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卷二百零六·元明宗本纪

明宗翼献景孝皇帝,名和世㻋,是武宗的长子。他的母亲是仁献章圣皇后,为亦乞烈氏。成宗大德三年(1299年),朝廷命武宗到北边抚军,明宗于大德四年(1300年)十一月壬子日出生。成宗驾崩后,大德十一年(1307年),武宗入京继承皇位,立仁宗为皇太子,并命他按顺序将皇位传给明宗。武宗去世后,仁宗即位。延祐三年(1316年)春天,朝廷商议设立东宫太子。当时丞相铁木迭儿想要巩固自己的地位、讨好皇室,于是建议立英宗为皇太子,还与太后的宠臣识烈门在两宫之间诋毁明宗。经过长时间的谗言,他们的计谋得逞。于是明宗被封为周王,前往云南镇守。朝廷设置常侍府官属,任命遥授中书左丞相秃忽鲁、大司徒斡耳朵、中政使尚家奴、山北辽阳等路蒙古军万户孛罗、翰林侍讲学士教化等一同担任常侍,中卫亲军都指挥使唐兀、兵部尚书赛罕八都鲁为中尉,同时设置谘议、记室各两名,送明宗前往云南镇守。这年冬天十一月,明宗抵达延安,秃忽鲁、尚家奴、孛罗以及武宗旧臣釐日、沙不丁、哈八儿秃等都前来会合。教化谋划说:“天下是我武皇的天下,前往云南镇守这件事,本来就不是皇上的本意,是被身边的人挑拨离间才导致的。请把这个情况告诉行省,让朝廷知晓,或许可以杜绝离间之计,不然的话,事变难以预测。”于是和数名骑兵疾驰而去。在此之前,阿思罕担任太师,铁木迭儿夺走了他的职位,将他调出担任陕西行省丞相。等教化等人到达后,阿思罕就与平章政事塔察儿、行台御史大夫脱里伯、中丞脱欢,征发关中全部兵马,分道从潼关、河中府进入。不久后,塔察儿、脱欢在河中袭杀了阿思罕、教化,明宗于是向西行进,到达北边的金山。西北诸王察阿台等听说明宗到来,都率领部众前来归附。明宗到达他们的部落,与他们定下约束,每年冬天居住在紥颜,夏天居住在斡罗斡察山,春天就命令随从在野泥耕种。十多年间,边境安宁平静。

延祐七年(1320年),仁宗驾崩,英宗继位。这年夏天四月丙寅日,明宗的儿子妥欢帖木尔出生,他就是后来的至正帝。至治三年(1323年)八月癸亥日,御史大夫铁失等人弑杀英宗,晋王也孙铁木儿自立为皇帝,改元泰定。五月,泰定帝派遣使者护送皇后八不沙从京师返回。泰定二年(1325年),明宗的弟弟图帖睦尔以怀王的身份出居建康。泰定三年(1326年)三月癸酉日,明宗的儿子懿璘质班出生,他就是后来的宁宗。

戊辰年(1328年)七月庚午日,泰定皇帝在上都驾崩,倒剌沙专权独断,过了一个月还不立皇帝,朝廷内外疑虑恐惧。当时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留守京师,于是谋划举义。八月甲午日黎明,召集百官到兴圣宫,士兵都手持利刃,向众人宣告说:“武皇有两个圣子,孝顺友爱、仁爱文雅,天下人心所向,皇位的归属,应当迎接他们来即位,不服从的人处死!”于是捆绑了平章乌伯都剌、伯颜察儿,将中书左丞朵朵、参知政事王士熙等人关进监狱。燕铁木儿与西安王阿剌忒纳失里固守内廷。此时明宗远在沙漠,一时不能赶到,燕铁木儿担心发生其他变故,于是到江陵迎接明宗的弟弟怀王,并且宣称已经派使者到北方迎接明宗,以此来安抚众人。又假称明宗派来的使者从北方到来,说周王正率领诸王的兵马整驾南行,很快就到了。丁巳日,怀王进入京师,群臣请求他正式即位,怀王坚决推辞说:“大哥在北方,论长幼、论德行,都应当拥有天下。万不得已的话,也应当明确地将我的心意宣告给朝廷内外。”九月壬申日,怀王即位,他就是文宗,改元天历,向天下下诏说:“我恭敬地等待大哥到来,以实现我坚决推辞的心意。”当时倒剌沙在上都,立泰定皇帝的儿子为皇帝,于是派兵分道进犯大都。梁王王禅、右丞相答失铁木儿、御史大夫纽泽、太尉不花等的军队都驻扎在榆林,燕铁木儿与他的弟弟撒敦、儿子唐其势等,率领军队与他们作战,多次击败他们,上都的军队都溃败了。十月辛丑日,齐王月鲁帖木儿、元帅不花帖木儿率兵包围上都,倒剌沙于是捧着皇帝宝印出城投降,两京之间的道路才得以打通。于是文宗派遣哈散及撒迪等相继前来迎接明宗,朔漠的诸王都劝说明宗回到京师,明宗于是从北边出发。诸王察阿台、沿边元帅朵烈捏、万户买驴等,都率领军队随行护卫,旧臣孛罗、尚家奴、哈八儿秃都跟从。到达金山时,岭北行省平章政事泼皮前来迎接,武宁王彻彻秃、佥枢密院事帖木儿不花随后也到了。明宗于是命令孛罗前往京师,两京的百姓听说明宗的使者到来,欢呼鼓舞地说:“我们的天子真的从北方来了!”诸王、旧臣争先前来迎接拜见,所到之处聚集了很多人。

