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蔡郑矛盾
- 三国:我携交州扶季汉
- 为买键盘写小说
- 1536字
- 2025-06-26 23:57:51
次日,士绍便与止策一起前往郑翔处拜访。
但却非如刘表所想那般,结交郑氏只为在入刘表幕府后站位跟脚,
而是为更加详细了解郑氏在南郡地位,尤其是在江陵影响。
既然已经决定投资刘备,当然便要想法为后路走得更顺准备。
士绍到达郑氏在襄阳府邸之时,郑翔已在前门恭候,显然对士绍拜访极为重视。
当被引入大堂之后,堂中已落座四五个峨冠博带的中年男子,这些都是郑氏在襄阳城中主要人物。
他们亲自出面招待,足见郑氏对士绍重视。
这也不奇怪,士绍不但救了郑翔,还进入刘表法眼,很快就要进入荆州幕府,这自然不是郑氏在襄阳混迹数年,都未混的一官半职的地方土豪能比。
现下自家子弟能够搭上荆州牧幕府未来掾属机会,自然是不能放过。
既然双方都有所求,那想出自然十分融洽。
“哎……想我郑氏在江陵也是数一数二人家,当年王使君治江陵,我郑氏是何等风光,现在却流落得连荆州牧府都难得进入地步!”
说话者是个五十余岁男子,名曰郑铭,郑翔称他叔公,是郑氏在襄阳主事者。
他口中王使君自然便是上任荆州刺史王睿,
王睿但任荆州刺史之时,荆州治所还在江陵,自然需要借助当地势力,
郑氏便是他最主要助力,江陵郑氏达到势力巅峰,当时荆州别驾郑均便是郑氏子弟。
但自从王睿被孙坚逼杀,郑氏便开始走下坡路。
作为王睿主要支持者,郑氏也受到孙坚针对,
然郑氏毕竟是本地大族,也是有族兵护卫,孙坚又着急北上,也不愿跟郑氏死磕,故而郑氏虽有损失,但未伤筋骨。
让郑氏衰落的根本原因还是荆州治所北迁。
自刘表治荆州,治所襄阳,当然启用当地氏族,收服荆州诸郡,蔡、蒯、庞、黄诸族出力颇多者,又多是襄阳附近氏族,
郑、陈、李、霍等江陵附近氏族稍一观望,刘表已经基本平定江北诸郡,他们再想助力刘表,谋取政治资本,已是可有可无,
还是那句话,权利蛋糕就那么大,你来了我就会少分,
襄、宜氏族尚且觉得权利不够分,凭甚还分给你江陵氏族?
但世家大族又不可能远离政治中心,否则堕败是迟早之事,所以郑氏才让郑铭率族人前往襄阳拜见刘表,结交各个襄阳氏族,希望进入荆州政治圈层。
然数年下来,钱财花出不少,却成果寥寥,故而郑铭方才如此叹息。
“叔公也毋需心忧,世间之事沉沉浮浮,有起有落,那有一直处于高位道理。
郑氏一时困顿,说不得下一刻便顺势而上!”
郑铭倒苦水,士绍自然要安慰,还要往以后扯:
“且郑氏不是与刘豫州交好,今刘豫州接掌樊城水陆城防,已得荆州牧青睐,刘豫州难道还会忘记郑氏不成?”
堂中郑氏闻言,皆哈哈大笑,显然这话说到他们心坎。
就在堂中众人欢颜尽展之时,士绍却问出一句比较扫兴的问题:
“只是小子还有一事不解!
郑氏既是江陵望族,蔡得珪作为南郡太守,为何不曾举荐郑氏子弟?”
士绍这么问,自然还是要挑起蔡氏与郑氏矛盾:
因为通常情况下,官员出任地方都是需要当地大族配合,才能治理好地方,
如郑氏这等地方大豪,按理说蔡瑁该结好才是,
但是郑翔对得罪蔡氏之后畏惧之色可知,并不是这样。
原因无他,人家蔡瑁是带兵上任的,而且也是荆州本地大豪族,自然知道豪族德行。
相比与当地豪族合作,打压才是最为有效且快速彻底掌握地方的好手段,
想也知道,你要与之合作,就要讲条件,倒是税赋徭役还不是要看他们颜色。
以前之所以选择合作,不过是实力不足,
现在人家蔡瑁带兵上任,还怕你翻天不成,自然选择打压。
且以前襄阳、江陵都属南郡,王睿治江陵之时,郑氏等江陵当地豪族也是极力阻止宜城、襄阳等郡北诸县豪族进入荆州政治权利圈层,
现在蔡瑁打压起来更是毫无道德包袱。
“哼……”
果然,士绍话语才将出口,堂中原本欢快气愤,立刻冷了下来。
“他蔡瑁对我江陵氏族少些打压已是奢求,还指望他举荐?”
士绍仿佛才明白其中原委:
“哎……这蔡南郡也太过苛狭!”
“明日小子将往刘豫州府上拜访,不若叔公与我一起前往如何?”
士绍这样做,自然是为进一步加剧郑氏和蔡瑁关系,