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的祖先,出自靺鞨氏。靺鞨原本称作勿吉,勿吉所在之地,是古代肃慎的地域。北魏时期,勿吉有七个部落,分别是粟末部、伯咄部、安车骨部、拂涅部、号室部、黑水部、白山部。隋朝时称为靺鞨,这七个部落依然存在。唐朝初期,有黑水靺鞨和粟末靺鞨,其余五个部落则没有相关记载了。粟末靺鞨起初依附于高丽,姓大氏。李绩(即徐世绩)攻破高丽后,粟末靺鞨退保东牟山。后来建立了渤海国,称了王,传承了十多代。渤海国拥有文字、礼乐、官府以及各种制度,还设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黑水靺鞨居住在肃慎故地,东边濒临大海,南边与高丽接壤,也曾依附于高丽。他们曾经出动十五万兵力帮助高丽抵御唐太宗的军队,在安市被击败。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黑水靺鞨前来朝拜,唐朝设置了黑水府,任命其部落首领为都督、刺史,并设置长史进行监督。赐予都督姓李,名献诚,兼任黑水经略使。后来渤海国逐渐强盛,黑水靺鞨便被其役使并归属,从此向唐朝的朝贡也断绝了。五代时期,契丹夺取了渤海国的全部土地,黑水靺鞨就附属于契丹。其中居住在南部且被契丹登记入籍的,称为熟女直;居住在北部且未被契丹登记入籍的,称为生女直。生女直的地域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也叫黑龙江,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白山黑水”。
金国的始祖名叫函普,起初从高丽前来,当时他已经六十多岁了。他的兄长阿古乃喜好佛教,留在高丽不肯一同前来,还说:“后世子孙必定有能够相聚的,我不能离开这里。”只有函普与弟弟保活里一起前来。始祖函普居住在完颜部仆干水的岸边,保活里则居住在耶懒。后来胡十门率领曷苏馆归附太祖,他自称其祖先兄弟三人分别离开,自认为是阿古乃的后代。石土门、迪古乃,则是保活里的后裔。等到太祖在边境击败辽兵,俘获了耶律谢十,便派梁福、斡答刺去招抚渤海人,传达说:“女直、渤海原本就是同一家。”大概因为他们最初都属于勿吉的七个部落。始祖函普来到完颜部后,居住了很久。完颜部的人曾经杀了其他部族的人,因此两族结下仇怨,相互争斗无法和解。完颜部的人对始祖函普说:“如果你能为我们部里化解这个仇怨,让两族不再相互残杀,我们部里有个贤能的女子,六十岁了还未出嫁,就把她许配给你,而且你也能成为我们同部的人。”始祖函普说:“好。”于是亲自前往对方部族劝说道:“杀了一个人却让争斗无法停歇,这样损伤会更多。哪比得上只诛杀最先挑起祸乱的那一个人,我们部里拿出财物来赔偿给你们,这样就可以不再争斗,而且你们还能获得利益。”结怨的一方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双方立下约定说:“凡是有杀伤人的情况,就征取他家里人口一名、马十对、母牛十头、黄金六两,交给被杀伤的人家,这样就两方面和解,不得私自争斗。”对方说:“一定谨遵约定。”女直的风俗中,杀人要赔偿马牛三十头,就是从这时开始的。赔偿按约定备齐之后,完颜部的众人都信服了始祖函普,还向他致谢送上一头青牛,并且答应把六十岁的女子嫁给他。始祖函普便以青牛作为聘礼将女子娶了过来,并且得到了她的财产。后来他们生下两个儿子,长子叫乌鲁,次子叫斡鲁,还有一个女儿叫注思板,从此始祖函普一家就成为了完颜部的人。天会十四年(公元1136年),追谥函普为景元皇帝,庙号始祖。皇统四年(公元1144年),称他的陵墓为光陵。皇统五年(公元1145年),增加谥号为始祖懿宪景元皇帝。