天历二年(1329年)正月乙丑日,文宗又派遣中书左丞跃里帖木儿前来迎接。乙酉日,撒迪等人到达,在行幄中拜见明宗,以文宗的命令劝明宗即位。丙戌日,明宗在和宁之北即位,随行护卫的诸王、大臣都入朝祝贺,明宗于是命令撒迪派人回京师报告。这个月,前翰林学士承旨不答失里以太府太监沙剌班的身份,用车子装载着金银币帛前来。明宗派遣撒迪等人回京师,命令他们说:“我弟弟从前曾经阅读史书,近来会不会荒废了呢?处理政务的闲暇时间,应当亲近贤能的士大夫,讲论史籍,以了解古今的治乱得失。你们到了京师,应当把我的意思告诉他。”

二月壬辰日,宣靖王买奴从京师前来朝见。辛丑日,明宗追尊母亲亦乞烈氏为仁献章圣皇后。这个月,文宗在京师设立奎章阁学士院,派人把官员任命名单前来奏报,明宗都予以批准。

三月戊午朔日,明宗到达洁坚察罕之地。辛酉日,文宗派遣右丞相燕铁木儿捧着皇帝宝印前来献上,御史中丞八即剌、知枢密院事秃儿哈帖木儿等,各自率领下属跟从。壬戌日,制作皇帝的车驾、服饰以及近侍等人的用品。丙寅日,明宗对中书左丞跃里帖木儿说:“我到上都后,宗藩诸王必定都会前来会合,这和寻常的朝会不一样,诸王察阿台如今也跟从我远道而来,有关部门的供应、陈设,都应当预先准备好。你和中书的臣僚们商议一下这件事。”丁亥日,天降尘土,有阴霾。四月癸巳日,燕铁木儿在皇帝的驻地拜见明宗,率领百官献上皇帝宝印,明宗嘉奖他的功勋,拜他为太师,仍然任命他为中书右丞相,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监修国史、答剌罕、太平王等职位依旧。明宗又告诉燕铁木儿等人说:“凡是京师百官,我弟弟任用的,都依旧保留原职,你们把我的意思传达给他们。”燕铁木儿上奏说:“陛下统治天下,国家大事所关联的,就是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而已,应当选择合适的人任职。”明宗认为他的话正确,任命武宗旧人哈八儿秃为中书平章政事,前中书平章政事伯帖木儿为知枢密院事,常侍孛罗为御史大夫。甲午日,设立行枢密院,命令昭武王、知枢密院事火沙统领行枢密院事,赛帖木儿、买奴一同为同知行枢密院事。这一天,明宗在行殿宴请诸王、大臣,燕铁木儿、哈八儿秃、伯帖木儿、孛罗等人侍奉。明宗特别命令台臣说:“太祖皇帝曾经训诫臣下说:‘美色、名马,人人都喜爱,然而心中一旦有所牵挂,就能够败坏名声和德行。’你们身处负责风纪的部门,是否也曾想到这些呢?世祖当初设立御史台,首先任命塔察儿、奔帖杰儿二人协同掌管政务。天下国家,就好比人的身体,中书省就像是右手,枢密院就像是左手。左右手有病,要用良医来治疗,中书省、枢密院有缺失,不用御史台来整治怎么行呢?凡是诸王、百官,违法越礼的,一概听任检举弹劾。风纪严肃,那么贪污腐败的人就会畏惧,就如同斧斤锋利就能深入木头,这是必然的趋势。我有缺失,你们也要让我知道,我不会责怪你们。”乙未日,明宗特地命令孛罗等传旨,宣谕燕铁木儿、伯答沙、火沙、哈八儿秃、八即剌等说:“世祖皇帝设立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以及各个官府,共同治理天下,大小职掌,已经有固定的制度。世祖命令朝廷大臣汇集律令章程,作为万世的法则。成宗以来,历代圣君相继,无不恭敬地遵守既定的法令。我如今处于太祖、世祖曾经所处的皇位,凡是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各个官府的政务,经过商议意见一致,翻译后上奏,来报告给我。军务机密,枢密院应当立即让我知晓,不要因为早晚的时间间隔而延误。其他事务,如果确实有要奏报的,必须先通过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下面的各个官府以及皇帝的近臣,不得越级陈请。应当宣谕各个部门,让大家都知晓。倘若违背我的旨意,必定严惩不贷。”丁酉日,任命陕西行台御史大夫铁木儿脱为上都留守。辛丑日,文宗在京师设立都督府,派遣使者前来奏报,又把御史台官员的任命名单呈上,明宗都予以批准。癸卯日,派遣使者前往京师,选择吉日命令中书左丞相铁木儿补化代行在郊庙、社稷祭告即位之事。派遣武宁王彻彻秃及哈八儿秃立文宗为皇太子,仍然设立詹事院,撤销储庆司,任命彻里铁木儿为中书平章政事,阔儿吉司为中书右丞,怯来、只儿哈郎一同为甘肃行省平章政事,忽剌台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那海为岭北行省平章政事。甲辰日,敕令中书省赐给送宝印的官吏升一级官阶,随从的人赏赐币帛。

