像给天下“画格子”,每个格子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规矩。
东边到大海,西边到沙漠,北方和南方都到了尽头,大禹的声威教化遍布四海。于是舜帝赐给大禹一块黑色的玉圭,宣告天下治水成功。这下天下太平,治理得井井有条啦。
皋陶担任法官来治理民众。有一次,舜帝上朝,禹、伯夷、皋陶在舜帝面前一起讨论。皋陶说出他的想法:“要使道德诚信,谋划英明,辅臣和谐。”
禹说:“对呀,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皋陶说:“嘿!要谨慎修养自身,思考长远,厚待亲族,让贤明的人都来辅佐,要想影响远方的人,首先要从自身做起。”
禹听了拜谢,说:“说得太对了。”皋陶又说:“哎呀!关键在于了解人,还要让百姓安居乐业。”禹说:“唉!要是都能做到这些,那连舜帝也会觉得难啊。能了解人就是明智,就能任人唯贤;能让百姓安乐就是有仁爱之心,百姓就会怀念他。能做到了解人又能让百姓安乐,还担心什么驩兜,还流放什么有苗,还害怕什么花言巧语、伪善的小人呢?”
皋陶说:“对呀,而且人的行为有九种品德,说起一个人也要看他有没有这些品德。”接着就说:“开始做事的时候,要宽宏大量又能恭敬谨慎,性情温和又能自立自强,老实善良又能办事周到,治理有方又能严肃认真,柔顺驯服又能刚毅果断,正直不阿又能温和宽厚,简易质朴又能行事廉洁,刚正不阿又能务实,坚强有力又能合乎道义。彰显这些常行的美德,就大吉大利啦。每天能表现出三种美德,早晚恭敬努力,就能保有家族。每天严格奉行六种美德,就能辅佐天子保有封国。要是能广泛接受并普遍施行这九种美德,让有才能的人都在官位上,所有官吏都会严肃谨慎。不要让那些奸邪、淫乱、阴谋诡计的人得逞。不是合适的人占据官位,这就是扰乱上天的安排。上天要惩罚有罪的人,五种刑罚有五种用途。我这些话能行得通吗?”
禹说:“你说的这些完全可以实行并取得成效。”皋陶说:“我也没什么特别的见识,就是想着能帮助治国之道罢了。”
舜帝对禹说:“你也说说你的想法。”禹拜谢说:“哎呀,我能说什么呢!我就是想着每天努力不懈。”皋陶追问禹:“什么叫努力不懈呢?”禹说:“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淹没了丘陵,百姓都被洪水困扰。我在陆地上就乘车,在水上就乘船,在泥地里就乘橇,在山上就穿带齿的鞋,翻山时还砍树开辟道路。我和益给百姓分发稻种,让他们在水害后有粮食吃。又开通九条河道让洪水流入大海,疏通田间小沟让水流入大河。我和稷给百姓难以得到的食物。粮食不够时,就调配有余的地方来补充不足的地方,还让百姓迁移。这样百姓才安定下来,天下万国才得以治理。”皋陶说:“对呀,这些做得真好。”感觉他们这一番讨论,就像在开“治国经验分享会”,大家各抒己见,为了天下的太平努力呢。
禹对舜帝说:“哎呀,陛下!您在位要谨慎,举止要安稳。多辅助推行德政,这样天下就会大力响应。要保持清明的心意来接受上天的旨意,上天就会重重地降福给您。”舜帝感叹道:“唉,大臣们啊,大臣们啊!你们就是我的左膀右臂、耳朵眼睛。我想帮助百姓,你们要辅佐我。我想参照古人的服饰图像,用日月星辰等图案做成不同等级的礼服,你们要把这事办好。我想听听六律、五声、八音,用来考察治乱,传达政令,你们要审听。我要是有过失,你们要匡正辅助我。可别当面奉承我,背后又指责我。要敬重左右辅佐的大臣。那些进谗言的奸邪小人,只要您的恩德真正施行,他们就会被清除干净。”禹说:“对呀。陛下如果不能及时地分辨善恶,好坏不分,那就无法成就功业。”感觉他俩就像在互相提醒,一个叮嘱要施德政,一个强调要辨善恶,真是“好搭档”。
舜帝说:“可别像丹朱那样傲慢,只喜欢怠惰游乐,在没有水的地方行船,在家里成群地荒淫作乐,因此他的后代断绝了。我可不能像他那样。”
禹说:“我娶了涂山氏的女儿,婚后第四天就离家治水,生下儿子启我也没顾得上抚养,所以才能完成治水大业。辅佐您划分了五服,达到五千里的范围,每个州安排了十二师的兵力,疆土向外扩展到大海,每个地方都设立了长官,各自都有治水的功劳。只有三苗凶顽,没有功绩,陛下可要多考虑啊。”
舜帝说:“推行我的德政,也靠你按照次序去努力啊。”这两人一个拿反面例子提醒自己,一个汇报工作还提建议,配合得相当默契。
皋陶十分敬重禹的品德,就命令百姓都以禹为榜样。要是有人不照做,就用刑罚来惩治。这样舜帝的德政就更加显扬光大了。
这时夔演奏起乐曲,祖先的神灵都来享受祭祀,诸侯们互相礼让,鸟兽都飞舞起来,《箫韶》乐曲演奏了九遍,凤凰飞来,百兽都跳起舞,百官们都和谐融洽。
舜帝因此作了一首歌,唱道:“遵循上天的命令,要抓住时机,小心谨慎。”接着又唱道:“大臣们快乐啊,君王振奋啊,各项事业兴旺啊!”皋陶跪拜磕头,高声说道:“要牢记啊,大家要兴起各种事业,谨慎地对待法令,要恭敬啊!”然后又唱道:“君王英明啊,大臣贤良啊,各种事情都安康啊!”又唱道:“君王琐碎无大略啊,大臣懈怠啊,万事都会荒废啊!”舜帝拜谢说:“对呀,大家都要恭敬地去做啊!”这下感觉整个场面就像一场盛大的“德政音乐会”,大家在音乐中歌颂着德政,充满了和谐的氛围。
后来舜帝向上天推荐禹作为继承人。过了十七年,舜帝逝世。守孝三年结束后,禹为了避让舜帝的儿子商均,到阳城隐居。但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而来朝拜禹。于是禹就登上了天子之位,面向南方接受天下人的朝拜,国号为夏后,姓氏是姒氏。这禹从治水功臣一步步登上天子之位,真是“励志传奇”啊!