始祖函普的儿子德帝,名叫乌鲁。天会十四年(公元1136年),追谥为德皇帝。皇统四年(公元1144年),称他的陵墓为熙陵。皇统五年(公元1145年),增加谥号为渊穆玄德皇帝。
德帝乌鲁的儿子安帝,名叫跋海。天会十四年(公元1136年),追谥为安皇帝。皇统四年(公元1144年),称他的陵墓为建陵。皇统五年(公元1145年),增加谥号为和靖庆安皇帝。
安帝跋海的儿子献祖,名叫绥可。黑水地区旧有的习俗是没有房屋,靠着山水挖个坑,在上面架上木梁,再覆盖上土,夏天就出去跟着水草而居,冬天则进入坑中居住,迁徙没有固定的地方。献祖绥可于是迁徙到海古水居住,开始耕种开垦、种植庄稼,还开始修筑房屋,有了房屋的规制,人们把他居住的地方叫做纳葛里。纳葛里,在汉语中就是居室的意思。从这以后,他们就定居在安出虎水的旁边了。天会十四年(公元1136年),追谥为定昭皇帝,庙号献祖。皇统四年(公元1144年),称他的陵墓为辉陵。皇统五年(公元1145年),增加谥号为献祖纯烈定昭皇帝。
献祖绥可的儿子昭祖,名叫石鲁,性格刚毅质朴正直。生女直没有文字契约,也没有什么约束规范,难以管理控制。昭祖石鲁想要逐渐建立一些法规教令,他的父辈们以及部里的人都不高兴,甚至想要把他活埋。昭祖已经被抓住了,他的叔父谢里忽得知部众要杀昭祖,就说:“这是我兄长的儿子,是个贤人,一定能够继承家业,安定并管理好部众,这些人怎么能就想把他活埋了呢!”赶忙前往,张弓搭箭射向众人,抓住昭祖的那些人都吓得散开逃走了,昭祖这才得以免遭杀害。昭祖逐渐用法规教令来治理部落,部落也渐渐强大起来。辽国任命他为惕隐。然而其他部落仍然按照旧有的习俗,不肯采用这些法规教令。昭祖便炫耀武力,一直到达青岭、白山一带,顺从的就安抚他们,不顺从的就进行讨伐,进入到苏滨、耶懒等地,所到之处都取得了胜利,回来时经过仆燕水。仆燕,在汉语里是恶疮的意思。昭祖厌恶这个地名,尽管已经疲惫不堪,还是不肯在此停留。走到姑里甸时,他生病了。到了夜晚,就在村舍里休息。有盗贼来了,昭祖于是半夜起身赶路,到逼剌纪村才停下来。这天晚上,昭祖去世了。众人载着他的灵柩继续前行,在路上遇到了盗贼,盗贼把灵柩抢走了。部众追赶盗贼并与之交战,又夺回了灵柩。加古部人蒲虎又来袭击,快要追上的时候,蒲虎问路上的人说:“石鲁的灵柩离这儿有多远了?”那个人说:“已经很远了,追不上了。”蒲虎于是停止了追击。这样,昭祖的灵柩才得以被送回去安葬。生女直的风俗,到昭祖的时候才逐渐采用法规教令,百姓也比较听从了,只是还没有文字,没有官府,也不知道岁月的晦朔变化,所以他们寿命的长短也无法考证了。天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追谥为成襄皇帝,庙号昭祖。皇统四年(公元1144年),称他的陵墓为安陵。皇统五年(公元1145年),增加谥号为昭祖武惠成襄皇帝。
昭祖石鲁的儿子景祖,名叫乌古乃。辽太平元年(公元1021年)辛酉岁出生。从始祖到景祖,已经传了六代了。景祖逐渐使各个部落役属于自己,从白山、耶悔、统门、耶懒、土骨论这些部落,一直到五国的首领,都听从他的命令。当时,辽国边境有百姓逃过来归附。等到辽国派兵迁徙铁勒、乌惹的百姓时,铁勒、乌惹很多人都不肯迁徙,也逃过来归附景祖。辽国派曷鲁林牙率兵来索要逃亡的百姓。景祖担心辽兵深入境内,会完全了解山川道路的险易情况,或许会对自己的部落图谋不轨,就用计阻止他们说:“军队如果深入,各个部落必定会受到惊扰,可能会发生意外变故,那些逃亡的民户也不可能找到,这不是好办法。”曷鲁认为他说得对,于是停止进军,景祖就与曷鲁一起亲自去索要逃亡的百姓。这时,周边的部落虽然逐渐顺从,但孩懒水乌林答部的石显仍然抗拒不服。景祖攻打他,没有成功。景祖就把计策告诉了辽国君主,辽国君主派使者去责备石显。石显于是派他的儿子婆诸刊入朝,辽国君主厚加赏赐后把他遣送回去。后来石显与婆诸刊在春天辽国君主狩猎时入朝拜见。