乙巳日,监察御史进言:“岭北行省,控制一方,幅员万里,实际上是太祖开创基业的地方,关系着国家的根本。这样重要地区的官员任用,怎么可以轻视。平章塔即吉向来不是有功勋的旧臣,他像奴仆一样侍奉倒剌沙,从宿卫中崛起,很快就担任右丞,不久又升为平章,如今已经七十岁,十分昏庸糊涂。左丞马谋,原本是晋王府的部民,把女儿嫁给倒剌沙,被引荐担任都水官职,随后被任命为左丞。郎中罗里,是市井小人,秃鲁忽乃是晋王府的卫卒,不熟悉政务。这些人都应该被罢黜。”御史台官员将此事奏报给皇帝,明宗说:“御史的话非常好,就一并罢黜他们。”又告诉御史台官员说:“御史弹劾岭北行省的官员,我非常赞赏。从今往后,你们认为应当进言的事情,不要有所忌惮。被弹劾的人,如果谋求申诉,我必定治他的罪。但要是所弹劾的廉洁情况不符合事实,就不要随便奏报。”

五月丁巳朔日,明宗抵达朵里伯真之地。戊午日,派遣西安王阿剌忒纳失里返回京师,封帖木儿为保德郡王。赏赐随驾宿卫士等人数量不等的币帛。己未日,皇太子派遣翰林学士承旨阿邻帖木儿前来朝见。庚申日,抵达斡耳罕木东。辛酉日,御史大夫孛罗、中政使尚家奴,都被特授开府仪同三司,负责掌管四番宿卫。癸亥日,抵达必忒怯秃之地,翰林学士承旨斡耳朵从京师前来朝见。命令有关部门翻新武宗的幄殿、车舆。庚午日,命令燕铁木儿提拔任用岭北行省的官吏,其余官吏都赐散官一级。选用了潜邸旧臣以及扈从之士,被授予官职的有八十五人,六品以下的有二十六人。壬申日,抵达探秃儿海之地。封亦怜真八为柳城郡王,任命八即剌为陕西行台御史大夫,众家奴为御史中丞。乙亥日,抵达秃忽剌。敕令大都省的官员铸造皇太子宝印。当时寻找太子以前的宝印,却不知道在哪里,近侍伯不花说宝印藏在上都的行幄里,派人到上都寻找,没有找到,于是下令重新铸造。西木邻等四十三个驿站发生旱灾,命令中书省用粮食赈济,共计八千二百石。丁丑日,皇太子从京师出发。镇南王帖木儿不花,诸王也速、斡即、答来不花、朵来只班、伯颜也不干,驸马别阇里以及扈卫百官,都一同随行。戊寅日,京师购买二百八十匹马,装载着皇帝的车驾服饰等送往皇帝的驻地。己卯日,抵达秃忽剌河东。加授翰林学士承旨唐兀为太尉。赵王马札罕的部落发生旱灾,五万五千四百名百姓无法维持生计,敕令河东宣慰司赈济两个月的粮食。庚辰日,赏赐诸王燕只哥台钞二百锭、币帛二千匹。辛巳日,抵达斡罗斡秃之地。壬午日,抵达不鲁通之地。这一天,左丞相铁木儿补化等因为明宗即位,代行在南郊祭告之事。甲申日,抵达忽剌火失温之地。