禹做了天子后,提拔了皋陶并推荐他,还打算把国政交给他,可皋陶却去世了。于是禹把皋陶的后代封在了英、六等地,有的在许地。后来又提拔了伯益,让他处理政务。
过了十年,禹到东方去巡视,到了会稽就去世了。他把天下传给了伯益。守丧三年结束后,伯益让位给禹的儿子启,自己到箕山的南面隐居起来。禹的儿子启很贤能,天下人都属意于他。等禹去世后,虽然把天下传给了伯益,但伯益辅佐禹的时间不长,天下人还不太信服他。所以诸侯们都离开伯益而去朝拜启,说:“我们的君主是禹的儿子啊。”于是启就登上了天子之位。
夏后帝启,是禹的儿子,他的母亲是涂山氏的女儿。
有扈氏不服启的统治,启就去讨伐他,在甘这个地方大战一场。开战前,启作了《甘誓》,召集六卿来申明命令。启说:“唉!各位将领,我向你们发誓:有扈氏轻慢五行,废弃三正,上天要灭绝他的命。现在我要奉行上天的惩罚。左边的士兵不努力攻杀左边的敌人,右边的士兵不努力攻杀右边的敌人,就是不听从命令。驾车的人不能胜任驾车的任务,也是不听从命令。服从命令的,在祖庙前受赏;不服从命令的,在社坛前受罚,我还要把你们的家属抓来罚作奴隶。”于是就灭掉了有扈氏。这下天下都来朝拜启了。启这一番战前动员,还挺有气势,成功震慑住敌人,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夏后帝启去世后,他的儿子太康即位。太康失去了国家,他的五个弟弟在洛水湾等待,作了《五子之歌》。
太康去世后,他的弟弟中康即位,这就是帝中康。帝中康在位时,掌管天文历法的羲氏、和氏沉湎于酒,荒废了天时,扰乱了历法。胤去征伐他们,作了《胤征》。
中康去世后,他的儿子相即位。帝相去世后,他的儿子少康即位。帝少康去世后,他的儿子予即位。帝予去世后,他的儿子槐即位。帝槐去世后,他的儿子芒即位。帝芒去世后,他的儿子泄即位。帝泄去世后,他的儿子不降即位。帝不降去世后,他的弟弟扃即位。帝扃去世后,他的儿子廑即位。帝廑去世后,立帝不降的儿子孔甲,这就是帝孔甲。
帝孔甲即位后,喜好求神弄鬼,行为淫乱。夏后氏的德政衰败,诸侯们纷纷背叛。上天降下两条龙,一雄一雌,孔甲不会饲养,又找不到豢龙氏。陶唐氏衰败后,他的后代有个叫刘累的,向豢龙氏学习养龙,来侍奉孔甲。孔甲赐给他姓御龙氏,让他接管豕韦氏的封地。其中一条雌龙死了,刘累把它做成肉羹给孔甲吃。孔甲派人再去要龙,刘累害怕就逃走了。孔甲这一作,不仅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还把龙给养死了,真是“不靠谱”。
孔甲去世后,他的儿子皋即位。帝皋去世后,他的儿子发即位。帝发去世后,他的儿子履癸即位,这就是桀。
帝桀在位时,从孔甲以来诸侯就大多背叛了夏朝,桀不致力于德政,用武力伤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桀就把汤召来囚禁在夏台,不久又放了他。
汤修养德行,诸侯都归附汤,汤于是率兵去讨伐夏桀。桀逃到鸣条,就被放逐而死。桀对人说:“我后悔没在夏台杀了汤,才落到这个地步。”汤于是登上天子之位,取代夏朝统治天下。汤封了夏朝的后代,到周朝时封在杞地。桀这就是自己“作”没了江山,还怪自己当初没杀汤,真是不知反省。
太史公说:禹是姒姓,他的后代分封,用封国作姓氏,所以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襃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孔子校正了夏朝的历法,学者们大多传习《夏小正》这本书。从虞、夏时代起,贡赋制度就完备了。有人说禹在江南会合诸侯,计算功劳时去世,就葬在那里,把那个地方命名为会稽。会稽,就是会计的意思。这太史公的总结,就像给夏朝的历史做了个“小档案”,把各种信息都梳理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