辽国君主就把石显留在了边境地区,而让婆诸刊回到自己的部落。这其实是景祖的计谋。不久之后,五国蒲聂部节度使拔乙门背叛辽国,通往捕捉海东青的道路被阻断(鹰路不通)。辽国人准备讨伐他,先派同干来告知景祖旨意。景祖说:“可以用计智取。如果动用兵力,他将会逃到险要之地据守,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平定的。”辽国人听从了他的建议。大概景祖始终害怕辽兵进入自己的境内,所以把这件事当作自己的功劳。于是景祖表面上与拔乙门交好,还把妻子儿女作为人质,趁机袭击并擒获了拔乙门,献给辽国君主。辽国君主在寝殿召见了景祖,设宴款待并给予了额外的赏赐,任命他为生女直部族节度使。辽国人称节度使为太师,金人称都太师就是从这时开始的。辽国君主准备刻印赐给景祖,景祖不肯被辽国登记入籍,推辞说:“请等以后再说吧。”辽国君主始终想把印赐给他,又派使者前来。景祖暗中让部里的人扬言说:“主公如果接受印信并被登记入籍,部里的人一定会杀了他!”用这个理由来拒绝,辽国使者于是回去了。景祖成为节度使后,有了属官,一些法纪纲常也逐渐建立起来了。生女直原本没有铁,邻国有来卖甲胄的,景祖就拿出全部的财物用高价与他们进行贸易,也让兄弟族人都去购买。得到的铁多了以后,就用来修整弓箭,准备器械,军事力量逐渐增强,前前后后愿意归附的人也越来越多。斡泯水蒲察部、泰神忒保水完颜部、统门水温迪痕部、神隐水完颜部,都相继前来归附。
景祖为人宽容仁恕,很能容人,一生都不轻易表现出喜悦或愤怒。他把财物分享给别人,和人分吃食物、赠送衣物,毫无吝惜之意。别人如果冒犯了他,他也不放在心上。早些时候,有叛逃离去的人,景祖派人去劝说诱导他们回来。叛逃者说:“你们的首领,是活罗。活罗,我都能抓住,我怎么能屈服于活罗呢!”活罗,在汉语里是慈乌的意思。北方有这种鸟,形状像大鸡,善于啄东西,看到马、牛、骆驼脊背间有疮口,就会去啄食疮口处的肉,马、牛往往就会死掉,如果饿了找不到食物,即使是砂石它也会吃。景祖嗜好喝酒、喜好女色,酒量和食量都超过常人,当时的人就叫他活罗,所以那些叛逃者就用这个来讥讽他,但景祖也不把这当回事。后来讥讽他的人力量耗尽前来投降,景祖还厚加赏赐,然后送他们回去。曷懒水一带有率众来投降的人,景祖就记录下他们来投降的时间、姓名,然后就让他们回去,使他们恢复原来的生活。人们因此更加信服他。辽咸雍八年(公元1072年),五国没撚部的谢野勃堇背叛辽国,通往捕捉海东青的鹰路被阻断。景祖前去讨伐他,谢野前来抵御。景祖身披厚重的铠甲,率领部众奋力作战。谢野的军队战败,逃到拔里迈泊。当时正值十月,冰忽然融化,谢野无法指挥军队,部众全都溃散逃走,景祖于是班师回朝。在途中遇到逃亡的人,他们凭借险要地势进行拦截,景祖的军队日夜抵抗作战,等回到部落时已经疲惫不堪。景祖立即前往拜见辽国边将达鲁骨,陈述自己击败谢野的功劳。走到来流水时,还没见到达鲁骨,景祖就疾病发作,回到家后就去世了,享年五十四岁。天会十四年(公元1136年),追谥为惠桓皇帝,庙号景祖。皇统四年(公元1144年),称他的陵墓为定陵。皇统五年(公元1145年),增加谥号为景祖英烈惠桓皇帝。
景祖的第二子承袭节度使职位,就是世祖,名叫劾里钵。生女直的习俗,儿子长大后就会分居。景祖有九个儿子,元配唐括氏生下劾者,其次是世祖,接着是劾孙,然后是肃宗,最后是穆宗。到了该分居的时候,景祖说:“劾者性格柔和,可以管理家务。劾里钵有度量、有见识,什么事情做不成呢。劾孙也是个和善的人。”于是就让劾者和世祖住在一起,劾孙和肃宗住在一起。景祖去世后,世祖继承了他的职位。世祖去世后,肃宗继承。肃宗去世后,穆宗继承。穆宗又把位置传给世祖的儿子,一直到太祖,最终登上了皇位。世祖于辽重熙八年(公元1039年)己卯岁出生。辽咸雍十年(公元1074年),承袭节度使一职。