六月丁亥朔日,抵达坤都也不剌之地。这一天,铁木儿补化等因为明宗即位,代行在宗庙、社稷祭告之事。戊子日,燕铁木儿等上奏说:“中政院越过中书省擅自奏请任命官员,发文来索要皇帝的制敕,已经按照他们的请求授予了,但这从大体上来说不合适,请求下令禁止,以使政权统一。”明宗听从了这个建议。庚寅日,抵达撒里之地。陕西行省报告发生饥荒,明宗派遣使者回到都城,与各位老臣商议赈济救助之事。丁酉日,抵达兀纳八之地。将都督府升为大都督府。己亥日,抵达阔朵之地。枢密院上奏说:“皇太子派遣使者来说,近来已经颁布敕令,四川各省的军队都遣返回营,只有云南的叛逆阴谋难以预测,军队不能马上撤防,让我们奏报给您。”明宗说:“可以仍然屯守,等局势平定后再撤防。”辛丑日,抵达撒里怯儿之地。壬寅日,告诫近侍不得随意奏请。甲辰日,赏赐驸马脱必儿钞一千锭,派他前往云南。丁未日,抵达哈里温。戊申日,抵达阔朵杰阿剌伦。辛亥日,抵达哈儿哈纳秃之地。下诏告诉中书省官员:“凡是国家钱粮、选拔官员等重大政事,先禀报皇太子,然后再奏报给我。”癸丑日,抵达忽秃之地。甲寅日,赈济陕西临潼、华阴二十三个驿站钞一千八百锭,晋宁路十五个驿站钞八百锭。这个月,铁木儿补化因为长久干旱向皇太子启奏,辞去相位,请求另外选拔贤德之人,委托他们调理治理,皇太子派遣使者奏报给明宗。明宗告诉阔儿吉思等人说:“修养德行以顺应天命,是君臣应当做的事情,铁木儿补化所说的很对。天命可畏,我一刻也未曾忘怀。皇太子前来会合,应当和他共同谋划能够造福百姓的事情并施行。你们把我的意思传达给群臣。”

七月丙辰朔日,发生日食。甲子日,抵达孛罗火你之地。壬申日,监察御史把的于思进言:“朝廷从去年秋天派遣将领出兵,平定祸乱,供给的军需,赏赐给将士的财物,花费多得难以计算。如果和每年的赋税收入相比,那么支出已经超过数倍。况且如今各位王来朝会,按照旧制一切供应,都还没有落实,而陕西等地饥荒接连不断,饿死的人横七竖八,再加上冬春之交,雨雪失调,麦苗干枯而死,秋田还未播种,百姓惶恐不安,流离失所的人众多。我私下考虑,这正是国家节省用度的时候。如果确实有功劳必须赏赐的人,应该根据其官职的高低来决定赏赐的轻重,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费用,也可以起到激励作用。近侍诸臣奏请恩赐,应该全部停止,以缓解民力。”御史台官员将此事奏报给皇帝,明宗赞赏并采纳了这个建议,仍然敕令中书省将他所说的内容告知各个部门。乙亥日,抵达不罗察罕之地。丙子日,文宗接受皇太子宝印。戊寅日,抵达小只之地。壬午日,派遣使者前往京师,敕令中书平章政事哈八儿秃同翰林国史院官员祭祀太祖、太宗、睿宗三朝的御容。征发各卫军六千人修缮京城。

八月乙酉朔日,抵达王忽察都之地。丙戌日,皇太子前来拜见。这一天,明宗在行宫宴请皇太子以及诸王、大臣。庚寅日,明宗突然驾崩,年仅三十岁,葬于起辇谷,附属于各个皇陵。这个月己亥日,皇太子再次即皇帝位。十二月乙巳日,知枢密院事臣也不伦等商议请求给明宗上尊谥为翼献景孝皇帝,庙号为明宗。三年三月壬申日,将明宗牌位附祭于太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