景祖的异母弟弟跋黑有谋反的心思,世祖担心他发动变故,就格外用心地对待他,不让他带兵,只让他担任部落首领。跋黑于是引诱桓赧、散达、乌春、窝谋罕发动叛乱,还离间各个部落,使他们对世祖怀有二心。世祖还是想要安抚他们,这些事在跋黑、桓赧等人的传记中有记载。世祖曾经购买加古部铁匠乌不屯的九十副铠甲,乌春想借此挑起战争,世祖就把铠甲还给了他,这件事在《乌春传》中有记载。部落中流传着这样的话:“想要活下去就归附跋黑,想要死就归附劾里钵、颇剌淑。”世祖听说后,心中起疑。但没有办法查明情况,于是就假装整理行装,做出要去某个地方的样子,暗中派人散布消息说:“敌人来了!”部落中的人听到后都不知道是真是假,有的跑到跋黑家里躲避,有的跑到世祖家里躲避,世祖就这样完全了解了兄弟部属之间谁拥护谁反对的情况。
过了几年,乌春前来进攻,世祖进行抵御。当时已经是十月中旬,大雨接连下了几天几夜,地面上全是冰凌,乌春的军队无法前进。不久后乌春后悔地说:“这是天意啊!”于是就带兵离开了。乌春住在阿里矮村滓不乃的家里,还派兵把他的弟弟胜昆围困在胡不村。乌春的军队撤退后,胜昆抓住了他的哥哥滓不乃,请求在世祖面前将其处死,并且请求赦免滓不乃妻儿的死罪。世祖答应了。桓赧、散达也起兵反叛,世祖派肃宗去抵御。在这个时候,乌春的军队在北面,桓赧的军队在南面,他们的势力非常强大。世祖告诫肃宗说:“可以讲和就和他们讲和,否则就和他们决战!”肃宗战败。恰逢乌春因为长时间下雨而撤兵,世祖就率领一支侧翼军队渡过舍很水,经过贴割水,抄了桓赧、散达的家。第二天,大雾弥漫,天色昏暗,军队迷失了道路,走到婆多吐水时才发觉。于是回到舍很水和贴割水之间,登上高坡远望,看到有六个骑兵前来,世祖大声呼喊,冲过去攻击他们。世祖射死一人,活捉五人,审问之后,才知道他们是卜灰、撒骨出使来帮助桓赧、散达的。世祖到达桓赧、散达居住的地方,烧毁他们的房屋,杀死一百多人,旧将主保也死在这场战斗中。等世祖回来,和肃宗会合时,肃宗的军队又战败了。世祖责备肃宗作战失利的情况。然后派人去议和,桓赧、散达说:“把你们盈歌的大赤马、辞不失的紫骝马给我们,我们就议和。”这两匹马都是女直的名马,世祖没有答应。
桓赧、散达召集各个部落的人,大举进攻,路过裴满部时,因为裴满部归附世祖,就放火烧了裴满部。蒲察部的沙祇勃堇、胡补答勃堇派阿喜来报告危难情况,世祖让他们假装顺从桓赧、散达来保全自己,还说:“如果打仗就用旗鼓来区分敌我。”世祖前去抵御桓赧的军队,即将出发时,有人来报告说:“跋黑在他爱妾的父亲家里吃饭,被肉噎死了!”于是世祖派肃宗向辽国求援,然后率领部众出发。世祖派辞不失去征调海姑兄弟的军队,不久后才知道海姑兄弟已经背叛,归附了桓赧。世祖想一并收服他们的部众,就直接前往海姑那里。侦察的人报告说:“敌人已经到了。”即将开战,世祖告诫辞不失说:“你先在脱豁改原布阵,等我三次扬旗,三次击鼓,就扔掉旗帜和敌人决战。生死就在今日,性命不足为惜!”世祖让裴满胡喜牵着大紫骝马作为备用马,骑马奔赴战场。当时桓赧、散达势力强盛,世祖军队中的军吏还没开战就害怕了,都呆立在那里,面无人色。世祖却像平常一样镇定从容,也没有责备的话,只是让士卒脱下铠甲稍微休息一下,用水洗脸,调和蒨水让他们喝。过了一会儿,世祖训话激励他们,军队的士气又振作起来。于是世祖避开众人,单独拉着穆宗的手,私下对他说:“今天这场战斗,如果胜利了那就罢了,万一失败,我肯定活不了。你现在给马披好甲远远地观战,不要参与战事。如果我死了,你不要收我的尸骨,也不要顾念亲戚,赶快骑马跑去告诉你哥哥颇剌淑,去辽国登记入籍,接受印信,向辽国请求援兵来报这个仇!”说完,世祖袒露衣袖,不穿铠甲,用长袍下摆护住前后心,把弓放入弓袋,提着剑,三次扬旗,三次击鼓,扔掉旗帜和敌人展开搏斗,亲自充当先锋,冲入敌阵,众人跟随着他。辞不失从后面奋力攻击,把敌人打得大败。世祖乘胜追击,从阿不弯一直追到北隘甸,敌人死得像倒伏的麻秆一样,破多吐水都被染成了红色,敌人丢弃的车甲、马牛等军用物资全都被缴获。世祖说:“今天能取得这样的胜利,没有上天的帮助是做不到的,也可以知足了。即使放他们逃走,战败军队的士气,一辈子都振作不起来了。”于是率领军队返回。世祖查看战斗的地方,军队冲锋奔驰踏出一条大路,宽达三十陇。世祖亲手杀死九人,尸体层层堆积,人们都觉得很惊异。桓赧、散达从此无法再聚集兵力,不久之后,各自带着他们的部属前来投降,这一年是辽大安七年(公元1091年)。
起初,桓赧兄弟发动叛乱时,朮鲁部的卜灰、蒲察部的撒骨出帮助他们。到了这个时候,世祖招抚他们,他们不肯讲和。卜灰的党羽石鲁于是杀了卜灰前来投降。撒骨出追击逃亡的人,路旁有人暗中射箭,射中他的嘴,他就死了。从此旧部全都归附了世祖。景祖的时候,斡勒部人杯乃前来归附,到了这时,他有了别的心思。恰逢他家失火,杯乃就诬陷是欢部放的火,世祖按照约定让他赔偿。杯乃心里不安,于是联合乌春、窝谋罕起兵反叛。世祖派肃宗和他们交战,打败了他们,抓获了杯乃,世祖把杯乃献给了辽国。腊醅、麻产侵扰掠夺在野外居住的女直人,抢夺来流水一带的牧马。世祖前去攻打他们,身上四处受伤,过了很久才痊愈。腊醅等人又抢夺穆宗的牧马,还和各个部落相互勾结。世祖再次讨伐他们,腊醅等人假装投降,世祖于是回师。腊醅得到姑里甸的一百一十七名士兵,占据暮棱水据险而守,石显的儿子婆诸刊也在其中。世祖包围并攻克了他们,把姑里甸的士兵全部俘获。麻产逃走了。于是世祖擒获了腊醅和婆诸刊,都献给了辽国。之后,世祖又向辽国请求,辽国人把他们还给了世祖,还把之前和之后所献的罪人都归还给了他。欢都在斜堆打败乌春等人,所以石、拔石都被擒获。世祖亲自率领军队和欢都在岭东会师,各路军队都到齐了。这时,乌春已经在之前去世,窝谋罕向辽国请求,希望和解。和解之后,窝谋罕又来袭击,世祖于是进军包围他。窝谋罕弃城逃走。世祖攻破他的城池,把城中的人全部俘获,按照功劳大小依次把俘获的人和财物赏赐给各路军队。城池刚被攻破时,众人商议如何处置首领的生死,大家都长跪在地,辽国使者也在座。忽然有一个人佩带着长刀冲到世祖面前咫尺之地,对世祖说:“不要杀我!”辽国使者和左右的人都吓得跑开躲藏起来。世祖神色一点都没有改变,握住那个人的手,对他说:“我不会杀你的。”然后处罚那些躲起来的左右随从,说:“你们怎么敢擅自离位呢?”处罚完毕后,才慢慢地让人把那个突然冲上来的人拉出去杀掉。世祖的胆量和勇气能够震慑众人,就是如此。
世祖班师回朝后,卧病在床,病情越来越严重。他的原配拏懒氏不停地哭泣,世祖说:“你别哭,你只会比我晚去世一年而已。”肃宗询问身后之事,世祖说:“你只会比我晚三年去世。”肃宗出去后,对别人说:“我兄长都到这个时候了,也不和我说点贴心话。”于是捶地痛哭。不久,世祖把穆宗叫来,对他说:“乌雅束性情柔和善良,要是处理与契丹相关的事务,阿骨打更有能力。”辽大安八年(公元1092年)五月十五日,世祖去世。他承袭节度使职位十九年,享年五十四岁。第二年,拏懒氏去世。再下一年,肃宗去世。肃宗病重时,感叹道:“我兄长真是足智多谋啊!”世祖天性稳重,有见识,见过的人一定能记住,听过一次的事情就不会忘记。严寒中他也不会哆嗦战栗,行动举止从不瞻前顾后。每次作战他都不曾穿戴铠甲,而是先通过梦兆来预测胜负。他曾经喝醉后骑着驴进入屋内,第二天看到驴的脚印,询问后得知此事,从此不再饮酒。世祖刚承袭职位的时候,内部外部都有人反叛,相互勾结成为敌人。世祖却能转败为胜,变弱为强。打败桓赧、散达、乌春、窝谋罕之后,基业从此变得宏大。天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追谥为圣肃皇帝,庙号世祖。皇统四年(公元1144年),称他的陵墓为永陵。皇统五年(公元1145年),增加谥号为世祖神武圣肃皇帝。
世祖同母弟颇剌淑承袭节度使职位,他是景祖的第四子,就是肃宗。肃宗于辽重熙十一年(公元1042年)壬午岁出生。在世祖、景祖时期,他被称为国相。国相这个称呼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起初,雅达担任国相。雅达是桓赧、散达的父亲。景祖用财币和马匹向雅达请求,然后任命肃宗为国相。肃宗自幼机敏,善于言辞。在他兄长在世时,他担任国相,尽心尽力地辅佐。当时,叔父跋黑有谋反的心思,桓赧、散达、乌春、窝谋罕、石显父子、腊醅、麻产等人制造祸乱,在作战的时候,肃宗多次独当一面。他尤其了解辽国人的国政和人情。凡是与辽国相关的事务,都全部委托给肃宗,让他专心处理。凡是向辽国官员汇报事情,都要让人远远地跪着陈述言辞,由翻译传达,可往往被翻译传错。肃宗想亲自上前详细说明情况,所以先不把实情告诉翻译。翻译感到疑惑,不得已,只好把他带到前面,让他自己说。肃宗就用草木瓦石当作筹码,一条一条地列举事情并陈述。听的辽国官吏都很惊讶,问他原因,他就用谦卑的言辞回答说:“我粗陋没文化,所以才这样。”官吏们信以为真,不再怀疑他,因此他所申诉的事情没有不如愿的。
在与桓赧、散达作战时,部落里的赛罕战死,他的弟弟活罗心中暗自怀恨。有一天,活罗忽然用剑脊放在肃宗的脖子上说:“我哥哥为你们死了!杀了你偿命,你觉得怎么样?”过了很久,因为他哥哥的灵柩到了,活罗就愤怒地去攻打习不出,习不出逃走躲避。活罗又到肃宗家里攻打肃宗,箭射中了旁边房间的裙子,钉在了门扉上。接着又去攻打欢都,欢都穿上铠甲在屋内抵抗,活罗进不去,就扯下他家的门帘离开了,去归附杯乃。杯乃引诱乌春的军队越过山岭,世祖与他们在苏素海甸相遇。世祖说:“我以前做过奇怪的梦,今天不能亲自参战。如果左军中有人奋力作战,那么就能大功告成!”于是命令肃宗以及斜列、辞不失与敌人交战。肃宗下马,呼喊世祖的名字,又自呼其名说道:“如果上天帮助我,让我成为各部的首领,那么今天的事情神灵都在看着。”说完拜了两拜。然后点燃了束好的麻草。不一会儿,大风从后面刮起,火势更旺了。当时是八月,连青草都被烧着了,浓烟火焰漫天。我方军队顺着浓烟冲击,把敌人打得大败。于是抓获了杯乃,囚禁起来献给辽国。还抓获了活罗,肃宗赦免了他的罪过,让他在身边任用,后来还真得到了他的助力。
辽大安八年(公元1092年),肃宗从国相之位承袭节度使。当时,麻产还占据着直屋铠水,修缮营地堡垒,引诱接纳逃亡的人。招抚他,他不听从,肃宗就派康宗去讨伐他。太祖另外率领一支军队夺取了麻产的家属,锅碗瓢盆都没给他留下。抓获麻产后,将其杀死,把他的左耳割下献给辽国。陶温水的百姓前来归附。大安九年(公元1093年,癸酉年),肃宗派太祖率领一支侧翼军队讨伐泥厖古部帅水抹离海村的跋黑、播立开,将其平定,从此贼寇都被平息。大安十年(公元1094年)八月,肃宗去世。天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追谥为穆宪皇帝。皇统四年(公元1144年),称他的陵墓为泰陵。皇统五年(公元1145年),增加谥号为肃宗明睿穆宪皇帝。
穆宗是肃宗的同母弟弟,名叫盈歌,字乌鲁完,是景祖的第五子。南方人称呼他为扬割太师,又说扬割被追谥为孝平皇帝,庙号穆宗,还有说扬割庙号仁祖的。但金代并没有庙号为仁祖的,穆宗名盈歌,谥号孝平,“盈”音近“扬”,“歌”音近“割”,是南北口音的讹误。辽国人称节度使为太师,从景祖到太祖都有这个称呼。像《丛言》《松漠记》、张棣《金志》等书都没有什么可取之处。穆宗于辽重熙二十二年(公元1053年)癸巳岁出生。肃宗时擒获麻产,辽国任命穆宗为详稳。辽大安十年(公元1094年,甲戌年),穆宗承袭节度使,时年四十二岁。他任命哥哥劾者的儿子撒改为国相。
大安十二年(公元1096年,丙子年),唐括部的跋葛勃堇和温都部人跋忒曾有交情,跋葛因事前往,跋忒却杀了跋葛。穆宗派太祖率领军队讨伐跋忒,跋忒逃走,太祖追上他,在星显水将其杀死。纥石烈部的阿疏、毛睹禄拥兵制造祸乱,穆宗亲自率军讨伐阿疏,撒改率领侧翼军队攻打钝恩城,将其攻克。阿疏起初听说有人来讨伐,就向辽国申诉。于是穆宗留下劾者守卫阿疏城,自己返回。恰逢陶温水、徒笼古水的纥石烈部阿阁版及石鲁阻断了五国的鹰路,抓住并杀死了辽国捕捉海东青的使者。辽国诏令穆宗前去讨伐,阿阁版等人凭借险要地势设立栅栏防守。当时正值大寒,穆宗就招募善于射箭的人,拿着强弓利箭攻打他们。几天后,攻入城中,救出辽国使者中还活着的几个人,让他们回去。统门、浑蠢水交汇之处的乌古论部留可、诈都和苏滨水的乌古论敌库德,在米里迷石罕城起兵,纳根涅的儿子钝恩也逃走了,于是两派势力制造祸乱。
八月,撒改担任都统,辞不失、阿里合懑、斡带任副都统,前去讨伐留可、诈都、坞塔等人。谩都诃、石土门讨伐敌库德。撒改想先平定边境的城堡,有人则想先攻取留可,众人无法决断,于是命令太祖前往。钝恩准备援救留可,趁着谩都诃的军队还未集结就发起进攻。石土门的军队和谩都诃会合后,迎击钝恩,把他打得大败,招降了米里迷石罕城,擒获钝恩、敌库德,将他们释放没有杀害。太祖越过盆搦岭,和撒改会合,攻破留可城,留可此前已先前往辽国,太祖把城中的首领全部杀死。回师后包围坞塔城,坞塔此前已逃亡在外,城向军队投降。诈都也向蒲家奴投降,于是像以前一样安抚平定了各路。太师于是告知穆宗,教导统门、浑蠢、耶悔、星显四路以及岭东各个部落,从今往后不要再称都部长。穆宗命令胜官、丑阿等安抚平定乙离骨岭注阿门水以西各个部落的居民,又命令斡带以及副将们全部平定二涅囊虎、二蠢出等路的盗寇后返回。
辽寿昌三年(公元1097年,庚辰年),劾者还在守卫阿疏城,毛睹禄前来投降。阿疏还在辽国,辽国派使者前来让双方罢兵。使者还没到,穆宗派乌林答石鲁前去辅佐劾者,告诫他说:“辽国使者来让罢兵,就把我们军队的衣服旗帜换成和阿疏城中一样难以分辨的,不要让辽国使者知道。”又告诫劾者说:“辽国使者可以用计打发走,不要听了他的话就马上罢兵。”辽国使者果然来让罢兵,穆宗派蒲察部的胡鲁勃堇、邈逊孛堇和使者一起到阿疏城。劾者见到辽国使者,假装对胡鲁、邈逊说:“我们部族内部相互攻击,关你们什么事?谁认识你们的太师?”于是拿起枪刺死胡鲁、邈逊所骑的马。辽国使者惊恐万分,急忙逃走,不敢回头,径直回去了。过了几天,穆宗攻破阿疏城。狄故保从辽国回来,在城中被抓住并杀害。阿疏又向辽国申诉。辽国派奚节度使乙烈前来。穆宗来到来流水兴和村,见到乙烈。乙烈询问阿疏城的事,命令穆宗说:“凡是攻城所俘获的,还活着的就还回去,没活着的就赔偿。”并且索要几百匹马。穆宗和僚属们商议说:“如果赔偿阿疏,那么各个部落就不能再被号令任用了。”于是让主隈、秃答两水的百姓假装阻断鹰路,又让鳖故德部节度使对辽国说:“想要开通鹰路,非得生女直节度使不可。”辽国不知道这是穆宗的计谋,相信了,命令穆宗讨伐阻断鹰路的人,阿疏城的事就这么搁置了。穆宗声称去平定鹰路,在土温水打猎后返回。这一年,留可前来投降。辽寿昌四年(公元1098年,辛巳年),辽国派使者拿着赏赐的物品来赏赐平定鹰路的有功之人。
辽寿昌五年(公元1099年,壬午年),穆宗派蒲家奴把辽国的赏赐发给主隈、秃答的百姓,并且修整鹰路后返回。冬天,萧海里反叛,逃入系案女直阿典部,派他的族人斡达剌前来求和结盟,说:“希望和太师成为朋友,一起去讨伐辽国。”穆宗抓住斡达剌。恰逢辽国命令穆宗抓捕讨伐萧海里,穆宗把斡达剌押送到辽国,招募到披甲士兵一千多人。女直披甲士兵的数量,首次在这里有记载,此前大概从未满过千人。军队驻扎在混同水,萧海里再次派人前来,穆宗又抓住了使者。不久和萧海里相遇。萧海里远远地问道:“我的使者在哪里?”穆宗回答说:“和后面的人一起来。”萧海里不信。当时,辽国追击萧海里的几千士兵,攻打他却无法取胜。穆宗对辽国将领说:“让你的军队后退,我来独自对付萧海里。”辽国将领答应了。太祖策马冲入敌阵拼杀,流箭射中萧海里头部,萧海里从马上掉下来,被抓住杀死,穆宗的军队大败萧海里的军队。穆宗派阿离合懑把萧海里的左耳割下献给辽国。金人从此知道辽国军队容易对付。在这场战役中,康宗最先登上敌阵,于是把最先登上敌阵和有其他功劳的人编为前行,接着让各路军队护送俘获的人和物资回到本部。穆宗到辽主的渔猎之地朝见,受到极大的嘉奖,被授予使相之职,赏赐也增加了等级。
辽寿昌六年(公元1100年,癸未年)二月,穆宗返回。辽国派使者授予跟从打败萧海里的人官职和赏赐。高丽开始前来通好。十月二十九日,穆宗去世,享年五十一岁。起初,各个部落都有自己的信牌,穆宗采用太祖的建议,擅自设置牌号的人依法处置,从此号令统一,百姓不再有疑虑。从景祖以来,两代四位君主,志向和事业一脉相承,最终平定了分裂局面,一切都用本部法令治理,东南到乙离骨、曷懒、耶懒、土骨论,东北到五国、主隈、秃答,金国大概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强盛起来。天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穆宗被追谥为孝平皇帝,庙号穆宗。皇统四年(公元1144年),称他的陵墓为献陵。皇统五年(公元1145年),增加谥号为章顺孝平皇帝。
穆宗兄长的儿子康宗,名叫乌雅束,字毛路完,是世祖的长子。他于辽清宁七年(公元1061年)辛丑岁出生。辽乾统三年(公元1103年,癸未年),康宗承袭节度使,时年四十三岁。穆宗末年,阿疏派达纪引诱煽动边境百姓,曷懒甸人抓住达纪并押送回来。穆宗派石适欢去安抚收纳曷懒甸百姓,还没出发,穆宗就去世了,到这时康宗才派他前往。在此之前,金国和高丽通好,后来产生了一些矛盾,高丽派使者来请求商议事情,金国使者到了高丽,被高丽拒绝入境。五条水的百姓归附高丽,还抓住了十四名团练使。这些事记载在《高丽传》中。辽乾统四年(公元1104年,甲申年),高丽再次来攻打,石适欢再次将其击败。高丽又请求讲和,把之前抓住的十四名团练使都送了回来,石适欢安抚平定边境百姓后返回。苏滨水的百姓不听从命令,康宗派斡带到达活罗海川,召集各位官僚进行告谕。含国部苏滨水居住的斡豁勃堇没有来。斡准部、职德部的人来了之后,又逃走了。坞塔在马纪岭遇到这两个部落的人,抓住他们回来,于是讨伐斡豁,将其攻克。斡带进军到北琴海,攻克泓忒城后返回。辽乾统六年(公元1106年,丙戌年),高丽派黑欢方石来祝贺康宗袭位,康宗派杯鲁回访。高丽约定送回那些逃亡到他们那里的人,康宗就派阿聒、胜昆前去接收。高丽违背约定,杀死两位使者,在曷懒甸修筑九座城,率领几万士兵前来攻打。斡赛将其击败。斡鲁也修筑九座城,和高丽的九座城相对。高丽又来攻打,斡赛再次将其击败。高丽约定送回逃亡的人,撤回九城的军队,归还所侵占的原来的土地。九月,双方才停战。辽乾统九年(公元1109年,己丑年),年成不好,康宗减少对盗贼的征偿,赈济贫困的人。辽天庆三年(公元1113年,癸巳年),康宗去世,享年五十三岁。天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康宗被追谥为恭简皇帝。皇统四年(公元1144年),称他的陵墓为乔陵。皇统五年(公元1145年),增加谥号为康宗献敏恭简皇帝。
赞语说:金国起初,兄弟三人,出身也很卑微。熙宗追尊祖宗为帝,确定始祖、景祖、世祖的宗庙,世代不迁。始祖娶了六十岁的妇人,生下两男一女,这难道不是天意吗?景祖不接受辽国的籍册和印信,夺取雅达的国相之位,传给他的儿子。世祖打败桓赧、散达之后,辽国国政日益衰败,世祖把太祖托付给穆宗,他的思虑难道不深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